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美食>正文

大厨做菜排行榜前十名,非凡十年,我是实力π

人气:495 ℃/2023-12-31 18:45:37

编者按——

“人人奋勇争先 出彩技能河南”。

从“两个确保”到“十大战略”、从服务制造高质量发展到科技引领“金蓝领”培训、从“文化河南”挖掘厚重历史文化到“美丽河南”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到河南技能“十大品牌”……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即将开赛之际,在中原沃土上,正兴起一股“技能热潮”。

随着“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深入推进,河南,正在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由人力资源大省正向人力资源强省跨越。

非凡十年,出彩中原。6月2日起,大河报·豫视频持续推出“非凡十年·我是实力π”系列策划,用一个一个砥砺拼搏加油干的真实故事,讲述一个一个非凡出彩中原人的奋斗榜样。他们是实力的一派,他们是榜样的力量,他们仿佛无限不循环的函数,在中原大地破土而生,延绵不绝。面对过往和未来,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大声喊出“非凡十年,我是实力π”。

(李志顺)

传承厨艺,坚守匠心,以师带徒,桃李满园。生于1964年的李志顺,从厨已有40余年,是资深级中国烹饪大师、中原技能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垣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多年来,李志顺坚持以师带徒,口传心授。他的徒弟张永涛已跟随他20余年,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华金厨奖、央视满汉全席全国电视烹饪擂台赛擂主等诸多荣誉,是郑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作为行业中的佼佼者,李志顺目前还兼任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的外聘学术带头人,张永涛也在这两所院校担任外聘讲师,为河南烹饪行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李志顺:从豫菜到国宴,从河南到世界

李志顺的家乡长垣,自古就有尚厨之风,名师辈出,被称为“中国厨师之乡”。

清代末年,长垣有一家餐馆“二合馆”,馆里有名的灶头便是李志顺的爷爷。1979年底的一天,爷爷对15岁的李志顺说:“孩子,去学厨师吧,做厨师是我们祖辈的营生,干这一行是‘金手银胳膊’,凭手艺挣钱,风刮不着雨淋不着更饿不着。咱们李家世代都是厨师,到你这一代也别断了。”在长辈的安排下,李志顺进入县供销社开的“实验饭店”当学徒,前期洗菜切菜、打炭添火,后期配菜调味、掌勺上灶,度过了3年清苦的时光,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1983年,李志顺作为熟练工被招进了中原油田接待处招待所。1988年,中原油田筹建驻京办事处,李志顺被派到北京,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钓鱼台国宾馆首任总厨师长侯瑞轩大师。1996年,李志顺辞去公职来到钓鱼台国宾馆,追随侯瑞轩大师重新当起了学徒,用三年多时间系统地学习国宴菜的制作。

2001年,李志顺回到河南开起了以国宴菜为主打的酒店,侯瑞轩大师亲自坐店任技术指导,轰动了当时河南餐饮界。2013年,李志顺重新拾起了家传老字号——二合馆。2014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烹饪工作室,2016年被省人社厅命名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年又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把厨业当事业,拿菜当命来做”,侯瑞轩大师的这句教导,李志顺一直铭记在心。二合馆坚持每日吊汤,沿用豫菜“八大作”操作流程,传承篦扒、葱椒炝、铁锅涨、糟熘、托炒等传统豫菜技法……把豫菜和国宴菜的精髓完整地保留和传承下去。2020年,李志顺获得“中原技能大师”荣誉称号,成为河南餐饮界唯一获此殊荣者。

李志顺大师带领弟子王晓亮赴香港中华厨艺学院展示中餐厨艺

此外,李志顺一直致力于中华烹饪技艺和文化的推广工作,十几年来,他先后前往美国、英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参加交流活动;2016年与原中烹协副会长边疆一起赴联合国总部,为“中国美食走进联合国”活动进行前期对接和准备,把中国非遗饮食文化推向国际舞台;作为中烹协厨艺精英委员会主席,多次牵头带领协会成员赴西班牙、日本等国家进行厨艺和文化交流,扩大了中餐的影响力,加深了外国人对中餐的认知度。

张永涛:贫寒少年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

1980年,张永涛出生于长垣的一户贫寒农家。虽然家境困难,但慈爱的奶奶总会用一双巧手把简单的食材做得营养又美味,奶奶也成了张永涛从厨生涯中的第一位“老师”。

1996年,张永涛初中毕业,奶奶带着他找到了表叔李志顺大师,“你收下小涛吧,从今儿起,就当有两个儿子!”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李志顺骑着自行车,把少年张永涛带到了长垣县城南关的“烹饪大楼”,交给徐书振大师当学徒。张永涛从此进入家人眼中“日晒不着,雨淋不着,嘴饿不着”的烹饪行业。

