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第一章各自安好第二章意想不到:最后的中专生,第四章终有一别

人气:410 ℃/2023-12-16 15:26:40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开始连载《回忆中师中专生活》自媒体首发的作品《最后的中专生》。

原题:《最后的中专生》

来源:《回忆中师中专生活》公众号(授权转发)

4.第四章 终有一别

4.1不当班长

学校规定,谈恋爱属于违纪行为,但处分同学要有证据。每到周末,黎小新和孙宜静跑到隔壁水利学校自习室偷偷约会,没有同学跟在他们身后,一般人也想不到会是这样的地点和方式。寝室同学只知道周末他们出去了,问出去干嘛,两人都托口说是进城买东西。每次回来,也都带回一些生活用品,偶尔还贿赂寝室同学一两粒口香糖或是花生水果。

不过,没多久,当两个寝室的男女同学偶然碰到一起时,发现两人每到周末都是同时“失踪”,两相对质,结合其他相关证据,按照“疑罪从有”的原则,一举认定两人肯定是出去约会了。于是,到了第二学年上学期的期末,黎小新和孙宜静偷偷谈恋爱的事,已经成为全班同学都知道的秘密,只有班主任一个人暂时还蒙在鼓里。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没过多久,班主任汪家惠也知道了这个事,但既无证据,又因为孙宜静作为班长功劳苦劳都有,碍于情面,打算冷处理得了。于是,第二学年下学期刚开学,班主任就以班委换届的名义,指定由余敏姝同学接任孙宜静的班长位置,孙宜静彻底退出班委。宣布班委新的人选后,班主任汪家惠当场再次强调了不准谈恋爱、不准熄灯后在寝室吹牛、不准考试作弊等纪律红线,大家一听都明白了这其实是对孙宜静的有意敲打。孙宜静和黎小新想要毕业评优的念头,已经事实上被浇灭了。

班主任的这个决定及其必然带来的后果,对于孙宜静来说,确实是一个更为重大的打击,毕竟她是女生,本身也不是能力大到可以白手打天下的类型,按部就班的读书、工作、生活其实对她来说才是最安稳的选择。两人的情绪都有些失落,周末在一起时,黎小新担心地追问孙宜静是否会因此怪罪他,孙宜静什么也没有说,她把头轻轻搁在了黎小新肩上,掉下了一两颗眼泪。黎小新有些过意不去,忙劝孙宜静不要哭。孙宜静只好说:“我没事,也不怪你,我们不挨处分都已经很幸运了。”

4.2向日葵的思念

这个时节刚好是春天,所有的烦恼都会暂时臣服于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阳光、雨露、绿草和花香,很快会将心里的阴晦冲刷得干干净净。彻底退出班委和毕业评优竞争后,两人很快适应了这种新的格局,时光依旧恬静而美丽。

三月上旬的一个周末下午,孙宜静把黎小新拉到江边的滩地上,说是要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原来,孙宜静带来了一包向日葵的种子,打算在这个最合适的季节种下。

下种完毕,孙宜静望着江水的上游,认真地说:“向日葵到了日落时,会向着西边。如果毕业以后我们暂时见不着面,你就每年春天找个地方亲自下种,等到花开日落的时候,再认真地许个愿后,就能在梦中遇见我。”

4.3 鹅卵石的约定

1998年的暑假一结束,就将进入毕业学年。黎小新和孙宜静一如既往约好乘坐同一列火车返回学校。快到终点站前,孙宜静从包里掏出了黎小新送给她的两块鹅卵石。

黎小新有些惊讶,忙问到:“你一直放在身边?”

“当然,包括在路上,但是我不能保证永远这样!”孙宜静的回答有些深沉。

黎小新这时注意到,两块鹅卵石的表面已经用水彩笔画上了两个卡通人物的头像,一男一女,都是那种可爱小孩的模样。

孙宜静接着提出:“我想哪天约个时间,一起把这两块鹅卵石埋在学校山顶的樱桃树下。”

“为什么要这样做?”黎小新有点疑惑了。

孙宜静于是认真地解释道:“放在哪里也是放在身边,只要你心里想着它,它就属于你。我想十年后再回来取走属于我的那一块,你愿意十年后一起过来取走它们吗?”

黎小新于是提议:“那我们今天就把这事办了,这样十年后我们取走它们的时间,就会又提前一点。”

孙宜静满口答应。

于是,两人下了火车回到学校后,当天晚上就来到学校山顶,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把石头埋在了一株便于识别的樱桃树下,并做了标记,然后安安静静地挨坐在傍边的花台上。初秋的夜晚,天气依然闷热,这时最响亮的声音莫过于各种虫鸣。远处稀稀拉拉传来了学生宿舍楼的各种声音,好久都没有听到这个偌大的校园最真实的一面。

没过一会,突然刮起了风,同时下起了雨,黎小新和孙宜静只好先暂时躲在树下。风和雨越来越大,两人的衣服很快被淋湿了。四下里都没有人,黎小新一下把孙宜静紧紧抱在怀里,孙宜静也没有任何挣脱的意思。许久没有见面说话,思念积累了一整个暑假,两人情不自禁地亲吻起来,都舍不得松开。

不久,天边开始响起了巨大的雷声,还划出了几道闪电,黎小新突然大声叫到:“打雷要死人的。”

黎小新的突然提醒,把孙宜静吓得叫了起来。

话音没落,两人就开始往山下冲,一路的欢笑声很快就淹没在了瓢泼的大雨之中。

4.4 拒绝芳心

读中专这两三年,班上私下发展出好几对情侣。像李茂林这类笑看风云的局外人,常常凑在一起统计谁和谁在一起、谁又和谁分手了。最后一学期是中专生一如既往的分手季,更是伤心季,这也是小人物摆脱不了命运安排的最真实写照,也是那一代中专生特有的酸涩记忆。中师生主要来自本市本区,中专生,特别是国务院部委主办的中专学校,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毕业后基本上就是天各一方了,分手是八九不离十的事。每隔三两年,学校都会发生因为毕业分手生出其他事端的反面案例,这也是学校严格控制在校学生谈恋爱的主要原因。

