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绿色建筑产业经验交流:首期新材链沙龙在成都顺利举行

人气:167 ℃/2024-05-08 22:27:33

4月26日,“新材链 助力绿色建筑”第一期沙龙活动(以下简称新材链沙龙)在成都举行。

本期新材链沙龙由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监督服务站指导,成都市节能及新材料产业协会主办,成都优筑良品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筑蜂网承办。沙龙聚焦“楼地面隔声保温行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方向”,吸引了国内建筑设计单位、楼地面隔声保温材料企业及上下游产品企业、行业专家、主流媒体等各方代表参与。

“新材链 助力绿色建筑”第一期沙龙活动现场

沙龙上,中建西南院、四川省建科院、四川省建筑设计院、基准方中建筑设计院、中国五冶集团、成都城投、成都经开国投集团、成都优筑良品、龙蟒新材料、华西绿舍建材、绿居天海新型建材等绿色建筑领域的专家、设计施工人员,以及建筑新材料企业高管,纷纷围绕楼地面隔声保温的基本原理、楼地面隔声保温浮筑构造的设计运用、不同楼地面隔声材料的性能与优缺点、对楼地面隔声检测的依据方式与评判方法等行业的痛点、难点,从不同角度发表了精彩观点,为成都楼地面隔声保温行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聚智引领、形成共识、共同作为、共赴美好等建言献策,为成都楼地面隔声保温行业可持续、高质量稳健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成都市节能及新材料产业协会专家总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韦延年作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公布实施,对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起到了严格的规范和指导作用,也对隔声材料的生产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筑楼板因撞击声引起的噪声是使用者最为敏感的室内噪声源,也是建筑声环境设计中要解决减少噪声干扰的一个重要方面。”沙龙上,成都市节能及新材料产业协会专家总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韦延年作《群策群力,求真务实 推进楼地面隔声保温工程的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发言。据他介绍,改善建筑楼板撞击声的途径有三:一是在楼板承重层基础上铺设如地毯类的弹性饰面层材料;二是在浮筑层与承重层楼板间配置弹性装置;三是在楼板承重层下吊顶有弹性连接的顶棚。目前,进入建筑隔声的材料多种多样,有卷材、板材、砂浆、现场发泡浆料和保温隔声砖等等。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隔声保温材料,都应针对阻隔建筑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的标准规定提出与之相关的性能指标,规范其在楼板隔声保温工程中的构造做法、施工技术及检验规则。已颁布实施的现行有关应用技术标准,应通过对《标准》的宣贯和解读使之求真务实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他最后表示,“推进楼地面隔声保温工程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长期坚守”——科学领域的根本创新,来源于一群人的长期坚守。没有一群人的长期坚守,要取得一项研究成果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是不可能的。要推进一项技术工程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一群人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坚持不懈。

“成都绿建哥” 赵东亚作分享

“‘浮筑构造’就好比‘夹心饼干’,它的上、下层分别是相对坚硬的细石混凝土或石膏自流平保护层和混凝土楼板,中间层是比较柔软富有弹性的交联聚乙烯等保温隔声层,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当有外力撞击保护层时,撞击声能量将依次从保护层往下传递,由于中间夹层是一种具有弹性的材料,可以通过一定幅度的收缩共振将撞击声能量的大部分在传播过程中吸收掉,从而对固体振动传声起到阻隔作用。”作为拥有近30年绿建设计经验的行业人士“成都绿建哥” 赵东亚在沙龙上形象地介绍了“隔声保温的原理”。他表示,建筑设计师应主动去了解学习掌握材料的性能特点,选择保温隔声均合格的材料;同时,设计师应采用合理的“浮筑构造”系统,并对特殊部位的声桥进行节点设计。只要做到了这两点,就为项目的施工创造了较好的先决条件,为项目的完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南艳丽作分享

“提到噪声,上下楼的噪声问题一直是困扰住户的痛点问题,这一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做浮筑楼板系统。”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南艳丽在沙龙上一针见血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目前市场上浮筑楼板系统普遍采用的是保温材料或隔声垫 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工程中普遍存在面层开裂、验收交房困难、隔声量不达标等问题,尤其是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项目,分户楼板除了隔声还有保温要求,一定厚度的保温材料或隔声垫对面层的要求更高,开裂的问题更为突出。

