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王安忆长恨歌陌生化 王安忆长恨歌细读人在乱世

人气:497 ℃/2024-01-25 06:03:30

“死与生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一生一世也不分开。”好像我们做得了主似的。” ——张爱玲《倾城之恋》

《长恨歌》是王安忆争议最大的一部小说,喜欢的人非常喜欢,讨厌的人非常讨厌,特别是在遣词造句上,极具王安忆特色。下面采用细读法,对本书之间的两性关系进行梳理。(有兴趣的可以看之前一期细读分析:所谓爱情|为什么台湾老师和大陆老师都喜欢鲁迅的《伤逝》?)

故事开始于上海的四十年代,那时弄堂里老妈子在积着油垢的厨房一里一外闲扯,待字闺中的女儿环绕着滋阴补气的草药味,闺阁留声机里周旋的《四季歌》从春数到东。

01

李主任:曾经沧海难为水

“王琦瑶也不是爱他,李主任本不是接受人的爱,他接受人的命运…两人都是要求安慰的,王琦瑶求的是一古脑儿,终身受益的安慰;李主任则只求一点。”

王琦瑶和李主任之间,是年轻貌美、情窦初开的女性与事业有成、阅人无数的男性之间的一场各取所需。李主任要一种贴心的感受,王琦瑶则要他负责的将她的命运拿过去。

在互相需要中,或许因时日产生了一种类似爱情的东西,但这种爱是基于先决条件的,离无条件的、全心全意的爱差的很远。

“李主任是决定一切的,而程先生则是要由别人替他决定的。”

“王琦瑶看见人们恭敬奉承的目光,虽知是狐假虎威,心里也是有点得意的。”

从程先生到李主任,王琦瑶毫不费力就可以做出抉择,我认为她不爱程先生,也不爱李主任,她只是在两人中做出了比较。他有权势,他有决断,他有养的起她的资本,他愿意带她见识更大的世界。可是,当爱情只是一场择优选择,又何谈不是一出资本交易呢?

“李主任并不问王琦瑶爱吃什么,可点的菜全是王琦瑶的喜爱,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可我又觉得太正常不过了,年轻的女孩子确实容易被成熟的男性吸引。她们想要什么,甚至不要说明,他们就能给,除了相濡以沫、安稳和名分。

“事到如今,两人是真有些夫妻的恩爱了。这恩爱也是从等里面生出来的,是苦多乐少的恩爱,还是得过且过的恩爱,有一日是一日。”

李主任对王琦瑶一心一意吗?书里只写到了这部分,但冰山下面的一角,是背后的周旋与风月场上的较量,是在同性前的炫耀与应酬。我甚至觉得,李主任若平安活到了战后,也会有第二个王琦瑶,第三个。王琦瑶可以一时留在他的身边,但总不会是一世,只有在战乱年代,人才可以不管将来,活过今天就好。

"这就是王琦瑶高出一般女生的地方,她是比人多出一颗心的,确实是淑媛里的典范…她比较聪敏,天生有几分清醒,片厂的经历又增添了见识,这就使她比较含蓄和沉着。"

王琦瑶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她心如明镜,体察人情。选择做李主任的金丝雀,她懂这什么意思,走上了这条路便不能回头。

"她觉得这一刻谁都不如李主任有权利,交给谁也不如交给李主任理所当然。这是不假思索,毋庸置疑的归宿。"

她知道女人只是附丽,所以求的一点都不多。这也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她们不知道还有一种更加值得过的生活,即通过自身的才华、能力、智慧赢取生活的资本,而不是用美色、身体、嫁娶交换被施舍的利益。

"王琦瑶却变了脸,冷笑说:我倒不这么想,在家全是女儿,出外都是小姐,有什么她是我不是的,倘若真是你说的那样,我就是想退也不能退了,偏倒奉陪到底,一争高低…她挑剔着这些,心里是有些委屈的,难道这就是她的人生吗?"