最近,李茂林这帮死党也没有闲着。有一天,他来到506寝室串门,抖出了一个号外消息,说是班上有对情侣跑到学校后门旅馆开房,被他和刘冉去城里进货回来时,亲眼撞见了,只是大家都理解他们的苦衷,就假装没看见了。汇报完这个新段子,李茂林重重地拍了拍黎小新的肩膀,故作深沉地说:“兄弟,且行且珍惜。”然后就故作深沉地走了。寝室同学碍于黎小新面子,都不敢搭话。黎小新默不作声,一个人在阳台洗着衣服。

快到五一的一个周末,孙宜静和黎小新一如既往地前往隔壁水利学校上自习,依然把自己隐蔽得好好的。到了自习室,黎小新发现孙宜静和平常有些不一样,应该是特别打扮了一番,还提了个大一点的包。黎小新想问孙宜静包里面装的啥,孙宜静不让问。下午吃完饭,孙宜静说今天自己想在水利学校多待一会,于是两人又到了小树林里。夜幕降临,两人刚东拉西扯一会儿,孙宜静突然不想说话了,黎小新从背后紧紧抱住了孙宜静。孙宜静轻轻拉着黎小新的手,往自己身上放,黎小新感觉特别紧张,情不自禁地把孙宜静搂得更紧。孙宜静接着小声地说:“今天都不回去了。”黎小新内心挣扎了好半会,觉得还是不这样更好,于是告诉孙宜静:“最好以后再说吧。”孙宜静听了这话后,慢慢开始哭了起来,还老止不住,黎小新怎么劝都没有用。孙宜静也不愿回学校,还说自己从来没有这么伤心过。黎小新觉得自己必须控制住这个局面,不能任由发展下去,但也只有陪着孙宜静呆着,于是两人一整晚都没有回校。

好在是毕业学年,同学外出实习、考试的情况比较普遍,学生宿舍的管理比以往宽松,几乎不怎么查夜了。天还没有完全亮,两人红着眼回到了学校。

黎小新寝室的其他同学都还在睡懒觉,他轻手轻脚地爬到自己床上,躺下后就用衣服盖住了自己的头脸。这是和孙宜静最后一次去水利学校上自习留给黎小新的全部记忆,若干年过去后,他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白天和晚上的所有细节,只是他当时并没有想到,从此或许再也没有机会或者是勇气去追问孙宜静是否和他保有同样的这份记忆。这个夜晚对于黎小新来说就像是一场关乎生存的负重之旅,如果中途放弃或是有其他的闪失,命运的逻辑就会产生不同的指向。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对于孙宜静的那份爱是如此沉重,以至于他不敢再往前去触碰到他们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无拘无束地与相爱的对方血脉相连。黎小新的决定的确代表了理性,在那时那地原本无可厚非,也符合他的一贯作法,只是当毕业后两人的感情旋即陷入到某种难以割舍却又有心无力的困局时,他一定会后悔为什么当晚不能跟孙宜静一样勇敢地豁出去。如果当时有这样的勇气和行动,后面的日子里两人或许会果断从容很多。

孙宜静是女生,白天出门前没有说明情况,突然就彻夜不归,自然引起了寝室同学的担心,大家都在犹豫要不要告诉班主任或学工办,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等到孙宜静没精打采地回到寝室,大家都惊醒了,余敏姝连忙上前紧紧地抱住了她。大家都鸦雀无声了,接着孙宜静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孙宜静昨晚的失落,实际上是和黎小新即将分开的重重压力之下的必然结果。她本性乐观,有什么困难都很容易想得开,但面对毕业回疆工作这个不可逾越的既定安排的终于到来,孙宜静所有的防线瞬间奔溃了。实事求是地讲,孙宜静尽管知道会有这样的一天,但平日里几乎没有去预设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所以她几乎是在毫无准备间就和黎小新开始了这一场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没有结局的爱情。孙宜静这时已经不知道该为这一场爱情的过去留点什么,或者说为这一场爱情的未来再准备点什么,但是她觉得她愿意为这一场爱情付出自己能够付出的所有,这样就可以毫不遗憾地离开,哪怕最终依然无可期待。

黎小新的痛苦拒绝,让孙宜静陷入了更为痛苦的痛苦,这让她心中积攒下的全部感情,被硬生生地掏出,过去的一切恍如一场付出了全部精力却依然空空如许的梦……

周一上午上课时,黎小新发现孙宜静的位置空着,他知道孙宜静一定特别难过。下课时,余敏姝把黎小新叫到了教室外面,狠狠敲了敲他的脑袋,严厉地问道:“你给我说实话,是不是对我们静静做了啥了,她回来一直在哭。”

“你好好劝劝她吧,我们什么都没有。”黎小新难过地回答。

看见黎小新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余敏姝也就只好打住了。

4.5 散伙饭

还有一个月就要毕业了,大家忙着倒腾各种事情,包括拍各种毕业照,全班照、个人照和同学合照,通常一样都不能少。黎小新感觉孙宜静好像在故意避开自己,转了好几圈回来,最后居然没有和孙宜静一起合照。

本寝室男生都和孙宜静有合照,大家提出想看看黎小新和孙宜静的合照时,黎小新只好推说还没有冲洗出来。

过了几天,孙宜静送了一张黎小新的素描画像给他,这让黎小新有点吃惊,他立即问道:“你会画画?我怎么都不知道!”

“你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孙宜静的回答有些爱理不理的味道。

“为什么没有你自己的画像,只有我的。”黎小新有些不解。

“画像中的你,或许眼里还有对我的记忆。而你自己眼里还有没有我,我就不知道了。”孙宜静有些不高兴了。接着,她把最后的安排告诉了黎小新:“我一个人回家,你就在校门口公交站送我,不用跟到火车站,更不用和我坐一趟火车回去。”

黎小新听到这话,有点不放心了,连忙问道:“你不会有事吧!”

