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李白的诗狂诗:李白有首,狂诗

人气:255 ℃/2023-11-11 20:58:48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笔下的李白可谓是人中之龙的存在,而他的代表作大家更是自小便开始研习,儿时有《静夜思》,上学有《将进酒》,再大一点儿有《蜀道难》,还有就是深意百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名篇《望庐山瀑布》之作

今天要分析的重点就在杜甫赞誉李白这首诗中的"狂"这个字上。这个字可谓是点睛之笔,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以发现,李白基本是每首诗中都运用了修辞手法,今天就来谈一谈用了夸张这个修辞手法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映在眼帘之时,有没有感觉到满满的熟悉感,很多人都会有感而发。当时大家可能都没觉得这首诗有多大的内涵,其实这首诗里面暗含了李白的"野心",将眼前的景象用夸张修辞放大,体现出李白的豪放不羁,不被世俗现实所牵制的心灵视野。

太白不羁的一生

公元701年,一个川渝婴儿呱呱坠地,传言李白为凉武昭王九世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也有说其祖是李世民之兄、李渊之子。但因为历史年代久远,此项已无法考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李白之父李客在中被记载他担任任城尉一职。

无从现有的史料来看,李白的家世学术氛围是优良的,李白自小便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五岁便可以熟读唐代的小学课本,十五岁时,诗人李白已经有多首诗作,并且在当时得到了很多社会上举足轻重的社会名流的赞许和推崇。

但李白却并没有在"安分守己"的为官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十八岁便开始隐居川蜀之地读书,伴随着来去自如的游历,增加了自己的见识,长了不少的阅历。

二十四岁的李白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前往现在的重庆一带开始继续游历,被称之为"仗剑去过,辞亲远游"。此刻已突显出他性格里的"野",不甘于被束缚,自由至上。所以传言水瓶座的代表人物是李白,这点也不无道理。

年轻的李白可谓是来无用去无踪,真正当得是"谪仙人"之称。中年因唐玄宗李隆基偏宠宦官,以高力士为代表的一群人便专了权,三十一岁在长安城过得是穷困潦倒,有点自暴自弃,常常与市井无赖混在一起,愈发觉得世间不过如此,有了隐居的念头

即使在深山里,也难隐藏出金子的光芒,因玉真公主和贺知章对李白诗赋赞不绝口,唐玄宗便召其进宫,有了后人所说的"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也就是在这时候,李白认识了杜甫,两人真是相见恨晚,"大李杜"当时都正值壮年,相谈甚欢,为日后的作品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好景不长,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在乱世中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自怨自艾;李白无奈之下隐居庐山,心中是既想着精忠报国,但又感叹此念头又与自己向来不问世事的天性不符。百般纠结之下,这位诗仙,最终选择了后者,遵循了内心。

浅析《望庐山瀑布》深意

《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字面上的意思,可谓是把庐山之气势恢宏描写的淋漓尽致,一百多米的庐山瀑布在李白笔下写出了三千尺的气冲霄汉。前一分句主要描写的是天景,李白因为道教思想很想得道成仙,但后半句便话锋一转,注意到了庐山。后两个分局中庐山为本体,庐山瀑布为载体,这不正好是映衬了唐朝与李白本身吗?

闭上眼睛,仿佛原景重现——年过半百,已达知命之年的李白站在山峦之上,看着紫烟,也只知己年岁将近,希望自己早日得道。自己知道唐代是伟大的,但脑海里翻来覆去的想着民不聊生的场景,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选择退缩。

纵然自己宛若庐山瀑布一样依附于这如庐山一样巍峨的唐朝,但自己终究要顺流而下。虽然自己也想冲击到底,拥有气贯长虹之势,但终究年岁已高,无能为力,只好借景抒怀……

《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字字珠玑,绝对不是泛泛而谈。与李白一生从前半生辉煌到后半生因不可抗力而自怨自艾一对比,其中明显看出,李白心向善,希望自己的国家河山大好,但奈何时不我待。这与李白年轻时受到的道家思想大有关系,因为道教崇尚的便是得道成仙,不羁于世,这种思想早已在李白心中根深蒂固

享誉后世称赞

至于李白的名号,不仅在中国人人称赞,在整个东南亚、欧洲、全世界都是人人称赞。唐代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而那个时候遣唐使更是往来不绝,所以中国的文化早在唐朝就对国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本国最开始是没有名字的,在日本神话中,日本祖先自称"八大洲(岛)",而我国在汉朝称呼其为"倭国",直到公元五世纪时期日本统一,才为自己定名为"大和"。在公元七世纪,日本派遣到唐朝的遣唐使根据皇帝国书中对本国的称呼将自己国家更名为"日本"并沿用至今,寓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日本人也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

日本人的野心可是很大的,遣唐使来学习也不过是抱着发展本国文化的纯粹目的,而人人称颂的李白自然会吸引遣唐使的目光。遣唐使分析着《望庐山瀑布》一诗"日照"一词与本国相关,正巧寓意了本国的'兴旺强大',而"三千尺"一词中表现的这狂放之心正好合了本国的内心。所以遣唐使自认为李白此诗与本国国人思想契合,于是便传回了日本,并大力宣传。

日本对于文化要求是越来越高,但本国的历史实在有限,与其为邻的中国刚好可以帮助其进步。于是开始大规模接受汉文化,尤其是对中国的诗词。

这些历史沉淀浓缩的精华可是无法使人置若罔闻,日本人便开始大肆宣扬,加上最开始遣唐使的误传,《望庐山瀑布》中体现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的诗作自然也在日本达到了人尽皆知的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李白确实自大狂妄,但是他也是有资本的。能做到"夫才役乎情者,其色耀而不淫,气帅乎志者,其声肆而不荡。"之所以能广为流传,就一定是张弛有度,暗含深意,中华诗词文化内涵正是在此。

搜索更多有关“李白的诗狂诗:李白有首,狂诗”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