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母婴>正文

宝宝有必要读早教班吗?要不要给孩子报早教班呢

人气:421 ℃/2024-03-30 01:18:28

什么是“早教”?

国外没有“早教”一说,原本的英文词汇字面意思是“早期发展”,只是中国人把它翻译成了“早期教育”!早期发展是指在孩子特定阶段需要的生理、心理的发展需求,如何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指导和训练。而到了国人这里,父母们考虑的是“该怎么给孩子上课呢?”

欧洲有些国家禁止在孩子7岁之前进行学前教育!他们让孩子在玩耍中自己去体会、学习。但是亚洲人的教育理念则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在现有的国情下我们割舍清楚似乎并不容易,但是我们还得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即使做不到不教育,我们也要做到让孩子在“玩中学”,而不是“先学再玩”。

崔玉涛曾经谈过:如果让孩子上早教的话,上之前必须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喂养的基础、运动能力发展的基础、安全依恋的基础、表达能力的基础。在这种条件前提下,孩子需要更丰富多彩的生活去刺激他、去满足他,这时候我们再去探讨早教话题,则是比较有意义的。

为什么让孩子上早教?

早教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对孩子,早教的目的是满足他的社交需求;对家长,参加早教是为了学习如何自己给孩子进行“早教”。

孩子大了,他需要跟别的孩子接触,满足他的社会性需求。很多父母都会说我每天都会带他去小区花园里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周末了还会带他去儿童乐园玩,跑跑跳跳的又锻炼身体,累了回家吃的好睡得好,还有的说我经常带孩子去串门儿、认识认识叔叔阿姨们,这样不就满足了他的社交需求了吗?

但是你会发现,你带孩子出去,孩子大多数时候还是自己玩,或者是要找大人,拉着大人一起玩。当孩子之间因为互动而可能发生冲突的时候,大人为了避免升级就会制止、干预,安慰孩子或者带孩子离开。其实这种形式的玩耍无非是孩子换了个地方自己玩、跟你玩,根本算不上社交。

我们带他去上早教课,就是让孩子在有老师带领和指引的环境下和其他的小朋友互动,在互动的基础上锻炼与别的小朋友接触、交流、沟通的能力,提升他的社交能力,满足他的社交需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不要参与,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引下独立自主的去解决问题。

孩子的智力是随着动作发展的,孩子的心智是随着游戏发展的,孩子的社交是随着共同游戏和参与互动发展的,孩子的人格发展又跟社交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要选早教的话,一定要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这样大人才能做到“放手”,让孩子独立探索和实践。

父母选择早教课,尽量要选择对孩子安全的环境,即使是一周只有一堂或两堂课,最好也要选择固定班级、固定老师、以及固定的同学,让他在这个环境下感到安全放松,能够放得开。大人只需要静静地观察孩子的成长和变化就行了,让孩子自己在活动中跟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提升他的社交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大人怎么学呢?大人要会观察,观察老师是怎么样给孩子上课的、上课内容是怎么设计的、用了什么样的道具、用了哪些素材、是怎么去引导孩子的、音乐是怎么配合的;学会了之后父母需要实践:如何在家创造早教的环境,如何按照老师的方式方法调动孩子的五感积极性,如何做到全心的陪伴。要把早教中心的创意和点子实实在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用到自己和孩子的互动和连接之中。这样才能学到早教的精髓,才能更有意义。

尤其是英语早教,每周一到两个小时的英语课,连“磨耳朵”的目的都达不到,回家以后,大人一定要在上课的基础上继续复习。即使你的英语不是很好,那也没关系,那就把老师上课的内容拿出来复述,一遍又一遍的说,起码让孩子把这些上课的东西在这一周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练习,不断的重复。否则的话,上完课结束回家,下次上课之前基本全都忘光了。大人不断的和孩子去复习上课学到的内容,甚至在自己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我们早教课交的钱才没有白花。

不同年龄段的早教区别

  • 一岁以下

一岁以下关注感官的刺激。给孩子做抚触,给他做全方位的感官练习,让他了解自己的五官和四肢,让他自己的肢体和外界有更多的感知,比如亲子瑜伽课。母亲带着孩子参与,更多的是亲子之间的互动,增加母亲与孩子的连接。

