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清朝蒙古嫔妃地位 满族皇室婚姻制度的历史变迁

人气:268 ℃/2024-04-13 18:29:43

满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入主中原,并且统治中国长达二百余年的民族,其民族风俗和经济、政治、文化制度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研究价值。

研究这一民族的特殊制度,尤其是研究其皇室婚姻制度,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个重新审视满族历史以及满族文化的机会,从而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满族悠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在汉至两晋时称“抱娄”、北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黑水鞋鞠”、北宋至明时称“女真”。

世纪初,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顺应和把握历史时机,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并建立了后金政权。

皇太极时期女真社会进一步发展,大清政权得到巩固、军事势力得到加强,年多尔衰挥师入关,建立了统治全国的清朝封建政权。

入关前,由于满族属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受儒家伦理观念影响极少,受到的封建纲常的束缚也小。

在入主中原之初,从社会制度上来说,满清还落后于汉族。

满清开国的几代雄主吸取当年元朝因为没有采用汉人的社会制度,最终被逐出中原的历史教训,努力学习汉族文化,接受并推崇理学。

中原文化对满族制度、习俗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并后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转变、收继婚俗在法律上被规定为禁止性规范,满族妇女“贞节观”的强化都体现了儒家伦理观念对满族社会的影响。

满蒙联姻的产生及发展

满蒙联姻主要是爱新觉罗皇家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乌梁海氏两大领主家族之间的通婚。

科尔沁蒙古是最早归附清政权并与努尔哈赤家族建立通婚关系的部落,在满族入关前清政权统一东北,征服漠南蒙古,征服朝鲜以及对抗明王朝的战争中,科尔沁蒙古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尔沁是成吉思汗同母弟哈布图萨儿的后裔,是蒙古东部最强大的一个部落,他们有着与汉人长期接触的丰富经验,早在秦、汉时代已有汉人在蒙古族区域屯垦,科尔沁部的领土与满洲各部毗连,双方贸易密切,通过联姻,更加强化了满族的势力,满族首领通过这一策略的实施,对之后“大清”的统治、宗教的信仰、文化的传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满族入主中原后,清帝与蒙古各部领主的主属关系性质依然如旧,但双方身份地位的差距明显加大。

清帝以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的皇帝的身份,君临处于边区的下属的各部蒙古领主,因而完全掌握了对满蒙联姻的主动权和支配权,其表现是,清帝单方掌握指婚,联姻完全纳入清帝之意志和政治目的的轨道。

因而在此后的满蒙联姻中,主动权已完全掌握在清朝皇帝手中,而不由蒙古王公决定,被嫁方的权力是服从,接受指嫁点配。

而且,清帝还把这种指嫁发展成一种正规的制度,长期不间断地向蒙古遣嫁。

崇德元年以后,满蒙关系的性质就已由“联盟”转变为“主属”,清廷与蒙古的联姻,已是为了维护巩固与下属藩部的领辖关系。

尤其是入关以后,联姻蒙古已主要是基于中央对边疆蒙古行政区的强化性统辖与治理。

乾隆在第七女下嫁给策凌之孙拉旺多尔济时写的一首御制诗就特意强调了这一点,“藩屏世泽效匡襄,重见秦台引凤凰。

蒙联姻的相关制度

总计入关前后的整个清朝,满蒙联姻达次,入关前联姻的年间,为次,入关后的年间,为次这总计次的通婚,满族皇家出嫁给蒙古的女子多达名,其中入关前名,入关后名。

其间或有因原系姻亲熟视蒙古等,情愿自行许给,尚属可行,伊等可自行定议奏闻其不行奏闻而私行许聘京师旗人者,著永远禁止’,可见,只要是将女儿嫁与蒙古王公贵族之家,私聘也可,其根本还是保证与蒙古联姻。

对满蒙联姻的评价

倾向清廷的蒙古姻亲领主势力及满蒙联姻网络的形成,强化了主属性满蒙关系下蒙古对清廷的隶属、清廷对蒙古的统辖,遏制了蒙古内部试图脱离隶属清廷的离心势力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入关后的清王朝能够长时期稳固统辖边区蒙古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语

“婚姻”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延续和进化。

有了男女之间的婚姻,才有了家庭,然后才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宗族家族。

在长达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中,婚姻的存在便成为巩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家族的重要工具,婚姻形态亦反映了宗族家族宗法统治的内容。

满族皇室的婚姻制度内容非常十分丰富,鉴于满族民族的特殊性和清朝所处的历史阶段的特殊性,研究满族皇室婚姻制度有着特殊的意义。

满族自建立后金政权直至后来问鼎中原,汉族崇尚的儒家礼教观念逐渐影响着满族人的日常观念,婚姻制度也受到了汉族礼教的影响。

后宫制度改变以往的并后制而形成“一夫一妻”制、统治者对“收继婚”从法律上确立了禁令、以及“贞节观”的强化就体现了汉族礼教对满族婚姻制度的影响。

满族的皇帝们将婚姻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通过遴选秀女制、指婚制、满蒙联姻制度控制着皇室的婚嫁。

所有这些均出于服务清朝统治的需要,带有十分明显的政治色彩,同时满族社会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一代王朝,在某些方面也保留本民族的一些特点,其婚姻制度始终保持着满族的文化内涵,固守着满族的婚姻理念。

由于满族婚姻制度的复杂性以及丰富性,文章在写作中难免有一些一家之言及部分内容上的局限性。

鉴于当前对这一理论研究的零散性和非系统性,本文的论述以期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搜索更多有关“清朝蒙古嫔妃地位 满族皇室婚姻制度的历史变迁”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