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卫子夫和刘据的评论,今日作家,刘正义

人气:421 ℃/2024-01-26 05:32:24

读《孝武本纪》的一点疑惑

文/刘正义

几十年前,还是在那场被认为是“浩劫”的运动中,在人人必读甚至必背的“老三篇” 《为人民服务》中,第一次听到了司马迁的名字,一个连*********都推崇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名言,几十年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激荡。而他为了完成《史记》这部历史巨著,忍“人所不能忍的奇耻大辱”宫刑,呕心沥血,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完成了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从而也使他流芳千古,英名“重于泰山”,为万世所敬仰。由于他祖籍韩城,尤使我对其增加了几分偏爱,常为秦地有此圣贤而自豪、骄傲。

然近读《史记》孝武本纪一卷,不由疑惑顿生,卷中洋洋洒洒连篇累牍,都是汉武帝刘彻自登基以来信奉鬼神、封禅求仙之事。文章开篇就开宗明义地写道:“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接着就写了许多信奉鬼神之事。以下仅举几例。

“明年,上初至雍,郊见五畤。后常三岁一郊。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观。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于先后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住祠。平原君住祠,其后子孙以尊显。及武帝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意思是说,第三年,皇帝初次到雍州五畤祭天。以后便三年去一次。这时候皇帝得到了一位“神君”,把她安置在上林苑的蹄氏观。这位神君原来是长陵邑的一位女子,因难产而死,后来她附体在她妯娌宛若身上显灵,村子里许多人知道后都去向她烧香磕头。皇帝的外祖母平原君都去求拜,她的子孙后来都获得了荣华富贵。皇帝即位后,就把“神君”请到宫中用丰厚的礼品把她供了起来。外人只能听到她说话,见不到真人。

“其明年,齐人少翁以神龟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文成言曰:上即欲于神通,宫室被服不像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岁馀,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杀而视之,得书,书言甚怪,天子疑之。有识其手书,问之人,果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而隐之。”翻译成现在的话说,第二年,齐国的少翁靠鬼神之术被皇帝召见。此前不久皇上宠幸的王夫人去世了,少翁说他有办法让王夫人的形貌在夜间出现,结果皇帝从另一个帷帐中真想见到了王夫人,于是就拜少翁为文城将军,给他很多赏赐,而且用一种接待宾客之礼接待他。文成将军说:“皇上如果想和神灵交往,那就得创造一种适合神仙的环境,现在这些宫殿房屋被褥服饰不像神仙用的,神仙就不可能来。”于是皇上赶忙派人打造了画着云气的车子,自己也每天乘坐不同颜色的车子以驱避恶鬼。又重新兴建甘泉宫,其中间部分是台室,里面画着天、地、泰一诸神,还安排了各种祭祀用具以招致天神。折腾了一年多,文城将军的办法越来越没有用,一个神灵都没有请到。于是他就在缎带上写了一些字让牛吞下肚去,而自己装作不知道,对皇帝说这牛肚子里似乎有奇特的东西。于是皇帝派人杀牛发现了缎带,上面写了一些古怪的话。皇帝觉得缎带上的字体有些熟悉,经拷问果然承认是伪造的。于是皇帝杀了文成将军,但把这事隐瞒起来,不让外泄。

“其秋,为罚南越,告祷泰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天一三星,为泰一锋,名曰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而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微随验,实无所见。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上乃诛五利。”其意是说这年秋天,为了讨伐南越而祈祷泰一神。其仪式是用牡荆做旗杆,在旗上画着日月北斗和飞龙,象征着天一三星,作为泰一神前面的旗帜叫做灵旗。替战争祈祷时,就由太史擎着灵旗指向所讨伐的国家。而五利将军受派遣求仙不敢进入海域,就到泰山上去祭祀。皇上派人暗中跟随检验,发现他没有见到神仙。却胡说他见到了仙师,他的办法全用尽了,也不灵验。于是皇帝就又把这个五利将军杀了。

比比皆是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之看完之后,给人的感觉是汉武帝一生都在信奉鬼神、祭祀以及如何上当受骗的荒唐之事,这哪里还是那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英明君主,哪里还是那个开疆扩土、征战无数以致被后世戴上了“穷兵黩武”颇含贬义的评价的皇帝,哪里还是那个被一代伟人*********在《沁园春》中提到的那个与“秦皇”齐名的“汉武”大帝吗?如果不是历史上其它如《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典籍,也许人们会信奉《史记》的一家之言。汉武帝一生在抗击匈奴、抵御外侮、收复失地方面可以说是汉以来达到了辉煌的顶点,可是在《孝武本纪》中几乎没有提及,就连征战朝鲜、伐南越这样的大事,在《汉武本纪》中也是一笔带过,没有任何过程。这就不能不使人深感疑惑。是司马迁没有这方面的史料吗?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一名太史令,不仅伴随皇帝左右,就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随时任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接触阅读了大量文史典籍,耳濡目染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不可能没有详实的史料。对于之前以至三皇五帝的本纪都写得那么详实生动,何况身处本朝的史官呢?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司马迁如此不顾事实贬低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呢?只要看一看司马迁一生遭遇的坎坷经历以及读一读他写给朋友 的《报任安书》,就完全清楚了。当年,作为太史令的司马迁,仅仅为征战匈奴被俘叛变的李陵将军说了几句好话,就被判刑入狱。为了完成《史记》这一历史重任,只好忍辱接受了惨无人道的宫刑才得以苟活。“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神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是以肠一日而九廻,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这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发的悲愤之情。

由此可见,司马迁对于汉武帝对自己的处置确有刻心铭骨的怨愤之情。当然,汉武帝对于司马迁的处置确实有点过分,也可能就是一桩冤假错案。但是,作为一个太史令,一个历史官员,应该抱着对历史、对社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秉笔直书,绝不应歪曲历史以泄私愤。当然,司马迁在《汉武本纪》中所列的信奉神鬼以及祭祀之事,必然属实,但与其一生的文治武功来讲,尤其对于一个帝王来讲,确实微不足道,没有必要无限放大而忽略了他最主要的功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帝王也是如此。

对于司马迁这样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来说,尽管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有一些性格上的弱点,但仍然不失为一个举世公认的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正如一位先哲曾经说过:“鹰有时候飞得比鸡还低,但鸡却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

作者简介:

刘正义,男。中共党员,退休干部,秦都作协会员,文学爱好者。

本文来自“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ID:jinrizuojia001

搜索更多有关“卫子夫和刘据的评论,今日作家,刘正义”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