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罗浮山一日游方案,罗浮山行旅侧记

人气:217 ℃/2024-03-11 06:14:22

1094年,苏轼被贬岭南,他到了惠州。在秀美的山水中,乐天知命的东坡很快找到了心之安处,并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这首诗流传千百年,让罗浮山与岭南荔枝声名远扬。

作为岭南第一名山,罗浮山风景秀丽,物产丰饶。它绵延百里,处在博罗、增城、龙门交界处,为三县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博罗是广东十大古老县城之首,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增城是荔枝之乡,龙门也是水果大县。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司令部在此驻扎,罗浮山成为南方敌后抗日的指挥中心。红色与发展,让罗浮山在历史传承之外,呈现出丰富的内涵。

而在历史上,罗浮山更以“道教名山”闻名天下。1600年前,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入罗浮山修道,定居、建庵、炼丹,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道教哲学理论和医学著作,将道教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奠定“儒释道”鼎立局面。千年之后,从葛洪留下的著作《肘后备急方》记载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启发,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明了“*********”,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以其卓越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浮山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与它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密不可分。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气候区,高温、多雨、土层厚,形成南亚热带的天然植物园和中草药宝库。

民谣云:“罗浮十八面,面面有珍宝;若然无菖蒲,也产黄连和甘草。”据记载,罗浮山常年生长着三千多种植物,其中如金耳环、石上天葵、罗汉果、鸡骨香、白半枫荷、七叶一枝花等药用植物就有一千二百四十多种。而这里崇山叠嶂,植被丰茂,流泉回绕,山径曲折,是洞天福地。千年前,葛洪正是行进在宁静幽深、远离尘世的山峦间,明心见性,选择这里开辟道教与医药的新境界。

后世的中医药传承者们,多把罗浮山作为朝圣地。正值暑期,以中医药文化研学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在罗浮山举行。活动结束后,我们有幸邀请到夏令营云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一次罗浮山寻药之旅。

我们出发的这天,惠州刚下过一场阵雨,车行至罗浮山山脚下,远望山顶云雾缭绕,近处绿树葱茏,雨后初阳柔和地照射在树林里,有微风吹拂,很是清爽。我们沿着一条野径进山,老师时不时停下来,介绍路旁生长的药草,包括形状特点、习性与功效等,给我们上了一堂丰富的百草园课。老师经常在罗浮山行走,对山上一草一药非常熟悉,他是学道之人,尊葛洪为先师,立志走遍各大名山,遍访名药。他是准备两天后就要远行的,我们正好插空邀请他做向导,算是有缘了。

老师健步如飞在前面带队,我们这些不常上山的人不久便感吃力了,又渴又累,挪不动脚。老师便在一处山泉旁停下来,稍作休整。我们带的水喝光了,便接山泉水喝,发现水又清又甜,沁人心脾;这才理解老师之前说不用带水的用意。老师说,就算饿了,山上有野果、野茶,都可以作不时之需。要是不小心受伤,路旁就能找到止血的药草。

对我们来说,寻药是新鲜的旅程,而对老师来说,寻药则是与药草老”友“相会的过程。对许多药草的出处,他如数家珍。而他最高兴的是,遇上一般难见到的珍稀药草,这时,他会详细地讲解,然后教我们把它挖出来,放到背篓里。

于是,等我们下山的时候,背篓里已装满了各种药草,包括有通经草、草珊瑚、两面针、五指毛桃、菖蒲等等。可惜笔者是中医药小白,只记得名字,要具体认还认不清。亲友是学中医的,她多半能认清。另外两位小朋友,叽叽喳喳地,蹦蹦跳跳中学到了也不少植物常识;总之,这一次意义丰富的行旅,每人都收获满满。

阅读原文:

搜索更多有关“罗浮山一日游方案,罗浮山行旅侧记”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