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学校的来历有哪些?关于学校的来历

人气:463 ℃/2024-03-11 22:59:40

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于是也就有了专门传授和学习文字的机构“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孟子说:“夏日校,教也。”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此学校又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

“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分,前者专招贵族子弟,后者则面向百姓子女。“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重。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又有塾、庠、序、校之别。

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者可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后来,人们专用塾称呼私人设立的学校,叫私塾。庠、序成了乡学之名。学则和校合并,成为教育机构的通称,一直沿用到现在。 “学校”(英文:School;Educational institution)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

据考证,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特殊场所,这就是学校的萌芽。青少年在这里接受一些训练,学习自理,参加社会劳动,如建筑房屋、耕种、收获,照看牲畜等;学习唱歌.跳舞、游戏,学习礼仪和行为规则。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形成了似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

礼——---

-礼仪,乐——---音乐,舞————---舞蹈,射————---射箭,御——---驾马车,书——---阅读,数——---算术。

中国古代的学校有私塾,书院,也有官学等。 校(英文:School;Educational institution)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夏商,称“庠、序”。西周称学校为“辟雍”,是少数奴隶主贵族读书的场所。也有称学、校、塾的。在开始产生时并不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兼为习射、养老的场所。西汉时学校分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设太学,是国家最高学府,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地方上置学宫。唐时代办学达到古代极盛时期,学校分类更细,明清时的学校基本是承袭隋唐的,但由于科举制发展,使学校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和装饰品。清末,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称学校为学堂。到1907年,新式学堂遍设各地。

辛亥革命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代始有太学 中央所设谓之学 地方所设谓之校 这莫来的

搜索更多有关“学校的来历有哪些?关于学校的来历”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