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雍正传位乾隆遗诏 雍正临终前留给乾隆的遗诏有何深意

人气:454 ℃/2024-01-25 22:13:35

其实雍正临终前的两道密旨就是他的临终遗诏,只不过雍正的临终遗诏分为两份,一份遗旨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另外的则收藏于内务府,雍正死后大臣们取出两道遗诏一核对就算是具有法律效益了。

雍正早在去世前五年就已经写好了遗诏

其实雍正的遗诏并非他去世当天就已经写好,历史上的雍正是突然暴亡,所以他没怎么来得及交代后事,而他的遗诏则是早在五年前的雍正八年(1730年)就已经写好了。

雍正为什么会在五年前就写好遗诏呢?其实是因为在五年前雍正生了一场重病几乎就要去了,所以当时雍正认为自己可能好不了了,就召见了王公大臣交代了一部分遗旨,因此在雍正去世时,他的遗旨内容部分内容其实很多人也都已经知晓。

在雍正八年这一年雍正虽然已经立下了遗诏,但他当时并没有病到要死,不过为了以防万一,雍正也是交代了一部分遗旨内容,只不过并没有交代继承人选,毕竟雍正经历过了九子夺嫡的惨烈,他创立秘密立储也是为避免皇子之间互相倾轧,所以雍正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公布继承人选。

但这一年雍正却向王公贵族大致交代了他的内心想法。

朕夙夜忧勤,惟体圣祖之心以为心,法圣祖之政以为政。因见人情浇薄、官吏徇私,罔知改省,不得不惩治以戒将来。故有从前条例本严而改易从宽者,乃原议未协,朕与廷臣悉心酌定,可垂永久。有从前本宽而改易从严者,本欲俟诸弊革除之后,酌复旧章。

——雍正八年的面谕遗诏

上面是当时雍正面谕遗诏的大致意思,从中可以看出,雍正对自身执政过于严苛有了一定的反省,他当时已经有了想改变自身风格的想法,所以乾隆在后来为雍正的政敌弟弟胤禩平反时曾经说过雍正晚年也觉得自己之前过于严苛,所以当时就有想法宽恕胤禩等政敌,乾隆也是以此为理由为胤禩等宗室平反。

到后来雍正去世之后,他的遗诏才真正公布出来,但是之前的大致意思与雍正八年他召集王公贵族面谕遗诏的内容大致差不多,除了反省自身之外,就是多了继承人选和对他去世后未来的人事安排。

雍正的遗诏公布了继承人和未来人事安排以及国家发展方向

真正的雍正遗诏大概分为三大内容,分别是反省自身和为新君制定大致方向;公布继承人选;以及雍正去世后的核心权力层的人事安排。

在遗诏最初的内容中雍正先做了一番简短的自我反省,就是和上面提到的雍正八年公开面谕遗诏的内容大致相似,除了这些,雍正还在这里面对未来的继承人选做出了要求,他希望未来新君不要按照自己的路线走,雍正认为自己过于严苛,所以希望未来新君能走宽仁的路线。

这也是为什么乾隆继位之后的执政风格与老爹雍正完全背道而驰,乾隆执政以效仿祖父康熙的仁政为主,同时乾隆还在雍正新政的基础上做出了革新,改革了新政的弊端,这也是乾隆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

现代很多人都认为乾隆完全推翻了其父雍正的政策,以及他的风格与雍正完全相反,更有甚者将雍正无限吹捧,甚至认为乾隆推翻了雍正的政策和风格是导致清朝衰败的转折点。

其实并非如此,历史上的雍正新政中弊端还比较多,而且雍正风格严苛,雍正并非圣人肯定也有过错,但殊不知雍正在晚年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他才会在遗诏中叮嘱新君不要效仿自己,改变风格和路线,才能继续带领国家强盛。

而乾隆继位之后一改雍正的政策和执政风格也是听从雍正遗诏的吩咐和交代,所以说乾隆算不上否定了父亲雍正。

随后遗诏中就公布了皇位继承人选,其实这是毫无悬念的事情,虽然雍正有感于九子夺嫡带来的政治危害,他选择了秘密立储,但实际上他的继承人乾隆早就被天下所猜测出来了。

雍正并不像老爹康熙那么能生,他只有十个儿子,抛去夭折的,最终长大成人只有四个儿子,而幼子弘曕是雍正的老来子,雍正晚年弘曕都未成年,抛去未成年的弘曕,在雍正时期成年的儿子只有三人,即老三弘时、老四乾隆和老五弘昼。

弘时最大本来应该是继承人的首选,但弘时与父亲雍正性格不合,所以不被雍正所喜爱也根本不可能被选为继承人,雍正继位时,弘时还有着成为继承人的想法,但是雍正继位之初两次都派乾隆去代替自己祭奠父亲康熙,这时候天下人已经基本明白皇位继承人十之八九就是乾隆了。

