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民俗>正文

西安十八寨古村 揭密十里铺村古村村名来历

人气:209 ℃/2023-12-12 10:09:14

击点蓝字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十里铺村

十里铺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是连接中原、三晋的桥头堡。全国铁路大动脉——陇海铁路、西康铁路及高架快速干道,均从境内通过。西安火车东站地处境内,是西安主要货运站之一。西临高速公路由十里铺直达风景名胜区临潼。310国道横贯东西,华清路、酒十路、长乐东路、长十路、米秦路畅通无阻,村村相连。2012年,805户,2033人,4个村民小组。村中以马、程、齐三姓为主姓,其次有王、闫、解等姓。

十里铺, 据无量庙碑记, 唐贞观年间(627—649),因东临浐河设驿站,名为浐河铺。铺,古义甚多,宋时始称邮递驿站,宋后,则称“铺递”。元代其制更严,州县凡十里一铺,大事遣使驰驿,小事文书由铺吏传送,明清因之。今地名十里铺、二十里铺即其遗迹。另,清人黄六鸿《福惠全书》三十《庶政部申饬铺递》记述:“夫铺递设,盖以供送各衙门之公文者也。由本州县申报上司之文,其在中途,由彼省传送邻省,及京都院之文,每昼夜须行三百里。凡所到地方,即为前送,如有稽迟擦损,定行查究,自定例也。”由此可知,今东十里铺即为宋后长安城东门外十里处的一个邮递驿站,十里铺故此得名。

农业合作社时期,村里以粮、棉种植业为主,土地总面积约为1800亩。1984年土地分配到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1986年自来水全部入户。1991年村内道路全部硬化。2007年改建卫生公厕6个。

新中国成立前,以槐、椿、榆为住宅周围主植树木,田间地头以白杨、槐为多。2005年,十里铺街道东部开发建设的浐河碧水工程,以“绿色风景”为主题的生态再造工程在黄土地上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人居住的绿色城市。

十里铺地处城乡结合部,村民多以房屋出租、运输和承包工程为主要经济来源。1990年,人均年收入已增至1300元左右,以后逐年增加,至1995年,人均年收入达到1800元,2000年人均年收入达到2000元。村民生活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1956年,建立党支部,1992年,村民委员会由村民选举产生。两委会通过加强村务民主管理,发展村级经济,为村民办实事,全体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两委会非常重视村民子女教育,加强村小学管理,加大对学校投资,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办学水平。从1993年起,村里设置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考入国家重点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者,奖励2万元;考入省级重点大学(一本院校)者,奖励1.5万元;考入省级大学(二本院校)者,奖励1万元。

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混凝土路总长为36公里。自来水全部入户,卫生公厕6个,排水管网1300米,村民多功能活动场地200平方米,安装有线电视入户。2006年,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户达100%,参保人数达100%。

农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1994年,组建了女子秧歌队、腰鼓队,积极组织参加西安市乡镇文艺会演。2002年,在全市腰鼓大赛中荣获第二名。2003年,又组建了秦腔自乐班,村民们自愿参加,丰富业余生活。2005年,参加了陕西省电视台“秦之声”自乐班擂台赛,获得了优秀奖。

2006年2月,十里铺广场建成,位于十里铺村东,浐河西岸,西临高架桥与华清路交接,占地14.72万平方米,是西安最大的广场,广场绿化面积达78%。供居民休闲游览,体味小桥流水、花草林木、蓝天与碧水、草坪与石景,小径与树丛的盛景。园中有供游人活动、观赏的小广场、观景台、荷花塘。

搜索更多有关“西安十八寨古村 揭密十里铺村古村村名来历”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