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神舟16号发射回顾:神箭护神舟神十六发射圆满成功

人气:479 ℃/2023-12-25 20:30:41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由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跃入苍穹。在“神箭”“神舟”的护送下,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中国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开启为期约5个月的巡天之旅。这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

长二F火箭升空

神舟十六号飞船在太空飞行数小时后,将与空间站组合体径向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依次进驻空间站核心舱,与神舟十五号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再现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名场面。

我国空间站工程使用的空间站各舱段、载人飞船、货运飞船、中继卫星及发射这些航天器所使用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均由航天科技研制,工程其他分系统也有航天科技所属相关单位参与。

中国空间站三舱“T”字基本构型示意图,左侧为问天实验舱,右侧为梦天实验舱,中间由近及远分别为神舟飞船、天和核心舱、天舟飞船,下方为神舟飞船

在为期约5个月的太空生活中,3名航天员将要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试验,实施出舱活动及货物气闸舱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继续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等任务。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今年11月乘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在东风着陆场。

航天员景海鹏(中)、朱杨柱(右)、桂海潮(左)出征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由航天科技五院抓总研制,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发载人飞船,也是神舟十六号到神舟二十一号组批生产的首发载人飞船,承担着“一次验证、组批投产”的使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

为满足空间站的高密度、常态化发射任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确保可靠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完成了上百项器件更改和可靠性提升等验证工作,通过国家重大工程全力支持北斗定位系统,进一步增强自主健康管理功能,不断提高飞船的自主健康管理水平,并建立了数据包络分析机制,全力推进产品数据互联信息化、线缆总装布局数字化、关键参数检测智能化。

本次任务恰逢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20周年,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一系列改进,全面实现了神舟飞船在“空间站时代”的再升级,为“神舟”踏上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二F火箭由航天科技一院抓总研制,仍按照“打一备一”“滚动备份”的方式执行任务,两发火箭轮流“站岗”。“值班”火箭如接到应急救援命令,可随时实施应急救援发射,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

长二F火箭与神十六飞船组合体

长二F火箭是专门用于载人发射任务的两级半运载火箭,全箭可靠性指标为0.98,安全性指标为0.997。在确保发射可靠性的前提下,长二F火箭团队不断梳理、优化发射场流程,提升测发效率。目前,长二F火箭“打一备一”发射场流程已从空间站建造初期的49天压缩到35天。

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75次发射。

神舟十六号乘组有何特点?

乘组将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中国空间站已经全面建成

工程下一步有何发展目标?

……

5月29日举行的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

介绍了本次任务的相关情况

新阶段迎来首个乘组

中国空间站已完成建造,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神舟十六号乘组是该阶段迎来的首个乘组,由1名首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组成。

这是个具有“全”“新”“多”特点的乘组:

首次包含“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航天员类型;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次太空飞行;景海鹏成为我国首位四度飞天的航天员,也将是我国迄今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5月29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这是指令长景海鹏(中)、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右)、载荷专家桂海潮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5月30日6时42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这是航天员景海鹏(右)、朱杨柱(中)、桂海潮在出征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神舟十六号乘组将执行这些任务

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将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和货运补给任务,航天员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将趋于常态化,主要包括六类任务:

一是驾乘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返回,辅助货运飞船、巡天望远镜等来访飞行器对接和撤离,确保人员物资正常轮换补给。

二是对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的照料,包括飞行器状态设置、在轨物资管理、平台设备维护巡检、舱内外设备安装、载荷进出舱等工作,确保空间站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三是乘组自身健康管理,包括健康状态监测、在轨锻炼训练等,确保航天员在轨健康工作生活。

四是进行在轨实(试)验,利用空间站舱内外应用设施开展大规模科学研究与应用,确保发挥空间站应用效益。

五是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包括天宫课堂授课、公益视频拍摄等,最大化发挥空间站综合效益。

六是进行异常情况处置,包括在轨故障的应急处置,对故障设备进行在轨维修更换,必要时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维修作业,确保空间站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具体到神舟十六号任务,将迎来2次对接和撤离返回,即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再对接和撤离、以及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对接;将开展电推进气瓶安装、舱外相机抬升等平台照料工作;将完成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等舱外应用设施的安装,按计划开展多领域大规模在轨实(试)验,有望在新奇量子现象研究、高精度空间时频系统、广义相对论验证以及生命起源研究等方面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还将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让载人航天再次走进中小学生课堂。此外,本次任务乘组由3类航天员构成,也将为后续任务安排积累经验。

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近期,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总的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将推动载人航天技术由近地走向深空的跨越式发展,深化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认识,为月球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针对这一目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前期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论证的基础上,已全面启动部署研制建设工作,包括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飞行产品,新建发射场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等。后续,我们将强化科学管理,强化竞争择优,强化开放合作,扎实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此外,针对载人登月任务中科学载荷、载人月球车方案征集,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名称征集等还将陆续发布相关公告。

———— / END/ ————

责任编辑丨李虹萦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丨中国航天报 中国载人航天 央视新闻

搜索更多有关“神舟16号发射回顾:神箭护神舟神十六发射圆满成功”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