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对不对,其实并不是你想像的那样

人气:399 ℃/2024-02-26 10:41:28

今天(12.1)是世界艾滋病日。

虽然近年来针对艾滋病的常识宣传在不断深入,但从1981年艾滋病第一次出现开始,世人对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误解和恐惧就从未停止。艾滋病的形象被严重妖魔化。一些误解,让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受到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孤立。

今天,带你重新认识艾滋病。

误解一: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艾滋病患者

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一定有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在开始阶段并没有什么明显症状,这时就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当携带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时,其他病毒就会趁虚而入,这时候就是艾滋病患者了。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到艾滋病患者短则几个月,长则十几年。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及时治疗,那么早晚会发展成艾滋病患者。

误解二:艾滋病一旦感染必死无疑

目前临床推荐的“鸡尾酒疗法”,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在艾滋病的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效果。

该治疗方案是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从而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从而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误解三:感染艾滋病能不能生宝宝?

艾滋病患者生的宝宝并不一定也有艾滋病!在不做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艾滋病毒通过母婴传播的概率只有15%~45%,而通过母婴阻断技术对生育过程进行干预后,艾滋病患者生出健康宝宝的概率高达98%!

误解四:唾液也是液体,接吻会感染艾滋病

要知道,口腔的机械屏障作用以及唾液中的各种艾滋病病毒抑制成分使唾液传播的机会变得很小。

完整无破损的口腔黏膜可以阻止各种微生物(包括艾滋病病毒)的侵袭,加上口腔唾液具有冲洗和稀释作用,能将艾滋病病毒冲入胃内,进而被胃酸杀死。

但是,如果你的口腔内有破损,不巧这时你又在kiss。kiss过后,突然发现——你的另一半牙龈出血或是口腔溃疡及口腔黏膜破损,不巧Ta又是艾滋病毒感染者......

那么在这么多的巧合下,你就有可能会通过kiss感染艾滋病。

误解五:艾滋病人“扎针”、“往食物里滴血”报复社会?

相信你一定收到过这种善意提醒的信息:

什么?!艾滋病感染者又出来搞事情?

近年来,各大城市中“艾滋病患者”报复社会的传言时有发生,这些谣言不仅让百姓们人人自危,更是让艾滋病患者和健康人站在了对立面,矛盾愈发尖锐。

在此前的调查中,更是有超过半数的网友认为艾滋病患者报复社会的行为不得不防。这是真的吗?

“滴血传染”纯属谣传,目前尚无扎针传染艾滋病的病例。

首先,在食物中滴血传染的言论纯属谣传,因为在自然界环境中HIV病毒非常脆弱,热菜的高温可以轻易杀灭它,而凉拌菜中的酱油醋辣椒和蒜泥对它也并不友好,所以担心被传染不敢出门吃饭的小伙伴们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其次,虽然被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刺中确实有可能传染艾滋病,但小伙伴们也不必太过惊慌,因为这种途径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只有0.33%,是极小的。

就像前面说到的,艾滋病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极短;针头上携带的血液和体液数量也极小,很难达到传染所需的数量。目前为止,尚没有类似通过“扎针”染上艾滋病的案例。而且,如果你真的被艾滋病人使用过的针头扎中,还可以在24小时内前往医院进行药物阻断治疗,来达到百分之百阻断病毒的效果。

本文由蝌蚪君综合自网络

蝌蚪五线谱

专注做权威、有趣、贴近生活的互联网科学传播

搜索更多有关“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对不对,其实并不是你想像的那样”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