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母婴>正文

小孩啃手指如何纠正?孩子总啃手指怎么办只需三步

人气:252 ℃/2024-01-12 01:29:23

这是一个九岁的女孩,眉清目秀,活泼可爱,一笑脸上还有两个可爱的小酒窝。

妈妈说到孩子会啃手指甲,“孩子啥都好,就是这一点……”妈妈叹口气。

问到孩子何时有这种行为时,妈妈说小时候也没有,后来才有的。

”她心情一不好,就会啃手指甲,你看看都成什么样子了……“

孩子的十个手指都是秃得不行,肉在上面翻着,看着确实让人心疼。

“宝贝,在你记忆中第一次啃手指甲是什么时候呀?当时发生了什么?”

孩子说到那时候妈妈、爷奶和哥哥吵架了,很厉害,她当时躲在门后面,又害怕,又担心,就不由自主地啃手指了,说到当时的场景时,她的泪都流下来了。后来他们再有吵架的时候,她就会又啃手指。好像啃的时候,心里没有那么害怕、那么担心了。

”我很害怕他们打架,也怕伤害住妈妈……那次我爷奶都给哥哥跪下来了……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这样的……“

孩子说的时候大大的眼睛里还噙着泪。

我让孩子看着这个画面,引导她表达了内心的紧张、害怕、担心,和妈妈做了对话、连接,现场妈妈抱着孩子,孩子这次哭出了声。等到我引导她感受到妈妈的怀抱里安全、一点点长大到今天的样子回来时,孩子平静多了。妈妈也说到这次吵后儿子后来也意识到错了,还安生了好几天,没有直接道歉,但是用行动表示了。

接着我用了简快里的”重塑印记法“,是在轻松的状态下做的。

引导孩子回忆五六岁时快乐开心的画面,她说到哥哥做了可乐鸡腿,特别好吃,爷奶在沙发上坐着看电视,妈妈和哥哥在厨房做,她在边上叽叽喳喳地说着,问着,把没有鸡翅,哥哥很灵活做了可乐鸡腿,特别好吃呢。“爷奶很满足地笑着,我们大家都可开心啦!”

我做了个画面的替换,把之前的那个撤掉,切换成了这个,让她把这个场景、这种开心的感觉记在心里。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的,“大多数时候他们是不吵架的,哥哥也很好!……哥哥还抱着我转了三圈呢”

孩子又开心地跟我分享起哥哥与她的互动。

再次引导孩子看着她的手指。

”谢谢你们一直陪着我,跟着我让你受苦了……“

孩子说”我的指头跟着我真是受苦了…… 他们一吵架我就会啃你……对不起哦“

”我知道这不是我的错,那是他们的事,他们自己会处理……我要好好的爱你!谢谢你,我还要用你们好好画画、演讲、写字呢!”(和妈妈、孩子沟通时,说到孩子的兴趣爱好是这三样。)

“我的手指在跳舞呢!它们可开心啦!“

孩子的眼睛笑成了月牙。

”假设说偶然哥哥与妈妈还可能也会吵那么几句,宝贝,你会怎样呢?“

”那是他们的事,他们自己能解决,与我无关,不是我的错,我在中间”啪“画个线 我还做我的事 ……!“

孩子说时声音轻扬,特别是那个‘啪”她带着动作,小酒窝都一跳一跳的。

孩子乐了,妈妈笑了,测试时,孩子的害怕、担心从10分到了0分。她笑嘻嘻地说”它们都飞走了,现在一点儿也没有啦……我的手指跟着我再也不会受苦了!我会好好爱惜他们的!“

至此,困扰妈妈几年的问题得到解决。她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气,和我聊起孩子的懂事、自律,言语当中满是骄傲和自豪。

祝福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咨询后记:

后来妈妈反馈说孩子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行为了。他们家庭也做了些调整,对孩子更多些关注和陪伴,家庭成员之间也有话好好说,现在一家人和谐相处,就是偶有争执,孩子也会大大方方地说“有话都好好说,你们都能解决的,我可不参与你们的事了!”反而会逗得他们哈哈大笑,事情也朝另一个方向发展了。

