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美食>正文

传统手艺地方特色美食馓子,你们是否想起家乡的那口

人气:267 ℃/2024-02-04 11:35:31

油馓子,也叫麻花,家乡人叫油馓子。酥、脆、香,吃在嘴里象吃瓜子。米汤清淡,主要是小米、扁豆、用沙锅熬成的,呛焦了的大葱,风味独特。砂锅,木勺,古色古香,别有风味。一个大海碗,抓几把油馓子折断,浇上扁豆米汤,一道“民勤名优吃”——米汤油馓子就成了。

这道小吃的制作过程再简单不过,但回味在汤,所以米汤可以随意加,包你吃够,这是民勤人的豪爽。第一次吃米汤油馓子,是1.2元一大碗的时代,今年回家,在民勤这种小城里,一大碗的价格也跨过了5元关,但是加米汤从来不要钱。

提起米汤油馓子,必提因祖辈几代人以卖“米汤油馓子”而成名的“王米汤”。据说吃过“米汤”的在兰州、西宁等地的老人们,只要儿女们来民勤,都再三叮咛回来地带上些“王米汤”的米汤油馓子。

“王米汤”的米汤不仅有味道,也是有性格的。

每天早上6点半,支起几张露天小桌子,“王米汤”和老伴儿就在广场路口边一块坑坑洼洼的巷口开始卖米汤。“王米汤”老两口配合得很好,“王米汤”是老板,负责舀汤,老伴儿给他当服务员,收拾碗筷和结账。据说,“王米汤”每天炸多少油馓子,熬多少米汤,收了摊准能说个八九不离十,要是哪天老伴儿不小心找错了钱,非挨骂不可!

“王米汤”的油馓子是特制的,算是“专汤配专馓”。有一次民勤宾馆的餐厅专来“王米汤”这里买给外地客人吃,不知是否起了口角,最后赌气只买了米汤,没买老王的馓子。结果,自己的油馓子泡在老王的汤里,一点没了酥脆劲儿,失去了食物应有的口感,好像整碗小吃都丢了魂儿,搞得客人很不高兴。

“王米汤”的功效不仅是裹腹,于我,更像是成长的参照物。

自己从刚开始两手端不住一个碗,让老两口帮忙,逐渐变成“双碗齐下”,帮慕名而来的朋友端汤;从刚开始逢人就叫“叔叔阿姨”,逐渐自己也变成了小孩嘴里的“嘟嘟”,把摸头喂汤的“传统”继续传下去;从喝汤时紧张地用左手捏着裤兜里的第一封情书,到不愿理会微信里“咚咚咚”的催命铃声,想想“左手摸右手”的婚姻生活还真是不错,至少摸的是暖暖的手,不是烫烫的手机。

在老家,小孩被吓了,一般都会让大人用“急急如律令,三魂上身”之类的句子叫魂儿。可放在我身上,光叫一下是不管用的,必须来一碗“王米汤”的米汤油馓子,压惊。我总觉得听着自己咬麻花那口“嘎嘣脆”的响声儿,有种双脚着地的踏实。而把米汤灌进肚子里时,是一种带着咸味儿的醉意。

前几年,一度连续两年过年都不在家,第三年实在忍不住了,发了这么一条微博,而配的图就是“米汤油馓子”:昨晚小年夜,今天立春,年味愈浓。临睡前,刚放假回家的妹妹发微信说起了大早,要去吃各种家乡小吃,我无奈地让她替我多吃点。这是最近几天内第四次说这句了:“替我多吃点”。我们总想“回家”,可拆分两字,家其实总在心中,有人在就有家。那回什么呢?我想是回“味”,酸的甜的辣的,那份喂你长大的。

当然,那口汤里不仅有曾经的自己,也时常回味起一些那时的人。

比如一些曾经顺带替我掏钱的老街坊们。他们当中,有的再也吃不动馓子,甚至有的,永远也吃不到了。这些年每次回家,总会听到母亲又去了哪家街坊的白事的消息。因为母亲总是吃不惯白事的饭,觉得难受,饿了肚子免不了抱怨几句,“还不如吃一碗米汤呢”。

在帮我付钱的这些“款爷”中,有一位被人们称为“老逗”的中年人,我的街坊之一,让我印象很深。他身材中等微胖,罗圈腿,操一口当地一个县里的方言,笑起来眼神儿“一线天”。为什么如此关注他,一个是他声儿大,一个是因为他有讲不完的笑话,所以“一线天”这种自然景观出现的次数也因此增多,成了食客眼中的热门景点。他的笑话种类很多,有时政类的,比如“某前总理的头像石头”;有生活类的,比如“爷父俩叨骂儿媳妇做的拉条子像裤带”;有地域类的,比如“南城门广场的四根顶球的柱子代表四大班子”,我可能今天这么爱看新闻,说话爱贫,说不好也间接受他影响。

还记得小时候,我在米汤摊上老碰到他,有时是他宿醉来喝米汤醒酒,有时是他和哥们弟兄“抓大头”打赌请客,不管怎样,他的大嗓门和方言段子一到,现场准high。当然,我最high的是每次碰到他,准会给我和小伙伴们掏钱。其实听“王米汤”说,他只是个旁边公司的小职员,工资还不及“王米汤”的五分之一,可就是喜欢孩子。现在想想,曾经和小伙伴也一起说他“大傻帽”,觉得有点对不住他,但我相信他不会计较。

唯有一次,逗爷没有替我和小伙伴付钱。那次他吃着吃着,突然在电话里骂了起来,现场认识他的几个“食友”也是感到诧异,我们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逗爷了,一个瘦高的年轻司机会经常把车停在路边,来买两份米汤油馓子带走。到最后一次见到那个司机时,我鼓起胆子问过一句“逗爷呢”。司机边吃边告诉我,逗爷高升了,但孩子得了种缠人的肿瘤,总是好不了,挺急人的。我当时突然想把之前逗爷请我吃的钱全部退给他,可后来,连那个司机也再没机会见过。

今年过年,我特意早起,选了我高中吃早餐的时间去了“王米汤”的摊子,想矫情地再体会一下高考时的“夙兴夜寐”。在月色扔浓的清晨,“王米汤”的手,斟舀着米汤,一又三分之一勺,快速而准确。奇怪的是,我竟然仍然听得见“老逗”在小吃摊的笑话声,寂寥却爽朗。

再看看老王家成堆的馓子,每一根,每一个之间的交错,都仿佛经纬线的穿梭成永不消失的记忆。那些来来往往的线条,看起来错综复杂,只有会吃的食客才知道,每一口咬下,其实都软硬对位,秩序井然。

搜索更多有关“传统手艺地方特色美食馓子,你们是否想起家乡的那口”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