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百年探索终筑复兴路:百年胜利路的前世今生

人气:471 ℃/2023-12-26 07:00:04

百年胜利路,一曲凉凉。

作为老南昌,老徐心里也比较悲催。

曾经作为南昌商业中心的胜利路的迅速萧条。

已是旧闻,惨得连新闻都不够格。

即使做商业的,都细数不清胜利路的店铺这几年变换大王旗的频率。

站在洗马池——胜利路与中山路的交界位置,

传统南昌商业最中心的位置,原来那个转角处的明星店铺从麦当劳变成海澜之家又变为苏宁,对面的三泰就没停过装修。

曾经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已大幅减少,就连新改造的万寿宫商城亦门口罗雀。低矮的室内空间下,店主的目光贪婪地盯住过往的来客,这与当年摩肩接踵的客流,忙碌的店主一家人吃饭都无暇顾及的场景简直“换了人间”。

胜利路与民德路交界的十字路口,

是原来*********的重要商业节点,

这里的招牌也换了一茬又一茬。

老公安局整体搬迁开发出的物业先是时代广场,后是美特斯邦威,再后来就是无尽的转让。*********北端红极一时的炫谷青年街如今也萧条落幕。

漫步在胜利路的街头,“装疯”的关店潮让人触目惊心,过去天价转让费也难寻的黄金旺铺,久久无人问津。

投入大量资金改造民国风的胜利路,如果不是抬头仰望外立面,你很难看出任何民国的印记。

倒是冬日出太阳时,大量民国出生的老人穿着厚重的衣服与遛娃的家长充斥着胜利路的街头,替代原来年轻的时尚男女成为*********的主力人群。

唯一不变的是“中国著名商业街”的石牌仍然孤独得矗立在*********路口,但由于旁边就是地下*********的入口,使得原来胜利路开敞的入口变成两条小巷。

难道就不能退距一点吗,

“新人不带这么欺负民国的”。

其实都是“发展惹的祸”。

南昌城市格局的变迁史也注定了胜利路的衰败。

解放后南昌城市规划的布局重心向东发展。

1958年,地处八一大道中段的南昌百货大楼竣工开业。省政府大院、工人文化宫、华侨友谊公司、新华书店、服务大楼等政治、商业、文化、娱乐单位都围绕在广场周边,伴随着南昌最早的老城人口东移,广场逐渐成为南昌的商业中心,与之连接的中山路早就悄然取代了胜利路成为商业一哥。

而作为南昌最早的商业中心胜利路,

却先是被“断头,后被截尾,继而开膛破肚”。

赣江航道的萧条,最早引起了章江码头的落败,后又致使南昌港的关闭,胜利路靠近八一桥的北端失去了******的功能。根源于码头文化的八一桥的罗汉都金盆洗手失业了。

阳明路至叠山路的胜利路其实没落的更早。

胜利路先是被断头。

80年代末,南昌的一些小商贩开始******于翠花街一带,自发形成了小商品市场,日渐兴盛。1990年,相关部门决定兴建万寿宫商城。1992年,万寿宫商城全面营业,逐渐发展为省内大型小百货和地方产品集散地。2004年,万寿宫商城进行了新一轮的装修改造,人气更加旺盛,日人流量平时3.5万人次左右,节假日高峰时达10多万人次。

万寿宫的兴起,延缓了胜利路的衰败。

但好景不长,日后中山路以及的万寿宫的大规模地铁施工改造却又让胜利路彻底的截了尾。

为了胜利路的再造辉煌,

各方会诊,对它动了“几场手术”,

第一次改成*********的“微创手术”很成功,

但第二次“开膛破肚,洗心革面,打了全麻的手术”让胜利路再也撑不住了。

2002年胜利路这条百年老街开始了第一次“蝶变”。被成功改造成南昌市第一条商业*********。*********南起中山路口,北至叠山路口,全长960米,当时,日均人流量超万余人次,节假日更是达到30万~50万人次。

2014年,*********就被中国商街委认定为2013-2014年度“中国著名商业街”,实现了江西省国家级商业街零的突破。

同年,胜利路进行了第二次大手术,这次改造长达29个月之久,*********周边长期处于施工状态,人流量越来越少。直接导致了*********的商户也纷纷退出*********这块曾经的“宝地”。