弘时为此十分郁闷,后来更是因为处理胤禩的事情与父亲雍正吵了起来,最终弘时连皇子的身份都没保住,雍正直接将他过继给胤禩并削除了宗籍圈禁起来,圈禁后弘时抑郁而亡。

弘时死后,老五弘昼也担心被父亲雍正和哥哥乾隆猜忌,于是开始稀里糊涂装疯卖傻的自保行为,最终才换来了雍正和乾隆的信任,也保全了自身,在乾隆朝弘昼被乾隆极为封赏。

所以说雍正的继承人选基本都是在当时都能猜出来的事情了,但也只有雍正以遗诏的方式公布出来,乾隆继位才具备了合法效益。

遗诏在公布继承人选之后就是随之为继承人在人事上安排了四位顾命大臣,这四人分别是雍正的十六弟庄亲王胤禄、十七弟果亲王胤礼以及大学士张廷玉和鄂尔泰。

雍正先是将四人作了简短的评价,这其中对胤礼的评价最高,雍正认为胤礼德才兼备是治国的好帮手,但是胤礼身体虚弱,一再叮嘱乾隆要善待胤礼,不要让他过于劳累而累坏身体。

之后就是雍正在张廷玉和鄂尔泰还在世期间就赐予了他俩无上殊荣,让他俩百年之后入享太庙。

雍正为乾隆选的这四大辅臣都是非常不错,相比顺治留给康熙的四大辅臣要强得多,四人帮助乾隆稳定政局,以及乾隆初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四大辅臣其实选的也很成问题,雍正其实选人这件事应该是在雍正八年那场大病他就已经决定了,当时乾隆年纪仅20岁,还不算成熟,需要政治经验老道的大臣来辅政,可到了雍正去世时,乾隆已经25岁,他通过五年的历练在政治上已经基本成熟,他继位后需要的是乾纲独断,这时候再给他留四大辅臣,反而让他和辅臣之间产生了矛盾。

所以乾隆与四大辅臣之间的矛盾在果亲王胤礼英年早逝后就逐渐凸显出来,胤礼为人确实是认真负责,他没有辜负雍正的重托,还是在乾隆继位后,处处为了国事劳心劳力,最终乾隆继位不久他就累死了。

胤礼死后乾隆本想重用自己想提拔的人,但其他三人反而成为阻碍,所以乾隆只得玩起了政治手段,他先是利用废太子胤礽长子弘晳谋反逆案牵扯进了胤禄,将胤禄罢免辅政大臣的职位赋闲在家,鄂尔泰由于年老多病乾隆就没怎么收拾他,后来他就病逝了,乾隆收拾张廷玉算是收拾得最狠,张廷玉被乾隆罢官养老还没收了雍正的赏赐,在最后更是险些被乾隆褫夺了配享太庙的资格。

这就是雍正遗诏的主要三大内容,其实雍正给乾隆安排的四大辅臣确实在乾隆初期起到了很大作用,不过很可惜被乾隆卸磨杀驴了。

写在最后

所以说雍正留给乾隆的两道密旨其实就是他的临终遗诏,只是遗诏分为两个地方收藏而已。雍正的遗诏可以说是乾隆坐稳了63年的江山。

首先就是雍正告诫乾隆不要效仿自己,让乾隆革除雍正新政的弊病,不要学自己的严苛风格,而是要走康熙的宽仁路线,这使得在经历了雍正朝极为严苛的政治风气之后,乾隆的宽仁凝聚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心,使得清朝整体更加团结。

这一点是雍正留给乾隆最重要也是最能让他坐稳江山的劝告,而乾隆也确实是听爸爸的话,真正的按照雍正给他规划的宽仁路线走了下去,所以乾隆在初中期打造出了乾隆盛世的气象。

其次雍正遗诏明确公布了乾隆继位,使得乾隆继位更加具备合法性,不像雍正继位那么被后人揣测,这也使得乾隆在继位后免除了被社会舆论和后人揣测的不利困扰。

第三就是雍正为乾隆选择了四位能细心负责的辅政大臣,使得乾隆初期更加稳定,也为日后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雍正在临终前基本已经把儿子乾隆的未来全部规划好了,只要乾隆认真负责的按照自己的规划做下去,那么乾隆的江山绝对是安安稳稳的盛世气象。

不得不说雍正的良苦用心,他一生勤政,在最后都要把继承人的事情全部妥善的安排明白,也正是因为雍正细致的安排,给乾隆继位之后省却了很多麻烦,所以说乾隆能安安稳稳坐享63年的太平盛世与他老爹雍正的良苦用心密不可分。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搜索更多有关“雍正传位乾隆遗诏 雍正临终前留给乾隆的遗诏有何深意”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