在弄堂里长大,又有初涉名利场的经历,她是有向上的意气,却又始终警惕自己多生一份心。李主任的出现,是高层云中伸下的长梯,突破了几个阶级才能伸出手到她面前。

"女人也是李主任的真爱,但爱不是李主任的人生大业,连附丽都谈不上的,有点奢侈的意味。"

拒绝也可、后退也可,但平静的日子好归,心内的平静难归。所以正是外婆说的那句“她想这孩子的头没有开好,开头错了,再拗过来,就难了。没开好头的缘故全在于一点,就是长得忒好了。这也是长得好的坏处。长得好其实是骗人的,又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我和蒋丽莉都不如你啊!蒋丽莉大约要做老小姐了,我是妻不妻,妾不妾,只有你,嫁得如意郎君,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最终,王琦瑶心中最好的归宿还是嫁个好人家。这也决定了她最后的命运。

02

程先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程先生是把王琦瑶带入沪上名利场的引路人,若他能料到世事的发展,他可能会后悔没有把王琦瑶留在暗房洗好的照片里。

"王琦瑶走进他的照相间,她起先是不起眼的,因为光线的缘故,还有些暗淡。"

"万事未决之中,程先生是一个已知数,虽是微不足道的,总也是微不足道的安心,是无着无落里的一个倚靠…但她可以这么以为,退上一万步,最后还有个程先生;万事无成,最后也还有个程先生。总之,程先生是个垫底的…她再明白不过,程先生的一颗心全在她的身上,这也是一点垫底的骄傲)"

程先生是沉浸在自己爱情里的人,初见时无恙,却在回想起时内心泛起涟漪。但王琦瑶从一开始就只把他当做队列中垫底的一位。

"他说:要说这一步,我程先生几乎等了有半辈子了,可这不是说跨过就跨过的,不是还有咫尺天涯的说法吗?许多事情都是强求不得的。"

我不觉得程先生是书里最悲惨的人,从一至终地爱着一个人、守着一个人,在流光溢彩的上海,我看到了最宝贵的感情。

"他想男女之情真是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不得是磨人,得也是磨人。"

大抵感情的事就是这样,爱而不得是苦,得也是苦。

“即便是如程先生这样的忠厚人,爱起来也极端自私的,也极其的不公平。在他所爱的人面前,兢兢业业,小心翼翼,而到了爱他的人面前,却无所顾忌,目中无人。”

按现在的话说,程先生的一生就是一曲备胎之歌。做着感动着自己的事,伤着女二号的心。

“到了最后,程先生眼里的王琦瑶是如天仙一般,举世无双的了。”

虽然我认为到了一定程度,他爱的已经从王琦瑶变成了他心中王琦瑶的样子。

"她的心本来是高的,只是受了现实的限制,她不得不时时泼自己的冷水"

怪只怪他们初见时,王琦瑶是有心气的。在其他人身上,她是被选择,只有程先生,她可以选择要和不要。她可以为了蒋丽莉喜欢而不要,她可以为了李主任的青睐不要,也可以为了半生漂泊后的归宿要,却没有过为自己内心说要。

程先生一直看得清,却无法说服自己想明白。当繁华散尽,自己半生的渴求终于触手可得,程先生居然选择了逃离,这绝不是嫌弃,而是他终于愿意承认,自己想要的,王琦瑶永远给不了了。

03

康明逊:情到浓时情转薄

称呼由打牌时的毛毛娘舅变为私下里提问的康明逊时,也是王琦瑶对他态度的转变。

"康明逊知道,王琦瑶再美丽,再迎合他的旧情,再拾回他遗落的心,到头来,终究是个泡影。他有多少沉醉,就有多少清醒。"

他遇见的,已经是在风尘里打过滚的王琦瑶,这样的身份是她无法负责的,所以这感情一开始便不是夫妻式的感情,而是只争朝夕的偷情。

"他们这两个男女,一样的孤独,无聊,没前途,相互间不乏吸引,还有着一些真实的同情,是为着长远的利益而隔开,其实不妨抓住眼前的欢爱。"

男女之事她经历不少了,血还未冷,风情还未用完,温度还未散尽,三十岁女人的愿望,是爱,是欲。哪一段感情不是扑火?那就纵情好了。

"她对他不仅是爱,还是体恤…王琦瑶安慰他,她总是和他好,好到他娶亲结婚这一日,她就来做伴娘,从此与他永不见面…她这一生也就是如此,康明逊却还有着未尽的责任。"