这彻底把胜利路残存的一点商业龙脉泄光了。

而与此同时,电商迅速兴起,以及红谷滩万达广场、恒茂梦时代广场、铜锣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和开业,胜利路想再聚人气已时过境迁。

2016年12月,*********地下商业街开街,

原想为胜利路这条老牌*********“打一针肾上腺激素”,却不料虚弱的胜利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再也经不住折腾,从此开始走“下坡路、闹罢市”。

老王经常“唆泡”,一个万达广场,就是一个城市的中心。而如今红谷滩的万达不幸被言中了。

其实不光南昌,如果不是旅游城市,

哪个城市*********经得住时代的变迁。

上海人早在八、九十年代就很少去南京路;

北京人又有多少人还去逛王府井。

但他们不是魔都就是帝都,

都是重点旅游特大城市,庞大的外来客流足以支撑*********的荣光,虽然营业额在全市的占比也下降了很多。

文化苦旅的行者余秋雨用余光瞄了眼南昌,便铁口直断,南昌不是好玩的城市。

这把本不是旅游城市的地位又更降格了,外地游客,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摆个姿势打个卡后就匆匆离去。

大润发说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

却输给了时代。

“四十大盗”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

都被阿里巴巴劫走了。电商确实劫富济己。

这不马云在2019的年末说:

“一天内曾接到五个要向他借钱的朋友”。

我很难分辨他讲这些是嘚瑟,还是些许的内疚。

临章江码头,靠抚台衙门,胜利路自古繁华。

胜利路的前身叫德胜路。

自南向北分段标称洗马池、佳山庙、杨家厂、中大街、开元观街、褡子巷街、吕祖祠街、德胜门正街。

1928年,由于紧挨阳明路的地方是老南昌的德胜门,这些路段被扩修后便被统称为德胜路,这便是胜利路的前身。

老南昌有句耳熟能详的民谚:

“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条半街九十九巷”,其中三条半街是指东大街、西大街、中大街和半步街。

东大街在今天的象山北路上,建德观至上水巷这一段;

西大街在今天的子固路上,李家巷至鼓楼这一段;

中大街就在今天的胜利路上。

三条半街靠近章江码头,地理位置极好。自古以来就是百货、绸布、 五金等商号的汇集地,胜利路的中段还紧靠原江西巡抚衙门(现新东方怡景酒店位置),胜利路的繁华天时地利人和。

1937年,德胜路改名为中正路。

1949年5月南昌解放,

为庆祝解放战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把中正路改名为胜利路,并沿用至今。

站在洗马池的中央,我仿佛电影超体的女主角坐在时代的舞台,滑动着历史的时间线,看着这里的风起云涌。

1927年就在这附近的江西大旅社,

人民军队打响第一枪的八一南昌起义走出了六大元帅,当年负责总指挥部的警卫班长粟裕后来是开国大将,旁边子固路上前敌总指挥贺龙的警卫连长黄霖是建国后首任南昌市委书记。

不光政治人物在此风云际会,

胜利路的南北两端,还出了两个南昌商界的元老巨子李善元和沈翰卿。

建国后他们都做了省工商联的主委,省政协的副主席。

也是在1927年,

胜利路三泰前身——李祥泰绸布店,

17岁的李善元开始了学徒生涯,因为精明能干,擅长管理,老东家病故后,作为顾命大臣,做了三泰的掌柜。解放后他积极参加公私合营,伙计出身,最后做了省政协的副主席。

老三泰的少东家李文经,解放后担任过三泰商场副经理、南昌市工商联副主委,还当选过南昌市和江西省政协委员。

改革开放初期负责组建爱建商场。

他的妻子熊美霞同样也出身老南昌的豪门世家。她的祖父和父亲在南昌创办了“恒昌祥绸布店”和“益民纺织工厂”等多个商号、工厂。

后来她被安排为南昌市政府的终身参事。

祖籍绍兴,祖孙三代

在南昌经商的沈家更为显赫。

1922年,年仅19岁的沈翰卿在德胜门也就是胜利路的北端开了“沈三阳”。

与他父亲开设的“沈开泰”(在目前省政协正力宾馆的位置)在旧时南昌家喻户晓,风靡一时。是全城极具名气的南货店。

旧时南昌市民曾排队在这里打绍兴花雕酒,买那种红红的绍兴腐乳;达官贵人则在此采购上海进来的白兰地等高端食品。

沈三阳”制做的糕点、月饼享誉南昌及周边县区,与当年的兴盛饼家,东南饼庄是南昌最为著名的三大糕点老字号。

此后沈家还陆续拥有“新生酱园”、“荣真酒厂”共四家企业。

建国后的1951年,

沈翰卿主动提出申请将四家企业资产全部转入南昌市公私合营企业公司,并投资开办华安内衣厂、钮扣厂、机械厂和酿造厂。

虽然现在沈开泰、沈三阳已淡出历史舞台,

但沈氏家族在南昌工商业史上留下了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沈家的地位和变迁非常类似荣家在上海的境遇,

