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心外无事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心无外物,心是宇宙心外无物

人气:229 ℃/2023-12-05 20:57:58

雪松

心无外物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要想远离世俗,就要修身养性,心中空明,不被外界所干扰,真正达到净心的境界。而在平凡的生活中,对身边的事不要过于执著,只要认真过好属于你的每一天就足够了。

起源于嵩山的禅宗,主张人生在世,不要被世俗中的七情所染,虽然在世,但要保持本有的空心,以空心入世,虽入世而不觉入世。

无论你的心迹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而这里的无心迹,并不是具体时空的“无”,而是超越了“有”的具体性的无。

六祖慧能出身贫寒,无钱读书,只字不识,但却恪守孝道,每日上山打柴养活老母。

一日,他在打柴回来的路上听到有和尚在念经,于是驻足倾听。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话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和尚看在眼里,便告诉他这是金刚经所载,弘忍禅师正在讲授金刚经,教人见性成佛的道理。他听后决定出家,带上老母来到了嵩山。

初来乍到,他只能每日在米房舂米,但却不忘暗中修行。日久天长,他终于领悟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就是“一切存在皆不离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弘忍终于知道了慧能的求道之志,于是将他叫到自己的房中,告诉他:“不知心,学佛无益,看清此心便为佛。”慧能听后更加用心修行。

有一天,弘忍禅师对弟子们说:“我将不久于人世,想把禅法传给你们其中的一位。谁能够把自己的悟境用偈语表达出来,且能切中禅之精髓,我就将禅法传授与他。”当时弘忍弟子八百,却无一人敢去做偈。后来弘忍的一位高徒神秀终于想出了一首偈子,于是写出来贴在了禅壁旁边:“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偈中有着浓厚的儒家适用思想。此偈一出,众人交口称赞,连弘忍看后也表示赞赏。

但是慧能却说:“神秀的偈子虽然点到了真实,却仍称不上绝好。”

大家对他的评语不以为然,因为神秀既通内外之学,又常代弘忍讲道,威望很高;而慧能只不过是一介樵夫,舂米小僧。大家都用鄙夷的眼光看着他。

慧能见状立即和韵做偈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偈中融入了浓厚的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

众人听后大吃一惊:想不到小小舂米僧,竟然一语道破禅之天机。最后弘忍禅师把禅法传给了慧能。

“本来无一物”这就是禅宗的智慧,“有”无论多好,总有缺点,因此都不可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最好的只能是“无”。达到“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完成了从人性向佛性升华的过程,而佛性,就是超越人的一切具体性的本真人性。心无外物,一身轻松。

“心无外物”:出自宋代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基础上提出的,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搜索更多有关“心外无事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心无外物,心是宇宙心外无物”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