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整个故宫用的是什么木头?建造故宫使用的木材来自哪里

人气:280 ℃/2024-02-08 06:55:31

建造故宫的木材都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历经了这么长的时间都没有腐烂?

国外的建筑大师说,在之前的五千年时间里,中国人的建筑从来没有变,都是围绕着两种材料,一个是土一个是木,以至于中国人用“土木”两个字作为专业的名称。

土木虽然看起来很土,但是它对于中国来说却是最实用的,小到平头百姓的住宅,大到九五至尊的皇宫,主体用的都是土木。砖头也是由土烧制而成的,琉璃瓦也是用泥土制造的。

现在中国境内最大的土木建筑群就是故宫,那你知道故宫里的木头是从哪里来的吗?

故宫的历史很悠久,所以它的木构件很复杂。工匠没有标明来历,外人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可以从北京这座城市来一探究竟。

北京最早是燕国的都城,秦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北京一直默默无闻,1153年金人灭辽以后将首都定在了燕京,称为中都。这时金人在辽南京都城的基础上建立了中都皇宫,没错,北京在辽代有一段时间被称为“南京”。

金人很穷吗?为什么要在别人家宫殿的基础上建立皇宫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缺木头,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从唐朝以后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就在不断降低,整个北方的优良木材都被砍光了,秦岭也找不到适合修建大型宫殿的巨木。以前一个王朝推翻另一个王朝,总是会出现焚烧宫殿的现象,唐以后这种情况就很少发生。

金被蒙古灭掉以后,元朝把中都改为元大都,这时故宫初具格局。朱元璋灭元后,将他的四儿子朱棣分封到了这里,明朝前三十年首都都在南京。后来朱棣靖难之役胜利后把首都迁到了北京,自此一直到现在北京都是中国的首都。

故宫在朱棣手上迎来了最大一次扩建,现在紫禁城的外部城墙都是明朝夯筑的。明成祖在修建故宫时,并没有担心木料的问题,那个时候明朝的版图很大,四川、云贵、大兴安岭盛产优良木材的地区都在明朝手上。明成祖下令从这些省份找木头,特别是大兴安岭的杉木和云贵地区的楠木,这两种木料是建造宫殿必备的。这也是故宫能够历经600多年不倒、不腐的原因。

楠木是名贵的木料,上等的金丝楠木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楠木非常耐腐蚀,本身会散发特殊香味。相比于楠木,杉木就要普通许多,杉木的密度没有楠木大,不过它同样耐腐蚀,不容易朽烂。在古代这两种木材都被人拿来造棺材,即便是放在土里上百年也不会烂掉。

明成祖盖好故宫后,没几个月就发生了大火,三大殿都烧的差不多了。不过那时候朱棣手上有钱,又命令工匠重新建造。

故宫三大殿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被烧毁第二次,后来顺治又重新建造,康熙18年,故宫三大殿又遇到火 ,之后康熙又重新建造三大殿。

故宫三大殿容易被烧的原因很简单,它的基座太高了,古人没有防雷技术,被雷电劈中后木制建筑就容易引发火灾。不过,高的须弥座台基也不是没有好处,它阻隔了地面的水汽,让宫殿的主体木梁保持干燥。

故宫的木头如果没有火灾是可以保持600多年的,参考北京的太庙,太庙修建于明成祖时期,一直保留到了现在。这要归功于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代的一项技术 ——大漆。

故宫的梁柱上基本都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麻布和白灰泥,在麻布里面刷的是桐油,既防水又防虫,最外层刷的是土漆。工匠在制作这些柱子时会刷上好几道漆,一层风干后又加刷一层。

在故宫,只要是木制材料,表面就没有不刷漆的,大漆干燥后非常坚硬耐磨,对内部的木头形成了保护,只要不发生火灾故宫还可以屹立600年。

故宫的屋顶使用的大多是琉璃瓦,琉璃瓦的铺设非常有学问,每块瓦片与左右两块瓦片咬合到一起,雨水无法渗透到屋内。

“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北京从明朝以后气候就特别干燥,这个自然条件也非常适合保存古建筑。北京门头沟马鞍山上至今还保留着辽代重修的慧聚寺,那里面的建筑比故宫还早300年。

故宫能够保存到现在,最重要的还是人。从明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这座宫殿群都没有被烧,历朝都在维修和重建部分宫殿。

故宫虽然大,但是不要忘了它也是房子,房子一旦离开了人,破败就在所难免了,房屋需要人气来维护。好在这几百年故宫里一直有人居住,时多时少。故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每一代人都应该把保护故宫这个接力棒传下去。

搜索更多有关“整个故宫用的是什么木头?建造故宫使用的木材来自哪里”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