因为看得明白,她从来不占那一个贪字的。王琦瑶一直抱着体恤的态度,他的懦弱胆小,她都包容,他的不争退避,她都理解。

"康明逊再是个有远见的人,到底是活在现时现地。又是这样一个现时现地,没多少快乐和希望。因没有希望,便也不举目前瞻,于是那痛苦的影子也忽略掉了,剩下的全是眼前的快乐。"

相反康明逊不仅毫无承担感,还活在自己软弱的幻想中,连女儿都不敢认。

"从此,他们不再去想将来的事,将来本就是渺茫了,再怎么架得住眼前这一点一滴的侵蚀,使那实的更实,空的更空。因是没有将来,他们反而更珍惜眼前,一分钟掰开八瓣过的,短昼当作长夜过。"

我觉得两人之间是爱,是因为他们是平等的,程先生是苦苦追求者,李主任是高高在上的给予者,只有康明逊是作陪作乐的分享者。没有指望也没有期待,没有将女儿作为筹码和包袱,王琦瑶在这段感情中没有要求任何东西。

"不过,原先的爱不欲生和痛不欲生也释淡了。他们坐在一起,不再有冲动,即便是同床共枕,也有些例行公事,也是习惯使然。"

书中王琦瑶、蒋丽莉、程先生、李主任都以死作结,只有康明逊未留结局。王琦瑶一生中最接近爱情的这一段,结局却是陌路。因为在那个年代,女人的命运都是依附男人,男人没有承担的能力,女人便只能打掉了牙往肚里吞。

04

"恩和义就是受苦受罪,

情和爱才是快活;

恩和义是共患难的,

情和爱是同享福的,

你说你要哪样?"

——长恨歌

文中有三段关于两性间的描述,是王安忆两性观非常好的体现。

第一段是外婆对王琦瑶回到邬桥的想法:

外婆喜欢女人的美,那是什么样的花都比不上,有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心里不由想:她投胎真是投得好,投得个女人身。外婆还喜欢女人的幽静,不必像男人,闹轰轰地闯世界,闯得个刀枪相向,你死我活。男人肩上的担子太沉,又是家又是业,弄得不好,便是家破业败,真是钢丝绳上走路,又艰又险。女人是无事一身轻,随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便成了。外婆又喜欢女人的生儿育女,那苦和痛都是一时,身上掉下的血肉,却是心连心的亲,做男人的哪里会懂得?

第二段是严家师母和王琦瑶的对话:

严家师母笑了,点着头道:是啊,有恩有义是不错,可你知道恩和义是什么吗?恩和义就是受苦受罪,情和爱才是快活;恩和义是共患难的,情和爱是同享福的,你说你要哪样?王琦瑶不得不承认她的话有几分道理,并且惊讶养尊处优的严家师母竟也有着不失惨痛的人生经验。严家师母转回脸对了王琦瑶说:还是情和爱好啊,只要尝过味道没有肯放手的,你说我们做女人是为谁做?还不是为男人!这一回王琦瑶不同意了,负气似地说:我偏是为自己做的。严家师母拍了拍她挽在臂弯里的手背,说:那就更吃力了,为了男人做,还就是最省心。

第三段是王琦瑶与康明逊的对话:

听了这话,王琦瑶不觉长叹一声道:不是我说,你们男人,人生一世所求太多,倘若丢了芝麻拾西瓜,还说得过去,只怕是丢了西瓜拾芝麻。康明逊也叹了一声:男人的有所求,还不是因为女人对男人有所求?这女人光晓得求男人,男人却不知该去求谁,说起来男人其实是最不由己的。

在书中,女人的形象全都是附着,没有自己的想法。也能从这三段话中管中窥豹。

"王琦瑶便冷笑了:你不对我说话,又是对谁说话?你不要以为你有男人了,就可以不把别人放在眼睛里,你以为男人就靠得住?将来你在男人那里吃了亏,还是要跑回娘家来,你可以不相信我这句话,可是你要记住。"

回首大半生,王琦瑶终于能教育薇薇,男人是不可靠的。

"那一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却是《长恨歌》中,杨贵妃玉殒香消,魂魄在了仙山的情景。"

文中提到《长恨歌》只有一处,是关于红颜薄命的。恰好照应了书的主题:人在乱世,身不由己,没有谁的命运做的了主。

往期回顾:

搜索更多有关“王安忆长恨歌陌生化 王安忆长恨歌细读人在乱世”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