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临沂育新学校历史 看看临沂这三所学校的变化

人气:125 ℃/2024-01-25 10:15:33

临沭县临沭街道党官庄小学、临沂一中、临沂大学,三所看似毫无关联的学校却因“改革开放”联系在了一起。40年间,它们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见证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党官庄小学:孩子从“愁”上学到盼开学

2018年9月初,临沭县临沭街道党官庄小学迎来了开学季,看着孩子们背着崭新的书包,开开心心步入亮堂堂的教学楼,在学校从教40年的教师党继勇感慨良多,“现在的孩子有福,能在这么好的条件下读书学习!”

1979年,高中毕业的党继勇参加了该县教师招考,成为临沭县临沭街道党官庄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回想起刚刚工作时孩子们上课时的情景,党继勇记忆犹新:“尽管学校位置不算偏远,但教学条件非常简陋,整个学校就两间草房教室,土台子垒的课桌,需要学生上课自带板凳。由于家庭贫困,很多孩子没法适龄入学,十多岁的孩子上一二年级的情况很常见。”

改革开放后,我市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逐步提升农村办学条件,补齐农村义务教育短板。党官庄小学从1985年起几经合并、扩建,从当年只有两间教室的党官庄小学发展成了700余名学生就读的现代化学校。“之前教室破旧,冬天四处漏风非常寒冷,下雨下雪教室漏雨,学生要到处拉桌子躲雨。说实在的,很多孩子都不想来上学,现在好了,教室不仅宽敞明亮,还都装上了空调,上课都用多媒体,还可以上实验课、微机课,各种文体活动也很多,不少孩子都觉得假期在家无聊,盼着开学。”党继勇欣慰地说。

“除了改善‘硬件’,县里还通过招聘农村定岗教师、推行教育云平台等多种形式,提升农村教育‘软件’。”2010年,党继勇有了一位“大学生”同事,这是他们学校招聘来的第一个大学生。“这几年,县里开始为农村学校招考特岗教师,各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得到充实。年轻教师不仅为农村学校带来了工作新思路,更带来了教育新希望。”

2012年,临沭县试点建设基础教育“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给党继勇的教学带来了新改变。“2000年左右推行信息化教学的时候,用投影仪将内容投到墙上,当时就觉得很先进了,没想到现在只要将课件提前做好传到云空间,在有网络的地方,就能使用课件,孩子们上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党继勇感慨万千,“云空间在方便教师授课的同时,也构建了一个所有老师通用的平台。”

从“草房子”到气派的教学楼,从老师们粉笔、黑板、教材“三大件”到教育云平台,从城校挤村校破到全面改薄、破解大班额,为每个城乡孩子创造公平均等的受教育机会……40年,党继勇也从一个年轻小伙到即将退休的老师,“改革开放40年,咱们老区的教育事业经历了‘奇迹’般的变化,未来的教育相信也会越办越好。”

让学生全面发展是临沂一中不懈的追求。

临沂一中:与改革开放同步,让素质教育之花“盛开”

2016年12月3日,临沂一中76级初中3班学生迎来了他们毕业40周年的同学聚会,看着当年那一张张青涩的脸庞如今已爬满皱纹,大家在唏嘘岁月不饶人的同时,也感慨母校的变化之大。今年58岁的李传业就是当年班里的同学之一。

1974年,14岁的李传业考入临沂一中。“那时候的中学都是既有初中部又有高中部。在我印象中,当时临沂城区只有3所中学,临沂一中、临沂九中和育红中学。和40年前相比,如今的临沂一中已经没有丝毫过去的影子,想想过去,再看看现在,错落有致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绿草茵茵的操场……这其中的变化,我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李传业说。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临沂一中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后发展尤为迅速。”临沂一中校长李世良在采访中表示,“我是1984年7月来临沂一中任教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临沂一中,只有两排教室,一排办公室,一栋三层的实验楼,一座食堂和几排学生、教职工宿舍。教师们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传道受业的。”李世良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40年里,一栋栋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电教综合楼拔地而起……

1985年,时任临沂一中校长杨福纯在全国率先提出“素质教育”,学校一反“常态”,不搞加班加点和题海战术,而是从政治思想、品德行为、科学文化、身体心理、艺术审美、劳动技能、创造精神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今,临沂一中的素质教育仍在持续推行当中,让课程内涵更丰富,让育人理念更前沿,引领人的文化更厚重,让学生的发展更多元的新课程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

“40年里,临沂一中的教育发展始终在变,但不断实施素质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迎接新时代挑战的合格人才的教育理念始终不变。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临沂一中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李世良信心满满地说。

40年前的临沂师专(资料图片)

临沂大学:从名不见经传到与名校比肩

从占地280亩到6900亩,从只有1名研究生的教师队伍到博士生、硕士生780余人,从首次招生325人到4万余名学生同时在校……蒋绍椿,这位曾经的临沂师专校长,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后临沂大学,这所沂蒙人民自己的大学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蒋绍椿今年84岁,1984年至1994年任临沂师专校长,退休后担任临沂大学关工委主任,现为顾问。临沂师专成立之初,学校只有280亩土地,“1977、78年那会,学校的办学条件都不能叫简陋,应该叫寒酸。”回忆往昔,蒋绍椿说,当时整个学校只有一台电视机,放在饭堂里,来吃饭的学生谁想看就看两眼,“现在的临沂大学占地6900亩,学校图书馆、艺术中心、体育馆放眼全国的大学,单体建筑面积都是最大的之一,两座单独的实验楼,让来学校参观的山大校长都羡慕。”

如今的临沂大学。

现在,老人会偶尔回到临大,看着校园里一张张洋溢着青春与梦想的脸庞,回忆过往。“1977年恢复高考,当时省招办给临沂师专的招生名额是243人,实招325人。现在,临沂大学的在校生达到了4万多人,以本科生为主,今年又喜获硕士点授予权。”蒋绍椿说,这在40年前,简直不敢想象,“1978年,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专科和本科毕业生,整个学校只有一名硕士研究生,叫李佩芝,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在,临沂大学专任教师一共223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55人,博士、硕士师资1732人。”

从临沂师专到临沂师院再到临沂大学,改革开放40年间,蒋绍椿参与和见证了这所大学的成长与蝶变,“今年6月份,中国校友会网公布了2017—2018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临沂大学位居374位。这所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如今已经能够和众多国内名校比肩,这其中的飞跃离不开改革开放带来的强大动力,也离不开一代代临大人的不懈努力。它的成长,不光代表着教育的发展,也见证着临沂的变化和‘沂蒙精神’的延续。身为一名临大人,我倍感自豪。”

沂蒙晚报记者 衣方杰

搜索更多有关“临沂育新学校历史 看看临沂这三所学校的变化”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