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人不知而不愠如何断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气:427 ℃/2023-12-20 03:54:57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出自于《论语》一书。

孔子通过讲句话,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你如果做到不温不火,那才是君子。

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品德修养再高的人,还是会有感性化的时候。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君子,但需要在遇事时,有意识地进行向内思考,把道理放在事上琢磨,才能慢慢地消化吸收简单道理的精髓,做到知行合一。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碰见亲朋好友倾诉说,他人不理解自己,从而导致自身情绪波动和低落等等。

每个人从小生活环境不同,思维不同,有的只是三观和秉性相似,但很难做到完全吻合,所以,他人所做的决定,你没有看懂,不理解,有时也是在情理之中。

每个人在做决择时,都有自己的动机,你之所以会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生气,那是你还没弄明白情绪背后的思考机理。

当别人如果不理解你时,你如能先静下心来,而不是随欲而动的话,你就会慢慢地发现,他人不理解自己的原因出在哪里。

不理解、情绪化,对解决问题没有半毛钱作用,你要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就必须接纳自己的情绪,认识它升起的原因,才能放下它。

这也是心理学中,与“情绪化”和解的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其实,外界没有别人,有的只是我们内心的投射。

你在想什么,就会把自己所想的投射到外界,并且你会无意识的过滤掉那些自己不想看的东西,从而专注于自己对外投射的事物。

不要觉得这样的说法很神秘,用心体察生活中的细节,你就发现事实果真如此。

当别人不理解你的选择和做法而生气,甚至恼羞成怒时,你该如何做呢?

首先,你应该静心思考,以“作为人,何为正确?”的价值标尺来进行自我审察,反省自己的行动举止是否行走在正道上。

只要答案是正确的,那就放手去做,别人不理解你,很正常,关键在于你是否了解你自己决择背后的思考点,你做决择的支撑点是什么,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你人生的走向。

如果你一直信奉歪门邪道,即使再努力,也是与人生正道渐行渐远。

曾看过一则新闻报道一件事情,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接受审查时,面对法官的质问,他们给予的回应言之凿凿,逻辑自洽。

他们说的都没错,只是把聪明用错地方了。这就是典型行走在非正道上,最后得到的结果亦可想而知。

人是社会动物,而很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皆源于“人不知而愠”,别人不理解你,很多程度的原因在于你自己。

要想达到“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就要静心修己心,向内求,要切己体察,时刻觉察情绪的变化,修习实践。

而学习传统知识,就是一种很好“修己心”的方式,它不仅仅能约束我们的行为举止,更关键的是,能指导我们行动,提升我们心性,磨炼心志,完善人格。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代表作,也是国人思想的根基,以“放在事上琢磨”的初衷认真去研读,反复阅读,你会发现其中很多话是有着互相补充和映衬的关系,这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长期阅读,会提升你举一反三的思辨能力。

搜索更多有关“人不知而不愠如何断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