孙宜静认真地回答说:“我做了我该做的,问心无悔。”

“你都把我记得那么清楚,我怎么敢忘记你的好,你要相信我们还没有结束,我会竭尽全力的。”黎小新给出了自己最后的总结性表态。

根据学校安排,6月25日当天领取了毕业证后,立即办理离校手续,在6月底之前,所有毕业生必须全部离开学校。散伙饭安排在6月26日晚,班主任破例允许大家一人可以喝一瓶山城啤酒。

三年的同窗生涯即将结束,从此大家都将各奔西东,不少同学有可能一辈子都很难再见。在这种时刻,难兄难弟之间的感情表露,常常是最直接最奔放的,有三个男同学直接把上衣脱了,光着上身抱在一起,许久都不分开。每个同学都想拿着话筒给大家多说两句心里话,班主任不得不安排余敏姝同学负责分配话筒。

终于轮到李茂林控制话筒了,他像老同志发言一样,先咳一下,然后告诉大家说:“我准备发言了。”

李茂林刚说完第一句,马上就有人在下面调侃他:“李总,啥也别说了,要不把你兜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当场捐献出去,抓住这个立地成佛的机会。”

李茂林当然不会在意下面的骚动,这种情况他见多了,就像他也经常调侃别人一样。于是,他接着讲道:“这几年,班上总有些同学,喜欢两个人两个人的在一起,这些情况,他很清楚,相信班主任也很清楚。现在毕业证也领了,离校手续也办了,应该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我建议你们走出黑暗,勇敢的站出来,一对一对的和班主任合一张影。大家说,好不好。”

李茂林的建议立刻转移开了他的死党最后临头对他发起的“突然袭击”,并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到了这个时候,班主任已经不会管当然也管不住这些了。

于是,很快有三对情侣陆续上台和班主任合影。每次合影都引发了下面的尖叫和欢呼,有同学甚至大胆建议:“上台的同学都亲一下。年龄达标的,是不是明天就可以去扯结婚证了。”

孙宜静和黎小新默默坐在下面,轮到他们登场的时候还是到了,但是两人依然纹丝不动。这个时候,班主任直接走到了孙宜静跟前,笑着对她说:“孙宜静,一起来合个影吧。”

于是孙宜静只好拉着黎小新的手,在班主任的见证下,留下了在校期间惟一的一张合影。

分手,确切点应该只是说离别的时间终于到了。6月底的一天早上,天青灰青灰的,还飘着丁丁点点的雨,不少人都打着伞。不知怎么回事,孙宜静和黎小新都没有带伞。黎小新一大早就提前来到校门口公交站等着孙宜静,这也是他们一起在校的最后时光。分手之后何日再见?或许这个提问本身也是一种奢侈,最底线的问题应该是分手之后是否还能再见。

行李差不多都已经邮寄回家了,孙宜静可以拎个小包就出发。两人偎依在一起,等待着离别一刻的最终到来。前往火车站的公交车终于还是来了,孙宜静上车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头,她安静地靠在座椅上,满脸泪水。与黎小新三年同窗两年相恋的生活终于到了结束的时候,虽然她早已预知会是这样一个结果,甚至在恋情的最开初,就思考过毕业之后又当如何的问题,但她没有想到所有的离别都是痛苦的,而且最最刻骨铭心,更没有想到未来其实不可再期。如果早知今天的结局,那么当初的选择是否就是一种错误?这个时候,痛苦如洪水一般完全淹没掉了之前所有的快乐记忆,几近让人无法呼吸,孙宜静已经再没有能力去思考今后的一切,她只剩下那点勉强能够支撑自己正常回到新疆的最后力气。

这时候,只剩下黎小新一个人站在校门口。他呆呆地望着孙宜静远去的方向,等到公共汽车在视线里彻底消失时,全身已经被细雨淋透。

5.第五章 天各一方

5.1各回原籍

1999年,中专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计划模式终于被全面废止。黎小新所在的市,由于空缺编制相对充裕,能够保证回到原籍的三分之二的应届中专毕业生在体制内找到工作,不过依然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县人事局决定实行公开招考,成绩靠前的进入行政系统,稍次的进入事业单位,排名最后三分之一的同学,自谋职业。

这一波竞争其实非常残酷,因为必然会有失败者。黎小新成绩靠前,考上了乡镇公务员。刘冉笔试成绩靠后,面试时逆袭成功,压线考入了乡镇事业单位。余敏姝素质全面,笔试面试发挥都很稳定,加上所在县比较偏远,求职压力没有那么大,她顺利考上了县机关公务员。张丽丽因为读书期时对学习重视不够,公招成绩名落孙山。原本她可以通过亲戚或父母的帮助,在地方谋个临时的工作或做生意,但这个反差太大,天生爱面子的张丽丽不顾父母劝阻,执意要到广东打工。黎小新和刘冉在火车站亲自送别了这位最可爱的老乡。张丽丽依然保持着自己乐观的天性,她自信地说:“说不定我这一出去就飞黄腾达了,比如嫁入豪门之类的,你们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没多久,黎小新就收到了张丽丽的来信。张丽丽告诉黎小新,他的专业到了沿海不是太对口,做管理人员因为没有经验,公司基本不招。为了生存只好暂时在工厂流水线上和农民工一起干活。每个月的工资的确比内地高,但长此以往,自身能力没有提升,最终很难有所成就。于是,她已经给厂里边商量好了,以临时工身份干活,一天只上半天班,工资刚够生活费就可以了,剩下的时间和周末,都在城里边的电大读书,等拿到大专文凭后再通过公招考试考回老家。

黎小新在回信中,鼓励了张丽丽的想法,并把自己读中专时的读书考试的经验,全盘告诉给了她。

正式上班前,刚好有几天空闲,黎小新没事就在老家的初中校园里打篮球。刚好在球场上碰到了初中同学康力军。康力军初中时成绩和黎小新差不多,考中专差两分没上线,就到市里的重点高中读书,现在刚刚考上复旦大学。看到康力军接连投中两个三分,黎小新禁不住称赞到:“到底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还是你的技艺这几年突飞猛进。”

康力军倒是挺客气,他边打球边回应道:“也就当时没考上中专,以你的造化,如果当时读高中,一定比我更厉害。”

黎小新遗憾地说:“我当时追求不高,现在的水平只能在老家待了。”

“我毕业以后想去援藏或援疆,也做公务员,到最艰苦的地方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人生才有更大的意义。”康力军非常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理解和追求。

“不是听说你足球踢得挺好的吗?怎么这会打篮球了?”康力军接着问道。

“找不到一起踢足球的,总得想办法活动活动筋骨吧。”黎小新无奈地回答。

报到上班的第一天,镇党委组织委员简单介绍了一些基本情况后,就把黎小新带到司法所蒋所长的办公室,并告诉蒋所长:“我们给你们分了一个优秀的中专毕业生,叫黎小新,他中专毕业时就拿到了自考法律大专文凭,人才难得,你要用好也要管好。”

蒋所长是军队转业干部,连忙站起来,习惯性地敬了一个礼,并表示:“请组织放心。”

