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有四季,闲谈千字文

人气:491 ℃/2024-01-26 08:51:33

前两篇文章我们解析了《千字文》开篇的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宇宙诞生有了天地时空,日月星辰规律运转,于是,影响着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气候变化、四季推移的自然规律。

这两句话虽是简简单单的日常用语,但来头也不小,仍然是引经。 "寒来暑往"四个字出自《·系辞下》:"寒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而岁成焉。"我们说中国文字很妙,寒来暑往,把"来"和"往"摘出来组在一起就是"来往",又是一个动态,寒暑的循环往复,一年又一年。"秋收冬藏"则省略了前一半,《荀子•王制》里的全句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都同样讲四季"春生夏长" 之后才有"秋收冬藏"。

迎春花

在地理课学过地球除了自转还绕着太阳公转,轨道是椭圆的,称黄道面。但是地球的自转轴并不是垂直于黄道面,而是有一个23.5 度的夹角,这样就使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时出现日照距离和时间长短不同,产生春、夏、秋、冬四季明显的气候变化。

简单来说,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北半球当日为"夏至" ;太阳南移到赤道的上空时,就是北半球的"秋分" ;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北半球当日为"冬至 ",当太阳向北移到赤道的上空时,就是北半球的"春分",我们中国古代先民很早就熟悉和掌握了这个规律,从而定下"双至",然后定"双分"。总体来讲,夏至那天,正午时分在地面上立一根杆子,杆影是一整年中最短的时候;冬至那天,到正午时分也在地面上立一根杆子,杆影却是一整年中最长的时候。

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从第一个冬至算起到次年的冬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刚好一年。把这一年分为12等分,这12个点就叫"中气",再把中气间平均分,得到的中点叫"节气"。12个中气加12个节气我们统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训》,我们来分析一下,根据不同含义可以归于四类:

1. 表示寒暑变迁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2. 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3. 反应降雨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4. 标示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二十四节气

我们要注意,冬至和夏至在中国历法里非常重要,是24节气的最根本的基石,尤其是冬至,最早夏历建制的时候冬至所在的月是正月,到周秦时代还是以冬至日作为岁首过新年。虽然现在新年改到春节,还是有句话叫做“冬至大如年”,来历就在此。另一对重要的节气就是春分和秋分,后话再续。

讲清楚节气的来历,就知道地球上的冷暖跟太阳的照射有关, 一年寒暑的变化中,地球本身也又一个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的过程。夏至一阴生后,地球经过前期发散热量,内存不足,开始漫漫地吸收热量,到冬至吸收到地心达到极值,热量爆满就开始漫漫向外释放,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冬至一阳生",《易经》里也是这么记录的。我们说《易经》是哲学也是科学,讲的是规律,其来历也跟天文息息相关。下面这幅图,从圆心往外看, 对应每一个月都有一卦,对应夏至的是姤卦,姤卦外面五爻都是阳,最里面是阴,所以"夏至一阴生";对应冬至的是复卦,复卦相反,外面五爻都是阴,最里面是阳,所以"冬至一阳生"。

八卦与二十四节气

这一规律不光是指自然界的作物要秋收冬藏,运用在中医养身中同样指导着我们人体要讲究四时阴阳、协调平衡、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冬至开始,人体的阳气也和大自然一样,开始重新吸收能量,开始重新生发,我们中国人传统冬至进补,就是因为随着阳气回升,人体机能开始增强,补品吃进去容易吸收。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晚睡早起,冬天收敛些不能太发散。我们从小夏天贪凉吃冰,老人都不让吃,说夏天得喝热水,反而冬天身体内里热的时候,可以吃些凉的,这跟进水冬暖夏凉是一个原理。

冬至

我们中文很有意思,往往简单的词里面含着很丰富的的意思,有句话叫做“数九寒天”,数九就知道最冷的天。从哪里开始数?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天气就暖和了。最冷的是哪个“九”呢?每年从“三九“开始进入最冷的阶段,到”四九“冷到巅峰,“五九”开始回转,直到九个九数完。至今中医院每年冬天都会出滋补膏方,叫“冬补三九”,对应的夏天会告诉大家冬病夏治“三伏贴”。

数九图 文字

冬日寒冷,古人还有一套好玩的小游戏来“数九”--填九九消寒图,有文字版的也有绘画版。文字版的也称“写九”,在九宫格里有九个字,每个字都是九笔,每天去添一笔,填完就春回大地了。玩得比较雅的叫“雅图”,先描好一幅九朵寒梅的图,每朵梅花有九瓣,一天去填一瓣儿花,待上满颜色春也归。

九九消寒图

最后我们回到"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八个字,老祖宗们真是非常智慧,把天地运行的规则归纳总结成天文历法,融合四时耕种、生活习俗、人体养生、乃至行事法则和哲学。鬼谷子所说的“持枢”,原理也是出于此,讲求顺应天道自然,掌握行动的关键,不要倒行逆施。

搜索更多有关“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有四季,闲谈千字文”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