“如何解决以上行业痛点和难点呢?”南艳丽介绍,首先,设计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节能、隔声要求选择相应的构造体系,诸如清水房、普通精装房和地暖精装房,当精装房结合饰面层系统考虑时,可有效节约层高,保证隔声效果。其次,现有标准体系中的浮筑楼板系统在实验室测试、打样环节各项性能基本能够保证质量,然而在工程项目中应用时,极易出现质量问题,这与材料本身性能的不稳定,以及工程现场粗放型施工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在原材料生产和施工工艺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最后,检测和验收标准是推动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将“勘察-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形成一个闭环管理,才能有效地推动楼面隔声保温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能环院绿建中心高级工程师于佳佳作分享

“统一保温隔声材料性能指标,规范我省围护结构保温隔声系统设计、施工、验收,避免同种产品不同检测机构差异化大、技术的不规范带来的开裂等问题,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依据。”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能环院绿建中心高级工程师于佳佳详细介绍了楼板保温隔声行业标准的相关制定情况。她介绍说,目前,国家没有关于楼地面专门的保温隔声技术应用标准,国内仅也仅江苏、安徽、上海等7个地区发布了楼板保温隔声相关技术标准。楼地面保温隔声目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选择的产品少,无法为设计、施工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往往保温性能好的材料隔声性能差,市场上多种多样的保温隔声材料尚无相关标准和施工验收技术标准,甲方和设计人员无设计选择参考。绝大部分保温材料技术标准仅用于外墙或屋面;缺乏声学指标或声学指标不能满足要求;做法不规范,出现开裂现象;各机构检测结果不统一等问题……因此,《四川省民用建筑保温隔声工程应用技术标准》于2020年12月立项。相信有了标准的规范,将会促进保温隔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副部长、技术中心主任廖兴国作分享

“房地产市场逐渐向着高质量高标准迈进,随着日渐完善的建筑能耗标准和逐步建立的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越来越多的建筑有了更高标准的轻量化、绿色化要求以及严苛隔声保温需求。”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副部长、技术中心主任廖兴国在沙龙上如是说。他表示,隔声仍需从结构角度入手,明确其建筑设计结构中结构刚度对隔声效果的影响,首先优化结构设计。然后,再分析不同隔声材料力学特性,进一步开展多物理场(不同温度、不同声场)的隔声理论仿真分析。其次,依据仿真分析的方案与结果,正确参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开展现场测试。保温设计首先应正确获取保温材料自身的力学特征,然后基于建筑结构开展温度场的仿真分析,然后可以开展缩小比例的实验测试,最后开展原比例现场测试。

成都优筑良品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帆在沙龙中作案例分享

沙龙现场还开展了自由互动交流会。作为较早从事楼地面保温隔声板材研发生产厂家,同时也是《四川省民用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声工程应用技术标准》的参编单位,成都优筑良品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帆在沙龙中作推介,并进行了运用案例分享。该公司研发生产的聚乙烯(EVA)隔声保温卷材是新型隔声保温绿色节能建材,目前已获得11项专利,有自己的产品图集和团体标准,产品结构非常完整,技术应用非常完善。秦帆中表示,希望借助“新材链”活动的“溢出”效应,进一步扩大与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商的合作交流,让隔声保温卷材走向更大的市场。

沙龙中,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三院绿建节能设计师苏锋波、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三部副总建筑师何之豪、成都城投土地整理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俊、四川省滨水城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策划设计部副部长康开发、四川龙蟒新材料有限公司市场部总工程师郭钦、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装配式营销部经理蒲开良、四川绿居天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满春等专家及行业人士分别就保温隔声设计、施工环节等进行了分享交流。

据主办方成都市节能及新材料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材链”沙龙既是成都建筑新材料企业“走出去”的平台,也是行业了解成都建筑新材料的“窗口” 。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研究绿色建筑行业发展趋势,通过搭建“新材链”服务平台,为成都市新材料企业提供共同探讨产业发展趋势和合作的机会,及时向政府反映企业需求,积极为政企合作、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促进成都建筑新材料企业与成都市场的深度合作,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推动产业快速发展、集聚成势。下一步,协会将继续围绕“助力绿色建筑”陆续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沙龙活动,打造“绿色建筑与新材料”融合创新生态,助力成都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会嘉宾也一致希望以“新材链”活动为纽带,******更多行业专家、设计院所、房地产商以及建筑新材料上下游产品企业,共同助力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推动更多资源聚焦“绿色建筑”,构建良好的行业发展生态,在绿色建筑赛道上实现共识、共创、共赢、共享。

搜索更多有关“绿色建筑产业经验交流:首期新材链沙龙在成都顺利举行”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