组织委员立马满脸堆笑,说道:“蒋所这么多年了还是这样客气,不用不用哈,我们都是土干部,承受不起这么大的礼节。”

司法所在地方上,受镇政府和县司法局双重领导,主要负责民事调解、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等工作。那时全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普遍不高,转型期的各种矛盾集中暴露,司法所的工作面宽量大,除了要唱好法治主旋律,更要从司法行政角度做好维稳维权,工作难度较大。在政法干部学校长期熏陶教育,加上自身作风和功底扎实,黎小新很快就能适应工作,得到大家的充分肯定。有一次黎小新和蒋所长下乡做调解,一个小偷在一户农民家偷钱被发现后,夺路而逃。大家都边追边喊逮小偷,黎小新年轻跑得最快,很快冲到了前面,像守门员一样一个前扑就把小偷拽进了水田里,人赃俱获。蒋所长非常高兴,当场表示说:“你小子文武双全,和我当年有一拼,看来司法所后继有人了。”

黎小新在小镇上简单平凡的生活,其实马马虎虎过得挺好的。同一届毕业的中专同学,大部分只考入事业单位,像黎小新这种拿到行政编制的人,在全县应届中专生中屈指可数。按照正常的领导干部提拔规律,十年当上副镇长四十岁前当上镇长,并非痴人做梦。不过,看到身边的大部分同事基本上一辈子就在小镇上度过了一生,现在的生活与之前在大城市读书的日子相比,差距确实有些大。当黎小新看到以前的初中同学都陆续考上大学后,渐渐有了些失落,也在思考能不能重读大学这个问题。他必须冲一冲,不仅为自己,也为他和孙宜静的明天创造起码的可能。这个决心或者说梦想,他在读中专时就已经下定了,不过只能和张东、李茂林私下说说,不到成功那一刻不会公开。

孙宜静回到新疆后,被分配在县政法委工作。上班的第一天,政法委王书记在入职谈话时,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小孙,虽然你的父母和我都是当年留在新疆的知青,相识很多年,但是你在我手下干活,我必须对你要求更加严格。这里是全县公检法系统的神经中枢,所有的重要信息和资料,都要经过你所在的办公室,必须时刻运转并保证万无一失,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除了召开各类会议、办理各类文件这些常规动作,因为处置突发事件等工作任务,你们随时可能会被抽调到一线。你们都是年轻人,更应该接受真刀真枪的锻炼,才能成长成熟。”

“明白了,王叔叔。不,王书记。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不给你丢脸。”孙宜静认真的回答道。

王书记同时强调道:“你主要是根据办公室周主任的安排做事,各种困难问题,原则上首先向周主任汇报,不要随便越级行动,要讲规矩懂纪律。你如果回到家,顺便代我给你爸妈问个好。自从坐到这个位置后,我基本上都是5 2,白加黑,实在是没有时间拜访。”

孙宜静很快适应了这份工作,每天的紧张和忙碌让她暂时忘记了过去的许多。天气晴好时,她也偶尔出神地张望县城南面隐约可见的远山余脉。

“不知道山那边的那个他,人在家乡还好吗?”这是她在自己的那个小笔记本上记下的最后一句话。

上班刚一个月的样子,孙宜静的母亲就从镇上赶到县城,前来看望女儿,手里还带来了一封黎小新的来信。

母亲关切地问道:“静静,上班的感觉怎样,在家里好,学校好还是上班好?”

孙宜静一边吃着母亲买来的苹果,一边回答说:“我觉得都差不多吧。”

“是不是在学校更自在?我感觉你上班以后,沉默了许多,有空还是打个电话回家吧。”母亲接着问。

孙宜静没有回答。

“你现在刚刚上班,人生地不熟,除了工作,也要多接触多认识各个单位的年轻人,这样生活就不至于太单调。”母亲又特意补充了一下。

孙宜静淡淡答了一句:“恩。”

母亲走了以后,孙宜静半躺在床上,拆开了黎小新写给他的信。信的大意是:“我现在分配到了隔家有点远的一个镇政府上班,信封上的地址就是我的新地址。我打算先把自考本科尽快考完,再参加律师资格考试,这样以后才有跳槽的资本,你也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尝试一下。也不知道现在你在哪里上班,是否还和以前一样快乐,希望尽早收到你的回信。”

孙宜静看完信,沉默了好久。然后坐在床边的写字台前,简单回了一封短信,大意是:“你提的这些建议当然好,我也相信你早晚能够实现这些目标。只是对我来说真的很难。本来我就笨,现在又忙得要死,每天都是各种会议各种材料,自考专科剩下的六门课程,能够在两三年内考完都谢天谢地了。回来后10月份的那次考试我报了两门课程,本来复习得好好的,因为考试当天召开紧急会议,没法请假参考,白忙活了一场。”

收到孙宜静的回信,黎小新并不是特别担心,这个时候他们都还小,才十九岁二十岁的样子。黎小新长期和张东、李茂林这些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又经常得到林老师、杨老师等各位老师的点拨,对于明天的选择及其可能,其实已经有了点谱。中专毕业的同时,他们仨都拿到了自考大专文凭,这种情况不仅在全班,在全县当年毕业的中专生里面也是屈指可数的。长期坚持自学养成的良好习惯和磨炼出的专业能力,不仅使他们在应对文字工作时略高一筹,很容易得到领导重视,更为他们今后参加律师资格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安排合理,按照目标方案逐步推进,三五年左右应该就能够具备在大城市重新立足的资本。这一点,大概只有黎小新他们自己最清楚,其他没有选择这条道路的同学,很难相信这种可能性。因此,孙宜静对于黎小新的选择的支持,这时更像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她还不敢把希望寄托在黎小新的如意算盘之上,但她完全知道黎小新本人还不想放弃。

5.2 小伟的到来

1999年12月下旬的某一天,孙宜静正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打字,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抬头一看,一个穿着军装、精神抖擞的小伙子出现在了面前,原来是蒋小伟探亲回来了。孙宜静知道蒋小伟每年年底前都会回趟家,还会拜望她的父母,但是没有想到蒋小伟居然直接跑到她的办公室来了。办公室人多,孙宜静怕大家误会,连忙解释说:“这是我同学蒋小伟,他也是我父母同事的儿子。”

孙宜静让蒋小伟坐在办公室门口的沙发上,倒了一杯茶,然后说:“你先坐着等等,我现在在赶一份文件,下班了再请你吃个便饭,我们争取把在县城关小学的刘丹丹也叫上。”

