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正视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成长的本质,始于知终于行

人气:414 ℃/2024-01-24 06:38:08

文|东成西九

德鲁克曾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这是他对于管理的本质的描述,有几个关键词:“知”、“行”、“逻辑”、“成果”、“成就”。

如果用在个人成长上,就叫“知行合一”,“境随心转”。“知行合一”很容易理解,“境随心转”中的“境”可以理解为“成果”、“成就”,“逻辑”还是在“知”的层面,侧重于过程。

而决定“成果”和“成就”的是“”,这里的“心”有两层含义,一是行,就是在实践,在做;二是心想事成,做的和想的一样,正确的观念。

人生的成就,始于知,终于行,成于心。

孔子曾经说过:“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意思就是: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治理政事,却不能处理得好;叫他独立出使周围的国家,又不能应对的妥当;虽然读了很多书,又有什么用处呢?

夫子的这句话是说,读书固然重要,但比读书更重要的是行、是习、是做,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变成自己的思维,变成自己的智慧,变成自己的能力,变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去成事。

比如:学习《诗经》的《风》就知道如何亲民,学习了《雅》就知道怎么正己,学习了《颂》就知道如何明德了。学以致用,关键是用,是行。

学而不用,那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始于知

始于知,就是要去学,去探索,去求知,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还要敢于打破自己的执念,佛教有一句话叫“所知障”,就是你知道的反而成为你的障碍了,为什么呢?执着呀,执着于我是对的,执着于我知道的,这是最可怕的“求知”。

始于知,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学,是博览群书的学,活到老学到老;第二层就是就是敢于打破常规,接纳新的认知;第三层就是放下我执,放下面子,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那一点认知就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太渺小了。

2、终于行

有这样一句话:“我懂得无数道理,但是却过不好这一生。”所以,光是知道了,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还要去实践,去验证。

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总共五个步骤,博学是前提,是基础,其次还要审问,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还要慎思,加上自己的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再就是明辨,知识很多,你要辨识清楚,什么时候,什么阶段,什么时机适合你用,最后才是笃行,非常笃定的去实践。

成长的本质是始于知,终于行」。只有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才能明辨是非,让自己走上更美好的人生。

3、成于心

很多人知道知行合一,也有一部分人做到了知行合一,但是能够正心,正念,正道,正德地去知行合一就少之又少了。在《笑傲江湖》里,东方不败因为知行合一练成了神功,但可惜的是她“心术不正”,就是没有正心正念,就更不用说正道正德了。

禅宗有一句话叫:“一切唯心所造”,就是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由自己的心创造出来的,所有的外境都是自己心的投射。所以,我们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就需要有一个正心正念的前提,否则就会“走火入魔”,变成了魔鬼,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的伪君子,更要随时做到“境随心转”,遇到不如意之事,那一定是心出了问题,赶快调心转念就可。

由此可见,始于知,终于行,成于心,三者缺一不可。

就如陆游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搜索更多有关“正视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成长的本质,始于知终于行”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