但是很多的时候,一岁以下的早教中心是很难甄选的:忽悠成分多,有科学依据或理论实践水平的少,甚至有些此类早教中心会和医院相“勾结”,刺探到你的个人信息,有针对性的诱使你去学习,大家必须擦亮眼睛。

  • 1岁到2岁

一岁到两岁的孩子,已经初步有了社交的需求。这个阶段孩子有了一些自我意识,也对自己的物品有一定的占有欲。他能走能跑,能跳能爬,各方面的能力都已经发展起来了。这个阶段我们常发现孩子突然开始认生了,一碰到其他人就会抱着妈妈不撒手。这时候选择早教,首先要注意环境的安全、舒适、轻松、熟悉,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样最好是固定的班,固定的老师,固定的同学,让他能够放得开。

其次,一岁到两岁之间的社交需求还是比较少的,这个年龄段的早教课父母也可以跟着,所以关注一下他与别的孩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就可以了,给他们一个正确的指导。在这个年龄段,要多强调孩子自己对物品的所有权,充分练习情绪和自我意识的表达。

  • 2岁以上

两岁以上的孩子,社交活动的需求已经很明显了,他的眼界变得开阔,开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精力又极其旺盛。这时候孩子跑跳走都不是问题,所以他的活跃度非常的高,要适当的选择一些跟体育活动相关的,让他充分发泄多余的精力。要多让他进行实践,参与不同的活动,在各个早教之间进行体验,让孩子看看什么样的课程他更喜欢,他更有兴趣参与到哪项活动里面,最后再有针对性的去给他报课。

如何选择早教中心

  • 多体验

很多早教中心都有体验课。你只要给他们打个电话,或者拜访后预约登记一下就可以参加。麦芽在没上幼儿园之前参加了很多早教中心的体验课,各大早教中心都去过了,有的还不止体验了一次。不同的早教中心,甚至同一个中心的不同的老师,区别都是很大的。所以要实地考察,看一看他们的形式是什么样的。有些早教中心上课的内容宣传的很好,但是去了之后发现根本不适合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也没有办法接受这种早教方式,回家不可能跟孩子去复盘实践的,就果断的放弃。

  • 多了解

了解早教中心的背景、口碑、活动,通过网络、微信群的方式跟其他的父母多聊聊。如果费用过高的话搜索一下有没有转早教卡的,可以把成本降低。

  • 看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没兴趣,你带他去上课,不管从时间还是从金钱上来说都是浪费。只有孩子有兴趣了,愿意参与其中,那么你回家再对他指导,他才愿意配合你做这件事情。

  • 看老师

虽然早教中心老师不像幼儿园老师那样每天都要接触,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教学的方式、老师的耐心、老师对孩子问题的处理方式,父母都必须关注,甚至可以和幼儿园老师的素质要求进行对比。不合适的老师,让孩子有了负面的情绪,还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兴趣。

多体验、多了解、看兴趣、看老师,这是选择早教的一个前提。但是不管怎么选,早教课结束后,家长和孩子都要有收获才算“值”。

父母给孩子选择早教,初衷都是让孩子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能够通过早教在父母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去帮助孩子。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最好的教育还是来源于家庭,家庭能够带给孩子安全、兴趣和持续的成长能力,因此父母也要不断地去自我学习,学习去如何帮助孩子在家实现这种最大的教育效能。

如果不上早教呢?----那也没有任何问题!

父母用心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早教!给孩子开辟一块专门的游戏场地,给孩子布置一个读书角,在家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做游戏。即使只有1、2个小时高质量的陪伴,都对孩子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所以,无需纠结!

作者简介:麦芽爸爸,曾经的互联网精英,现在的全职奶爸。因为兴趣,成为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因为对孩子的爱,成为了正面管教的践行者,希望能在这条并不平坦的路上,和孩子一起成长。如您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评论、收藏和转发,如需转载,请和本人联系。

搜索更多有关“宝宝有必要读早教班吗?要不要给孩子报早教班呢”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