蒋小伟从小就和孙宜静一起长大,小学初中都是同学,到了这个可以谈婚论嫁的年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蒋小伟这次突然光临的意思,孙宜静当然知道。她也觉得蒋小伟人挺好,但不代表她会喜欢蒋小伟这种人或者说需要接受蒋小伟的好意,不只是名义上她还有一个远在西南、尚未正式分手的初恋男友。

着急了一通,没有联系上女同学刘丹丹,孙宜静只好硬着头皮,把蒋小伟带到单位隔壁的土菜馆吃午饭。

蒋小伟一板一眼地介绍了自己最近的情况,他说:“我在部队已经两年,去年参加抗洪抢险立了一个三等功,还有一年就可以转业了。现在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争取提干留在部队,二是回到老家,参加统一分配,有可能进入公安队伍,刚好就是你的下级。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和建议。”

孙宜静有点逗了,打趣说:“你不用像找领导汇报工作一样说话,我也是这里干活的,没什么上级下级的说法。你自己的事自己定,我不知道该怎么建议更合适。”

蒋小伟接着说:“这两年我每次回家都看望了叔叔阿姨,他们说你在考自考,比较忙,所以我就只写了一两封信,怕打扰你学习。上次回来的时间也不巧,你还没有放寒假回来,三年半了才见到你第一面。没想到你都长大了,也比以前更漂亮了。”

孙宜静听到了蒋小伟刚才的一通解释,有点不高兴了,她带着批评的语气说道:“我怎么觉得你现在说话,跟以前有些不一样了。是部队首长教你的,还是你自学成才的。喔,原来是你也长大了。下回我让刘丹丹给你诊断诊断,她是少先队辅导员,对少年儿童成长问题有专门研究。”

蒋小伟于是不好意思再说话了。

尽管蒋小伟在部队接受了各种锻炼,明显成熟精干了许多,但孙宜静在他面前依然具有天生的优势,不仅是因为孙宜静年龄大一点,还在于她作为班花的自信经过十数年的不断积淀,不是随便那个男生都可以随便在她面前信口开河的。

和蒋小伟吃完饭后,孙宜静一个人回到了办公室,同事李阿姨立即捧着茶杯笑眯眯地凑了过来,然后关切地问道:“静静,上午过来的那个同学是你小学同学、初中同学还是幼儿园同学?”

孙宜静当然知道李阿姨话里有话,立即回答说:“李阿姨,他只是我的一个普通同学。”

“我觉得以你的条件,一定能找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不过,最重要的是人要可靠,我觉得上午看到的那个小伙子挺精神挺实在的,我们过来人的眼光觉得还行。只是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跟着感觉走,追求浪漫。其实啊,爱情的最终目的是婚姻和家庭,婚姻家庭最需要的是稳稳当当,那些风花雪月的感觉其实只是一瞬间的事。”李阿姨继续说道。

“谢谢阿姨的关心,我妈妈也是这样说的。只是我现在还小,来不及考虑这些事情。”孙宜静回答道。

刚刚入职的兴奋和紧张,让中专三年的鲜活记忆暂时沉寂了下来。蒋小伟的到来和李阿姨的话,则让孙宜静陷入了新的困惑。孙宜静何尝没有想到未来应当如何选择或努力,但是工作、能力等等现实情况,都让那些回到过去的美好念头成为可望而不可轻及的目标。黎小新说的、李阿姨说的,包括父母说的,都是对的,但是问题是人只能在现实和理想之间,保持某种平衡,理性的人应当尽量避免那些超出自身实际的选择,她意识到如果一味让过去的故事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更大的被动。于是,她决定慢慢冷却和黎小新的交往热度。

5.3 屌丝逆袭

大约春节前半个月的样子,孙宜静又收到了黎小新的一封来信,她在犹豫着要不要马上拆开看。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孙宜静决定先把这封信放在办公室抽屉里,等春节放假回来再打开。

黎小新于是整整一个多月没有收到孙宜静的来信,这个春节过得有些郁闷。

开春上班后,孙宜静打开了黎小新的来信,黎小新在信里写到想要孙宜静办公室的电话号码。

孙宜静于是回信说:“真的不好意思。我上班的办公室,每天处理的都是各种要事,不能拿来作为私人电话用。现在电话费还很贵,你节约点钱拿去考试吧。以后可以两个月来回一封信,这样你我都可以安心读书。”

孙宜静的这个刻意安排,的确让大家都逐渐冷静了许多。两人在纸上偶尔说两句,又不能打电话,总是意犹未尽。这种默默无为、有心无力的状况持续了三年多。

孙宜静想得的确没错,现在还没有到决定终身大事的时候,只是今天没有敲定并积极落实规划设想,等到明天真正面临决策的时候,主客观的各种条件有可能更加不利。在这一点上,黎小新似乎想得更加明确和直接。他所设计的道路,对于一个中专生来说,虽然困难重重,其概率就像国足进入世界杯决赛圈一样,但经过精心设计和不懈坚持,并非没有可能。

2003年12月上旬,黎小新在办公室小心翼翼地拨打了司法考试的查分电话,得到了自己成功通过了第二届国家司法统一考试的消息。新修改的法律制度设立了国家司法考试,代替了之前实施多年的律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人员可以申请领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是成为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的基本条件,含金量大,常年通过率不超过10%,被誉为除高考和考研之外的天下第一考。

黎小新非常兴奋,司考成功意味着他有足够的自信重新选择工作,比如到省城做律师等等,更意味着他和孙宜静之间的未来,有可能因此出现转机。他急匆匆跑到邮局,原本想发一封电报给孙宜静,等拿起笔准备写电文时,又突然想到这个时候不能太兴奋,毕竟孙宜静现在自考大专也才刚刚毕业。于是,他立即告诉邮政员:“我不发电报了,要一封挂号信吧。”

信的大意是:“这次司法考试如愿通过,得感谢张东和李茂林提供的宝贵意见,他俩去年就通过了首届司法考试。李茂林现在跑到广州做律师,张东正准备考研。我也想先考研,考不上再去省城做律师,等我有了最终结果后,再到新疆看你。”

由于未接受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对于非科班考生来说,考研的主要障碍是英语。黎小新根据张东的建议,决定周末到城里的师范学院补习英语。

英语成教班的老师是一位中年男性,刚上讲台,他发现教室里又有了一个新面孔,立即打趣地问道:“是不是又来了一个蹭课学英语的,站起来认识认识,不用怕,我不会举报你的。”

黎小新于是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埋着头说道:“谢谢老师!”