虽然他们家过去并非南昌的首富。

南昌解放前的首富是开钱庄出身的源源

一条胜利路,可以说是南昌历史的缩影,

勾勒出经济社会及城市发展变迁的脉络。

民国时代,胜利路云集了一大批老字号商铺,

李怡昌绸布百货商号、

亨得利钟表眼镜公司、

李祥泰绸布店、真真照相馆、源源长银行、

同仁堂、黄庆仁栈药店、荣昌西服店等等,

那个年代,胜利路可谓南昌绝对的商业中心,没有之一。

坐落于胜利路、中山路交会处,

始建于20世纪初的三泰商场的前身是由李祥泰稠布店,鸿泰百货商场、源泰昌文化用品商店在1958年合并所成。曾经是以经营纺织品为主的综合性商场。

过去南昌有一句俗语:‘三泰扯布,新雅吃素”。

可见三泰的商业地位。

解放前,李祥泰稠布店店员只要完成每日1500银元的销售额,可加餐米粉蒸肉,月底完成45000银元可去酒店聚餐,这在大多老南昌人还只能逢年过节吃顿肉的年代,已是相当不错的福利。 并且对于外地来采购的大客商,老三泰还指派专人陪吃陪玩陪购。

1912年在胜利路开业的李怡昌绸布百货商号,

是南昌市最早专售高级消费品的“洋货”商号。

主要经营进口的高档洋烟、洋酒、罐头、化妆品等,在当时的南昌可以说是开西洋风气之先。

老板李晋笙人称四老板,头脑精明,善于创新。

1922年他还开了江西大旅社,也就是现在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并曾一度任市商会会长。

创办于20年,整整百年历史,

位于胜利路与民德路拐角上的真真照相馆可以说记录了整个南昌近代的历史。解放前由于经营得当,真真独揽了军政界的全部拍照业务,火的没有朋友。新中国成立后,真真照相馆业务迅速发展,精湛的技艺使得顾客盈门。

老南昌几乎家家都留有真真照相馆的老照片。

南昌亨得利钟表眼镜公司创建于1922年,是上海亨得利的分店。

亨得利建店之初就坐落于繁华的胜利路现址,经营钟表、眼镜、钢笔、唱机、银器,并兼营钟表修理。抗战胜利后,根据总行规定,国内任何一家分店买的钟表,均可在全国亨得利的联号中享受优待维修。

亨得利的钟楼与绳金塔一样是南昌的主要地标,而现在的地标应该是绿地双子塔和摩天轮,

老徐固执的认为就是摩天轮的风水阵,把老南昌的风水从江东转到河西去了,转到红谷滩去了。

创办于1905年的华英大药房,首次把西药引入南昌;

