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交通事故频发有什么建议?交通事故预防系列杂谈⒃

人气:256 ℃/2024-03-08 00:51:05

英国历史学家查理·巴特森曾写过一本《犯人船》的书,讲的是英国政府在18世纪时如何解决犯人运输过程中死亡率过高的问题。政府在采取了道德说教、增加运费、加强政府监管等多种措施后,依然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最后仅仅通过将之前的“按上船人数付费”改为“按到岸人数付费”就解决了问题,而这并没有改变什么,更没有改变私人船主贪婪、趋利、利己这些坏毛病。在此之后,出现了所谓的“犯人船”理论:无论一件事情,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国家,靠人性的自省自觉,靠说服教育,靠他人的监督都解决不了问题时,那只有靠完善的制度,才会让人抛却利己的私心来遵从规则,做于己于人于国都有利的事情。

制度被固定后的体现,就是其成为法律;而法律被遵守的最高体现,则是它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影响到了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方式。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面对不公正的审判结果,以身殉法,留下了一句名言: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将不复存在!

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商鞅,在秦国变法,虽然给后人留下了作法自毙这个成语,但成就了秦六世统一中国的法治根基。可惜的是,秦二世而亡,一方面有所谓的苛政暴政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不受制度约束的二世和奸宦赵高乱国所致。英明伟大的汉武帝,老年时因为昏聩多疑,通过发动一系列巫蛊案,让大汉帝国从鼎盛走向了衰落。

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文明史亦证明,相信人不如相信制度,依法治国,靠稳固的制度和合理的规则治理社会,是必然的选择。一个人守规则,只能简单低级地保护自己;整个社会大众守规则,才能改变社会集体生活的无序状态,在更加宽广的范围获得自身安全保障。

只不过,可能是我们中国人太聪明,或者是我们所用汉字歧义太多,或许是几千年来守规则的人吃亏太多,或许是兵圣孙武的军事谋略思想给国人的印痕太深,规则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都是可以变通的,遵守战斗规则不半渡而击的宋襄公、不更射的华豹,反而成了后世宵小讥笑的对象。

在道路交通管理领域,在这个人员流动急剧加速、车辆道路高速发展普及的今天,道路交通安全类法律,应该是最公正的善法良法,其对普通人的人身安全保护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制定目的来看,它首先是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维护达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合法通行权益的行使,其次才是提高通行效率。而我们很多人、很多职能部门,却将提高通行效率放在了首位。人们在还没有学会死板地遵守规则的时候,就已经忘记了人的社会性,是要和他人互动的,忘记了要在社会活动中给他人的方便让予出一部分权利,忘记了安全通行是所有人以善良之心守法谦让的结果,却先学会了用国情和自私利己的解释方法,变通规则!

在我们身边,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机动车驾驶人在到达路口停止线前的几十米路上,加速开到路口停止线处并停下来,这种做法,表面上看并没有违反法规,但我们都能感觉到对其车前经过行人的现实迫切的威胁,甚至于当我们从其前经过时,首先考虑的是他不会避让我们,是要闯红灯通过,这种人车危险,我们还是要躲着他们!更不要说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且没有交通违法监控的路口了,强势车辆主动减速让行、避让其他人员车辆的情况,几乎是没有。

在没有交通信号的叉路口,很多直行车辆走到这里时,往往只记得转弯要让直行,自己应该优先行的规则,不考虑给其他从此处转弯掉头的车辆让行的事,基本不减速,总是想快速地通过离开。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驾驶行为或车速,是否在符合法律规则的范围内,是否会对他人的通行带来恐慌和不便!

这也是我们很多地方在认定事故责任时,只片面地强调次路让主要、转弯让直行等简单规则,而没有将每个人都应依法通行的理念传递给大众,更没有将交通安全领域内的良知理念传递给大众。

国家有一部统一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可惜的是,却没有一部统一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规则,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当然了,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执法公正和公正执法依然没有得到普及,普通人对道路交通安全规则的遵守意识依然没有真正地树立起来,国人在交通规则遵守方面的教育培养,还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实现规则之治,还需要更久远的时间。

几年前,木林在参考司法考试学习时,就曾对那个“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东德柏林墙士兵射杀平民案,感怀颇深,更想用案审法官西奥多·赛德尔在解释判决时说的这句话来作为章的结尾:

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知”这个东西。当“法律”和“良知”冲突的时候,“良知”才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尊重生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力,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制度被固定后的体现,就是其成为法律;而法律被遵守的最高体现,则是它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影响到了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并被人们善意地执行。

网络小文,观点并不一定正确,敬请批评指正。

搜索更多有关“交通事故频发有什么建议?交通事故预防系列杂谈⒃”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