教室里大家都笑了。

原来,当地前两年考研上岸的师兄师姐,已经总结出不花钱补习英语的最好方式,就是周末到师范学院的成教班免费听课。整个教室下面,那些听课最认真,年纪看起来不像学生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当地准备考研的上班族。

黎小新认真地听课并做着笔记。他读中专时勉强通过了英语三级考试,略有一些基础,基本能跟得上课堂节奏。根据师兄师姐的经验,在这里全天候接受英语环境下的狂轰滥炸,坚持半年一年,差不多就能达到考研上线的水准。

下课时,黎小新旁边一位年龄相仿的男生凑过来小声地对他说:“我也是来蹭课准备考研的。你知不知道,如果到楼下中文系办公室说自己是外地过来参加成教学习的,就可以要一张住宿证明,五折入住学校招待所。”

“万一被认出来怎么办?没有学生证,别人凭什么给你住宿证明?”黎小新有点不相信的样子。

那位男生接着说:“据说不需要出示证件就可以要到住宿证明,除非大家都去占这个便宜,招待所的床位不够时学校才会主动核查。”

于是,两人利用这个间歇,马上来到楼下中文系办公室,见到值班的女老师正忙着在电脑上写材料,那位男生直接就说:“周老师好,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成教专科的外地学生,我想要一张学校招待所的入住证明。”

值班的女老师头都不抬,顺手就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证明,塞到那位男生手里。

两人走出办公室,兴奋得双手紧握,这位男生马上做出不要激动小声一点的手势,并得意地提出:“以后我们每个周末一起住,不过今天的晚饭,你要请我。”

黎小新高兴地回答:“没问题,兄弟,你功德无量啊。”

趁着年轻精力好,又有张东在前面带,黎小新跟着英语专业的成教学生恶补了一年英语,基本达到了可以考研的水准。2005年春天,黎小新查到了考研初试分数,居然高分上线,按照学校公布的分数排名,如果复试正常发挥,最终录取应该问题不大。这个结果太难得也太意外了,黎小新赶快请示司法所蒋所长和李镇长,请求特批事假一个月到省城准备复试,各位领导欣然同意。

黎小新报考的这所大学,就在读中专时所在的那个城市。他轻车熟路,很快就在大学校门口的一家小旅馆里住了下来,并和老板商量好住满一个月住宿费打五折。复试无惊无险,四平八稳地通过了,成绩排名和初试完全一致。黎小新终于可以放下心头那块担惊受怕的石头。这时他立即想到得马上告诉孙宜静了。

这个时候,乡镇上普遍有了网吧可以上网,也有同事自购电脑上网,黎小新也跟着学会了上网。他在大学校门旁的网吧电脑上通过百度,查到了孙宜静单位的电话号码。回到旅馆后,他稍微平静了一下,觉得缓一段时间再打过去或许好一点。他想到孙宜静考试能力本来就不行,听到后有可能会高兴之余,陡生出失落之感?

请的事假还有三天才到期,如果提前走,旅馆也不会多退住宿费。于是,黎小新趁着这个空歇期,在学校里面多恍了几圈,顺便熟悉熟悉地形。校门口有一家电影院,主要面向大学生的,票价不贵。黎小新一高兴,就买了一张票,打算体会体会大学生活的滋味。这个时段刚好是学生上课的时间,整场只有他一位观众,这种感觉太特别了。放映结束,他呆呆地坐在椅子上,直到工作人员催促才离开。

电影院旁边有一家音像店,正放着刘若英的歌曲,应该是来自新发行的专辑,感觉特别有味。黎小新于是询问售货员:“你们正在放的是刘若英的哪张专辑,我想买两张。”

售货员有点惊诧,忙问到底是买一张还是两张。当得到肯定回答后,售货员笑嘻嘻地说:“原来是自己一张,然后女朋友一张,挺好的嘛。”

黎小新拿到光碟后,立即跑到邮局寄到了孙宜静的所在单位。这首歌或许太好听了,他随即狠心买了一个CD随身听,一个人回到宾馆耐心品味着专辑上的所有歌曲,最喜欢的那首《听!是谁在唱歌?》差不多反复听了一个小时。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和他的这个特别时刻偶然间地交汇在了一起,产生了难以言说的感动和特殊记忆。

他还记得歌词是这样的:“好像呼吸一样那么自然不需要换算,所以我们相遇在这季节绝不是偶然。彷佛候鸟一样飞过大地穿越海洋,原来所有情节仔细回想都是种呼唤。感动过的故事看过的书经过的地方,遇见的朋友想念的远方流过的泪光。听!是谁在唱歌还是你心里的盼望。听!是谁在唱歌是我对谁呼唤。”

黎小新幸福满满地回到单位,掐好孙宜静差不多已经收到专辑并有机会聆听的时间后,终于用手机拨打了孙宜静单位的电话。喜出望外的是,接听电话的人刚好就是孙宜静。她在政法委办公室工作,单位对外公开的电话,刚好就放在她办公桌旁。

孙宜静接到电话,立即听出了是黎小新的声音,短暂沉默了片刻之后,她问到:“你还好吗?”

黎小新答到:“我还好,你应该也还好吧。我送的光碟你应该收到了嘛。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考上研了,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试试。”

孙宜静说:“我不会考研的,英语基础太差,在学校都是随时可能挂科的水准,有生之年要是能考过司法考试都谢天谢地了。”

黎小新想要孙宜静的手机号码,孙宜静不好拒绝,只好说:“这几年下基层的时候多,很多地方信号不好,平时上班也不让接打私人电话。有事可以在QQ上留言,我空了回你。”

当黎小新提出想见孙宜静时,孙宜静委婉拒绝了,她说:“现在过来你很可能见不着我,我有可能要抽调到一个边远的乡镇。现在我们这边在修铁路,等修好了再说吧。”