胜利路李家巷口还有家荣昌西服店,是当年南昌最有名气的西服店。不光南昌,外地客户都慕名前来定制西服。

荣昌西服店现在已不复存在,老店主熊元荣却培养出刘国栋、徐懋卿、李鸿春、周隆海等四位号称南昌‘三把半剪刀’的高徒。

胜利路与民德路交接的地方的妇女儿童商店以及附近的土特产商店,逢年过节,老南昌大人小孩把柜台会围得水泄不通。

胜利剧场,原来叫民乐剧院,是南昌有名的演艺中心,过去经常上演越剧。

对于吃货们来说,胜利路也是天堂。

过去南昌老八大餐厅,

不在这条街,也在附近。

比如新雅酒家、北味时鲜楼、东方红都在胜利路上。现在南昌许多餐饮界的名宿前辈都出自这里。

“三泰扯布,新雅吃素”。其实不是吃斋,而是新雅的老南昌传统名菜——红烧杂素。

还是喜欢照片里胜利路那种横七竖八,大小不一的店招,后来很多地方一二一,换成了整齐划一的店招,反而失去了商业的氛围和生机。

现在一说胜利路往往指*********,

其实胜利路还有重要的一段是从八一桥到叠山路的这一段。只不过它衰败的时间较早而已。

在八九十年代甚至在地铁尚未开通之前,昌北许多高校的学生到南昌游玩往往是从八一桥下车,沿这里的胜利路逛到广场。

现在已变成南昌老年人天堂的八一桥底下解放前有个抗战纪念碑,解放后还做过个漂亮的大花坛,是住在旁边孩子们最喜欢来嬉戏的地方。

从这往南走,德胜门城墙根那个需要很多个台阶才能上去的转角商铺曾经留下许多人回忆。这也是老徐幼年时从新建回南昌记忆最深的地方。

现在的这个商业也已不复存在,地势也拆平了,很可惜,本来是可以作为一个历史人文景观,配以文字铜牌保留的,其实也占不了多少地。

八一桥下面的塘子河记得在九十年代还有个南昌的干货批发市场,后来也拆移了。

大士院改造前,

好像都是些板壁房和狭窄的小巷。

小时候老徐有个堂姑婆曾住在这附近。她的丈夫原来是在国民党做军官,1949年大陆解放时逃去台湾。本来丈夫也是要带她一起走,但只能带一人,她比较孝顺,坚决要和母亲在一起,她的丈夫只有选择抛弃她去了台湾。

解放后,也有人给她介绍,但她那个大地主出身的母亲总想为她再嫁个有钱的,在那个年代还抱有这种想法,错失了许多机会,耽误了一生。旧社会在大上海写字间混过的姑婆晚年无儿无女,成分又不好,只能在街道送牛奶为生,晚年很是凄凉。记得清楚得是去她家没有什么给小孩吃的,她也只能从一个大玻璃罐子里舀一勺棉糖“打发我”。

老南昌的许多寻常巷陌中往往有很多这些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大士院的改造是南昌第一个整体旧城拆迁改造项目,虽然里面略显脏乱,但总感觉南昌老城的人间烟火气息在这里保留继承的很好。

胜利路这一段还有个在九十年代初南昌著名的金龙购物中心,

曾经的金龙是南昌民营商场的标杆。

金龙倒闭后租给了步步高,

但也始终没有做起来。

记得金龙购物中心旁还有个镇江汤包店,

老徐幼年时,姑姑每当发工资时总要带我去打个牙祭,现在再去吃,汤包的汤还在,肉香却总也感觉不到了。

胜利路不仅是一条商业街,

它也承载着许多老南昌人的情怀和记忆。

从地图上看,你能发现胜利路其实离滕王阁、贺龙指挥部的旧址很近。

从发展旅游的角度,胜利路一带是从八一起义纪念馆到滕王阁之间的黄金线路。

这一带又是明代的宁王府、

清代的江西抚台、藩台、臬台衙门的集中地,民国年间也是省政府、市政府的所在地,解放后的新的省委、省政府搬迁后,这里也曾是省歌舞剧团等文化单位的办公地,从古到今,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积淀极为丰厚,堪称南昌城市历史发展的根脉。

多年没去滕王阁了,最近走了趟。

滕王阁大门两端,老徐曾经工作的四层办公楼以及周边许多建筑都除了,变成前广场草坪。

榕门路早就改成仿古一条街,还新建了个章江门的小牌楼。

早在九十年代初,参加工作时,老徐刚搬到滕王阁旁边的那栋楼,就传闻新任市委书记要把这两栋楼炸掉,当时很不理解,新做好的怎能说拆就拆,现在回想,这个以清廉著称的老书记的确很有现代眼光。当年滕王阁周边密麻麻的建筑,相隔不远还有那个南昌人都熟知的经常烂尾的超高层,滕王阁大门口一个开阔的前广场都没有,空间局促得就像微缩景观。

好在现在都拆了,这拆的对。

我们今天得到的是我们从未拥有过的,

但我们今天轻易抛却的,却是我们,甚至是我们以后的几代人,所要苦苦寻求的。

这是我省著名作家胡辛当年对于其创作的反映本土社会历史风情小说《蔷薇雨》关于立意和构思的发言。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古色、红色、金色(商业底蕴)基因都具备的胜利路,虽然短期很无奈,但未来却是提升、丰富我大南昌旅游线路的关键。也是一块考验江西真正建设文化强省的试金石。

搜索更多有关“百年探索终筑复兴路:百年胜利路的前世今生”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