咬指甲一般都是无意识行为,是口欲期的一种延续,是缓解紧张、分散注意力的一种不良的习惯性做法。

通常多见于3岁~6岁的儿童,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会自动消失,少数顽固者会持续到成人阶段。

这个个案中六岁的孩子目睹了家里大人冲突的场景,内心 里有紧张害怕担心,又不敢说出来,当时是无意中去啃手指甲的,缓解了她内心的冲突,后来又有过几次这样的情况,她都是以啃手指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不安和害怕担心,慢慢扩大到只要是有害怕担心时,就会啃手指。这种情况下,只靠行为的纠正是不够的,需要找到初始点,在内在做个完结和改写,变化就会自然发生了。

也有的家庭孩子啃手指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养所以引起的。

基本上都是从父母很忙或者是家庭所有成员没有关注到孩子指甲长长了,或者说指甲里面有灰,有倒刺,孩子不舒服就会自己来想办法处理。在小的时候,他不会用指甲剪、剪刀等物品,他就会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牙齿来尝试着把它咬掉,让自己变得更加舒服。时间长了之后,他就形成了啃手指的习惯,这可以让自己的指甲不再那么长;倒刺不会被戗起来疼痛;在吸允和咬手指、咬笔的过程中,他的内心得到了一种满足。

第三种成因是家长的焦虑通过孩子所呈现出来的。

我所辅导过的案例里面还有夫妻关系也会因为孩子这方面的原因,而造成不和谐,甚至是吵架时父亲和母亲都会指责另一方,说他们管理教育孩子不当,让孩子产生这样的行为习惯,其实行为习惯背后所呈现的所表达的,都是他内心的需求。家长的焦虑会加重孩子咬手指和笔的等物品的行为。

家长可以用争吵,冷战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孩子在未成年之前是无力对抗和表达的,内外对父母的忠诚,害怕父母分开或者不要自己,都会产生更多的自我焦虑,直到泛化成一种行为呈现的心理问题。

解决方案只需要三步哦!

1、平静的提醒,禁粗暴打断 当看到孩子把手往嘴里放,拿牙咬指甲的时候,不要粗暴的干涉或者打断。“手手手,有完没完!”——它传递的意思是制止、嫌弃。像打手、训斥等这种粗暴的方式反而强化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加深了孩子对“咬指甲”的记忆,更不容易帮孩子改掉这个习惯。

对于孩子啃指甲这件事,应该平静的对待,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接纳、关心和陪伴,很多时候咬指甲这件事是无意识的去做的,就像你无意识的说出自己的口头禅、一思考就缕头发、尴尬的时候摸鼻子等等。有的时候平静地说“妈妈看到你把手指放在嘴巴里哦”提醒后,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便会停止了,或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淡化她的这种行为,也是有效果的。

2、注意指甲卫生 经常给孩子检查指甲长短削皮是否有倒刺,让孩子能够逐渐脱离用嘴巴自己解决。长指甲或者参差不齐的指甲更容易让孩子咬,因为咬下指甲本身就是一种快感。建议频繁给孩子修剪指甲,磨平指甲光滑的边缘,一是为了减少指甲下面的表面积,也就意味着更少的灰尘和污垢,进入口腔的细菌就会减少。二是不提供他们咬指甲的机会。确实有些孩子是因为没有及时被看到指甲需要修剪或是有倒刺的现象,自己想方法解决,造成的不良习惯。

3、营造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多给孩子陪伴和关注 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支持,经常对孩子进行身体的抚触,降低和减少孩子内在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孩子曾经目睹过大人冲突,幼小的孩子内心 里有紧张害怕担心,又不敢说出来,有的是无意中去啃手指甲来缓解了自己内心冲突的。这种情况下,只靠行为的纠正是不够的,需要找到初始点,在内在做个完结和改写,啃手指的行为就会减少或消除;而避免不再出现这种行为,还需要营造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和多给孩子陪伴和关注。

你家孩子有咬手指的行为吗?你是如何帮孩子戒掉的?欢迎留言分享哦!

搜索更多有关“小孩啃手指如何纠正?孩子总啃手指怎么办只需三步”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