孙宜静的安排让黎小新好不容易积攒上去的热情迅速冷却了。孙宜静这种刻意控制交往热度的一贯做法,黎小新一直没有想得太明白,刚开始他认为可能只是孙宜静不放心这种过于漫长而遥远的恋情而已。后来当他看到韩国电影《叶子》的著名影评《为什么一定要血肉相连》后,发现问题可能并非如此简单,该文认为男女关系如果发展到可以同居甚至生小孩的地步,才是比较稳定的。他和孙宜静之间,只是浪漫无暇而已。毕业分手前夕,自己狠心拒绝了孙宜静希望深入发展的要求,不仅让孙宜静备受打击,也阻碍了毕业后两人关系的有效维持和继续推进。这种状况让黎小新很难重新选择新的恋情,不只是因为初恋的美好无暇,还因为孙宜静从来没有拒绝自己或者说提出分手,或许等缓一两年再提出见面乃至在一起的想法,也不算太迟。只是这种不明不白的状况持续得太久,渐渐对黎小新构成了一种特别的煎熬。这是一种新的等待,可能有期也可能无期,消耗掉的不只是更多的氧气,还有青春所应有的锐气。

黎小新略有小成,反倒让孙宜静陷入了不知如何回应的境地。看到黎小新在不断进步,孙宜静当然高兴。虽然两人从未说过分手,但自从中专毕业之后,也都未再提出过要继续在一起。中专时候的相恋时光固然美好,但两人的关系,却没有发展到如其他同学拥有“肌肤之亲”的地步。离别固然痛苦,但伤口很快因为时间的流逝渐渐平复。或许真的就像李阿姨所说的,初恋的美好,更多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爱情的最终结果婚姻家庭,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平淡无奇的。或许现在的自己只是无法面对现实,无法面对最终不可避免嫁为人妇之后的粗茶淡饭。黎小新刚刚读研,还有三年才毕业,未来会如何选择,选择的对象是否必然就是自己,特别是毕业后两人如何才能在一起,还有太多的变数。从开始到现在,所有的主动权似乎都在黎小新这一边,孙宜静处处被动,以至于她甚至不敢提出自己的设想和打算。她也在思考黎小新毕业后是否会为了自己来到新疆,但是这类念头常常一出现,就被自己立即否定掉了。不仅她认为这不可能,因为读中专时黎小新都不会同意,更在于她认为即便黎小新能够接受这种委屈自己成全爱情的选择,那么一旦某一天后悔,两人的关系依然可能会崩盘。黎小新辛辛苦苦读研,已经创造了奇迹,不可能再跑到新疆工作,制造另一个奇迹。孙宜静更不敢提出分手,她在心里还爱着黎小新,中专时光里所有的快乐,都是与他相关的,自己当初主动选择黎小新,自然不是脑袋发热,黎小新一定是适合自己的男主角,只是最终能不能终成眷属,可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或许,这件事情让黎小新自己去决定最好。孙宜静认为只要付出自己该有的努力,即便不成,今后就可以不再问心有愧。

2005年下半年,孙宜静私下参加了国家司法考试。由于基础太差,特别是没有时间复习,即便按照边远地区考生可以享受政策照顾的分数线,成绩依然差得足以让人彻底放弃。她没有告诉黎小新,查到成绩后,就直接把准考证撕掉了,然后默默流下了几行眼泪。

与孙宜静和黎小新之间的情形相反的是,在余敏姝的建议下,老乡刘冉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进了余敏姝所在县的一个镇政府。两人这几年来往甚多,渐生情愫,这次乘胜走在了一起,以最快速度领取了结婚证。黎小新很遗憾没有时间参加老乡和同班同学的婚礼,孙宜静也没有请到年休假,只能在最遥远的地方默默表达自己对于寝室姐妹最诚挚的祝福。

5.3 读研的日子

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与中小学和大学本科相差很大。还没开始正式上课,新生和导师的见面会就召开了。黎小新的导师带的法学硕士有三个,法律硕士有两个,研究方向都是经济法,于是导师就一并指导了。

由于会前导师已通过邮箱逐一查看了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了解了各位同学是否通过司法考试、四六级考试以及考研初试复试的成绩,心中大概有了谱,所以见面会可以直奔正题。

“欢迎大家进入法学院读研,我们学院是以环境法、经济法为优势特色专业的资深法学院,在建国前就已经非常有名。各位暂时不要提学校以我为荣之类的大话,先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导师率先开了个头。

“我们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那些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上层建筑,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每一个微观的个体,都同样面临这样一个格局。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毫无历史知识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学法学的大部分同学,都是来自工薪阶层。有人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当然也有人说,贫穷可以让人无所不能。你们赞同哪种观点?我最近的研究课题,涉及到经济法的制度设计应该怎样理解人性这个重大问题。刚好与之有关,所以想听听大家的理解。”

“老师,我记得马克思也讲过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我认为贫困状况作为一种经济基础的体现,是否会限制我们的意识和行动,要辩证地看、具体地看。”一个戴着黑框框眼镜的小女生有根有据、一本正经地先发了言。

老师听完小女生的发言,点头示意其他同学继续。

“我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超越了这个话题甚至超越了法学研讨本身。贫困可能会限制某一些与穷人的身份地位相关的想象力,但并不排除其他想象空间。我们农村有句俗话,说癞蛤蟆也想吃天鹅蛋,甚至还想吃天鹅肉。癞蛤蟆自己也可以根据它的想象,编出一个类似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故事。为什么在西方童话里,灰姑娘的故事成了经典,而我们的故事里边,这差不多成了骂人的话。我觉得对于传统文化还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多把思路往正面引。”黎小新也鼓起勇气发了言。

“黎小新的思路很开阔,也让我有所触动。我也是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当年提着一口皮箱就走出了大山。我现在也没有买车,但丝毫不影响我研究创新。不过,贫穷是否让人无所不能,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破釜沉舟、绝地反击当然让人钦佩不已,但历史是有底线的,办事要讲规范的,人的本性有善恶两面。我想制度设计,可能要全面考虑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既要给人自由和机会,也要限制人性的恣意。法律要保护自由,但你的自由也有可能会侵犯其他主体的自由的边界,所以哲人总是说,法律要保护的自由是法律之下的自由。”导师对黎小新的发言所做的补充和点评,全面深刻,大家不住点头。

“你的情况我已经比较清楚,提前两年就拿到了司法考试资格,不过你的毕业论文写得很不好,应该是在职读书学习时间不充分造成的。这一块你要特别加强特别注意,不要因为最后毕业论文质量不过关,影响了正常毕业,我建议你不要到律所兼职,专心读书,经济上只要吃饭没有问题,勉勉强强就可以了。”导师借此机会,对黎小新今后的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这让他倍受激励,也倍感压力。