张永涛

杀鱼、宰鸡、洗碗、打扫卫生……作为学徒,张永涛手脚勤快,踏实肯干,颇受老师们的喜爱,并得到了徐书振大师的悉心指教。张永涛至今还记得徐老师的话:“学活不操心,就难得有好手艺;没有好的手艺,就永远挣不到高工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苦练技能,掌握一门好手艺,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

2000年,李志顺在郑州筹备国宴酒店,邀请张永涛参与酒店的组建工作。张永涛迎来了厨师之路的转折点,开始跟随李志顺大师和侯瑞轩大师学习国宴菜。

在大师们的言传身教下,张永涛进步飞快,成绩斐然:参加央视满汉全席全国电视烹饪擂台赛荣获擂主,摘取全国第六届烹饪大赛金奖、全国第二届名厨邀请赛特金奖,两次荣获中华金厨奖,成为河南烹饪大师,担任餐饮业国家级评委;2015年跟随师父李志顺大师赴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制作中餐宴会,师父李志顺为总厨师长,弟子张永涛现场为30多个国家驻朝大使展示了中餐厨艺绝活“蒙眼拉龙须面”;2018年被评为“河南省技术能手”,2021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2年成为郑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张永涛在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为30多个国家驻朝大使展示中餐厨艺绝活

2021年,在第十五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河南分会场,张永涛与来自重型机械、环境保护等行业的“全国技术能手”们一起站上了领奖台,这是他从业20多年来的一个高光时刻。据了解,“全国技术能手”大多来自高精尖行业,餐饮行业获此殊荣者屈指可数,第十五届“全国技术能手”中,来自河南餐饮界的仅有张永涛一人。此前,张永涛还获得了郑州市高技能人才、河南省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

张永涛(左三)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秉承师训,不忘初心,坚守‘拿菜当命做’的工匠精神,做好产品创新,做好师徒传承,以此荣誉为新的起点,在平凡的一线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多的成绩,技能报国,为餐饮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永涛说。

师徒传承,开班办学,为河南餐饮界育人才

厨行是一个讲究技艺的行业,千百年来靠口传心授、以师带徒,把传统技艺传承至今。

多年来,李志顺致力于师徒传承,倡导学徒制:“我是学徒出身,二合馆也一直坚持学徒制。我认为以师带徒是最有效的传承方法之一,因为烹饪技术需要长时间磨练,只有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成为真正技艺精湛的厨师;同时,老师还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很多学徒十几岁入行,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要帮他们树立行业信仰和对职业的敬畏心,找到一个清晰的方向并为之努力,以后才能沉下心来成为真正的匠人。”

李志顺大师讲解烹饪技艺

在李志顺看来,师徒如父子,不仅要把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还要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习艺先修德,无德难成艺,做菜如做人,菜品即人品”。如今,李志顺的徒弟张永涛、王晓亮等已跟随他20余年,都是河南烹饪大师、国家高级烹饪技师,在国家级比赛屡获特金奖、金奖;这些年,他们也各自带徒,张永涛的徒弟邵亚彬获得全国第八届烹饪大赛特金奖、中华金厨奖等荣誉。四代传承,桃李满园。

此外,李志顺还致力于社会教育,他领办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定期开班进行培训,目前已开办41期,获得省级非遗项目“长垣烹饪技艺”传承基地称号。李志顺还是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的外聘学术带头人,张永涛也担任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的外聘讲师和东方美食学院的客座教授,他们利用空余时间,手把手对学生进行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道授业解惑。

李志顺领办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定期开班培训

2018年、2019年、2021年的教师节,二合馆主办了三届师徒传承论坛。“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国人的凝聚力和文化情怀,都凝聚在师门传承里。师门传承的,不仅是技艺,还有匠心。我之所以倡导学徒制,并坚持做社会教育,就是想让厨师们找到正道,有信仰,有方向,整个行业才会更好。”李志顺说,“推动师徒传承,是我下半生要坚持做好的一件事。”

统筹: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恒

执行: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王惟一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搜索更多有关“大厨做菜排行榜前十名,非凡十年,我是实力π”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