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郎窑底部特征 同是郞窑,因红绿之差价值竟可超出十倍之多

人气:368 ℃/2023-12-01 18:15:25

众所周知,清代瓷器技艺登峰造极,尤其是清三代更可谓中国制瓷史的一大传奇,清代康熙时,著名督窑官郎廷极,在瓷都景德镇龙珠阁御窑厂效仿明朝永乐,宣德二代的精美红釉瓷器,用铜红釉烧制出又一新品种,获得巨大成功,使铜红釉烧得更加出色,这种瓷,便是瓷界视若珍宝的郎窑红,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郞窑还出产郞窑绿,价值是郎红的十倍。

故宫博物院藏 | 清康熙郎窑绿釉水丞

郞窑绿,何方神圣?

郎窑绿又名“绿郎窑”,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创烧于康熙时期的郎窑而得名,与郎窑红相比,郎窑绿较为少见,据汪庆正先生主编的《简明陶瓷词典》称:“绿郎窑”系郎窑红的“窑变”之色,郎窑红制品在窑内烧成的最后阶段,因误被氧化,使釉中的低价铜变成高价铜,里外釉面均呈现浅绿色,即苹果青。

郎窑绿是用含氧化铜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呈现绿色,属于铜绿釉,因为需要用130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且烧制过程中全凭人工控制窑内的温度和气氛,不管是郎窑红还是郎窑绿成品率都非常低,当时民谚就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而郎窑绿则更为稀少、珍贵,《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一书记载,“据说当时郎窑绿比郎窑红贵重十倍”。

因此绿郎窑是偶然烧成,非人工可为,更显珍贵,由于工艺复杂,烧制温度极难控制,成品率极低,所以存世量非常少,其价格往往高于“郎窑红”10倍之多,清代官窑器必定会有本朝款,唯独郎窑绿(存世有雍正年制郎窑绿瓶)、郎窑红没有留下官窑款,但收藏界认可它是一种独特无款官窑器。

郞窑绿究竟有多绿?

郎窑绿釉层均匀较薄,釉色稳定,呈翠绿色,鲜明艳丽,釉面上有较强玻璃般光泽,似有一种翡翠玉般的感觉,圈足呈泥鳅背,内墙为内弓,底足内施白中闪青釉,低款青花双圈足见,康熙郎窑绿釉瓷具有“苍蝇翅”、“郎不流”、“灯边草”三大特征,这是鉴定真品的重要依据,那么究竟什么是“苍蝇翅”、“郎不流”、“灯边草”呢?

在釉下紧贴胎体处布满细纹片,俗称“苍蝇翅”,用10倍放大镜细看,在釉面上可见密集细小的小点点,这也许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由釉内小气泡所形成,在器底近足处有一圈不过足垂釉,俗称“郎不流”,但垂釉非常自然整齐,似有一种釉流至底足前曳然而止的感觉,厚釉处釉色加深,呈现深绿色。

器内施青白釉,釉层较厚,无开片,其釉色与底足内白色闪青釉有较明显区别,口沿处有一圈明显粉白釉俗称“灯边草”,由于官窑绿釉瓷是特定年代创烧瓷,专家推测“灯边草”工艺也是在烧制过程中逐步改进、提高,达到完美,一般来说郞窑绿瓷器“灯边草”工艺做法是先在口沿挂白釉,再在外部罩绿釉,最后在尊内施青白釉,是分多次上釉完成。

郞窑绿知名度不高?

为什么很多玩瓷人只知郎窑红而不知郎窑绿呢?主要原因可能是郎窑绿成功烧制的难度大,流传下来的成功之作实在太少,难见实物,也渐渐被人淡忘了,单色绿釉瓷其实在唐朝的三彩器中已有出现,那时属低温釉,至宋时,在定窑中也偶有单色的绿定器,元代也不乏有单色的孔雀绿和孔雀蓝釉,还见过孔雀蓝釉的珐琅彩器。

故宫博物院馆藏 | 唐三彩刻花三足盘

民间收藏 | 明代官窑出土孔雀绿碗

到了明代单色绿釉在永宣和成化朝均有出现,其中永乐的单色翠青釉最负盛名,我也见过明嘉靖的绿釉斗笠碗,也颇养眼,故清代康熙时郎廷极创烧单色绿釉并不是首创,而是一种继承和发扬罢了!同一种原料,只是在烧制时最终的还原阶段发生意外,整体停留在了氧化阶段,所以本应表现出还原的红铜色,变成了氧化的绿色,后人称为“绿郎”。

并未完全还原成红色的郎红器物

郎窑红自诞生便以釉色和稀罕,名闻天下,与郎廷极同时代的文人刘廷玑称郎窑红“仿古暗合,与真无二”,民间则有“若要穷,烧郎红”一说,说的是郎红釉的烧制难,而郎窑红釉瓷器一旦在拍卖场上出现,那绝对都是高价成交,如此说来,郎窑红的窑变瓷郞窑绿就更加珍贵了,往往那些最美的瓷器都是天成,所以也就只能诞生于偶然之中了。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搜索更多有关“郎窑底部特征 同是郞窑,因红绿之差价值竟可超出十倍之多”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