有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家很快都能敞开心扉深入讨论起来,气氛非常热烈。开完会,导师给他指定的一个组长发了一个红包,客气地说:“今天辛苦大家了,你们会后可以到学校中门出去吃点烧烤什么的,补充点能量,我就不陪大家了。今后大家学习生活要多在一块,相互帮助。”

读研的日子,黎小新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在自习室看书。原本打算到律所兼职挣点小钱,按照导师的意见,他决心闭关专心读书。于是,学费生活费都要靠父母资助,电话费短信费也要省着点用。

黎小新有两三次尝试过拨打孙宜静的电话,发现大多数时候处于关机或者是无信号状态,有一次有信号时,也是无人接听。他尝试发短信说点啥,孙宜静只会在QQ上简单回两句,而且往往也要拖好几天,黎小新也只好感谢孙宜静说又帮自己节约了短信费了。黎小新再次提出自己想凑点路费到新疆看她,孙宜静依然不同意,并说:“你现在来看我,我以后就不理你了。”这种状况让黎小新很受打击,他开始认为孙宜静有可能有点不想再和自己继续下了。他能够理解孙宜静的处境和现实,毕竟县机关公务员对于普通女生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可能为了黎小新还未确定的未来就轻易将之放弃,自己当年在乡镇想要弄到县上工作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枯燥无味且又学业缠身的日子持续了三年,还好偶尔张东会过来看看他。两人一起踢完球,都喜欢躺在人造草皮的足球场上休息,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在家乡的烂操场上享受不到的高级待遇。有一次张东忍不住问黎小新:“你和孙宜静还有联系吗?”

黎小新无奈地回答说:“还在联系,只是这个故事我都没明白是怎么开始的,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结尾。”

张东宽慰黎小新说:“可以先不管这些,等毕业后再说吧。现在最有意思的时还是踢球,除了兴奋,你还可以借机在球场上消耗掉所有的力气,这才是最安慰灵魂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你累得什么都不用想了,再糟糕的现实暂时都与自己无关。”

读研期间,其实也不乏有女同学对黎小新感兴趣。只是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年龄也比较大,相互都比较含蓄,以免不成后影响同学关系。

有一位叫叶梅的女同学,虽然和黎小新并不是一个师门,但都不是应届生,年龄比较接近,偶尔还和黎小新讨论一些专业问题,彼此较为熟悉。叶梅和黎小新都喜欢在同一栋教学楼上自习,只是不在同一间自习室。有一天中午下雨,叶梅忘了带伞,就打电话问黎小新是否带伞、是否可以顺便带她回到女生宿舍楼下。黎小新的确带着伞,他有点犹豫,不过还是在教学楼底楼大厅等着叶梅。

叶梅看到黎小新带着伞,挺高兴的样子。她原本以为黎小新要顺路带他一同回去,没想到刚走出教学楼的一刹那,黎小新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把伞递到叶梅手上,让叶梅一个人先打伞回去,下次上课再顺便把伞带回来,并解释说自己现在不饿想迟一点再回寝室,那个时候雨差不多应该停了。叶梅有点吃惊,不过还是很快反应过来了,她客气地说了一声谢谢,就带着伞独自离开了。

过了段时间,上完第四节课,同学都走了,只有叶梅和黎小新没收拾完东西,留在教室里。叶梅经过黎小新的座位时,蛮认真地问他:“黎小新同学,可不可以问你一个小问题,你耍女朋友了没有啊?”

“不知道。”黎小新毫无表情地回答道。

叶梅有点诧异了,接着问:“你这回答有意思,到底是想耍、完全不想耍、在耍、已经分手了、再也不想耍了,总得有一个答案吧,你自己居然都不知道?”

黎小新有点头疼了,他以问代答道:“是不是法学女研究生,对于爱情的理解,都像法律条文一般精确。一般单选题有四个选项,你刚才的问题有五个选项,这种高难度的问题对我来说有点恼火。”

叶梅有点哑口无言了,只好勉强笑了一下回应道:“不好意思,让你为难了。”从这之后,叶梅就再也不主动和他讨论专业问题了。没过多久,黎小新在校园里看到叶梅和一个其他学院的男同学手拉着手转悠。大家都假装没有看见彼此,黎小新马上埋着头离开事发现场。

2008年,在临近毕业论文答辩之前,黎小新通过公招考试,在省机关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招录名单公示后,他立即告诉了孙宜静,一个星期后,孙宜静在QQ上回答了两个字:恭喜。

黎小新在毕业论文的致谢里,满怀真情地表达了自己的记忆和感触:“不论是十年前还是今天,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都留下了自己青春最重要的印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我经过那些熟悉而久违的地方时,总有一丝难过的感觉,心情一如楼兰古城下已经荒废的绿洲泉眼一样沉寂,好像这些地方曾经拥有的快乐和幸福,其实从未存在过,只是某种莫须有的传说或梦境而已。”

黎小新毕业论文的另类致谢,得到了一位答辩专家的充分肯定,他当场赞赏道:“我看了你最后的致谢,真的很不错,看来又是一位被法学专业耽误的文学青年。就凭这段另类致谢,我不用看正文都可以同意你毕业。因为你已经是人才了,而我们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培养人才吗?我当了二十年导师,才第一次看到终于有同学敢于并且善于在毕业论文致谢里表达真情实感。”

答辩一个上午就结束了,师生中午一起吃饭,然后安排下午合影留念。法学院的门口挂着横幅,上面写道:预祝2005届经济法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圆满成功。正当大家准备凑齐合影之际,大地剧烈颤动,人群立马散开。没过几分钟,大家都知道了是四川汶川发生了千年不遇的大地震。

所有的人都在打电话发短信,了解自己在那边的亲朋好友是否平安。黎小新打通家里电话,得知父母安然无恙后,恰好收到了孙宜静的问候短信。他赶快回了几个字:大家都没事,放心吧。

很快,大家通过网络和电视,了解到了灾情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想象。黎小新突然想到二舅家在山上,那里隔震中更近。于是,他又打电话回家,一是问二舅的情况,二是问需不需要自己回去做点啥。

父亲告诉黎小新:“你二舅一家那天下山赶集,刚好都没事。现在灾区正在抢修道路,你回来帮不上忙反而添乱。山上越往里走听说越严重,领导都到山上去了。”

搜索更多有关“第一章各自安好第二章意想不到:最后的中专生,第四章终有一别”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