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现在武汉女子监狱怎样 没想到你还有这样温暖的一面

人气:413 ℃/2023-11-30 02:56:04

女性服刑人员,在心理、认知、情感等各方面都更细腻且丰富。因此,对女性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也要格外注重因人施教、正向引导。近年来,在湖北监狱系统推进“新时空·新文化·新人生”监区文化品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武汉女子监狱针对女性服刑人员特点,积极拓展教化新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改造效果。

亲情帮教暖人心——

服刑母亲与儿子签订“学习协议”

“你要好好学习,争取期末考到班里前几名。”

“妈妈也要好好学习,自学考试都要通过呀。”

去年六一,在女子监狱服刑的余可琪和9岁的儿子签订了一份特殊的“协议”——共同努力达成目标。

余可琪今年36岁,2013年因销售假药罪被判有期徒刑15年,同案犯的丈夫也被投入另一所监狱服刑。

“我一开始不知道卖假药的法律后果有多严重,觉得赚钱快,就停不下手了。”余可琪说。

开始服刑时,儿子才不到3岁,余可琪把他托付给家中老人照顾,但仍然日夜惦念,经常愁眉不展。

一监区副教导员密娜注意到了她的情况,鼓励她把心里话都说给孩子听。

于是,余可琪开始每个月给儿子写信,告诉他自己在狱中的生活,希望他长大后能正视母亲的情况,避免产生自卑情绪。

孩子日渐长大,也开始往监狱写信,和母亲谈心。在监狱开放日举办的“小手拉大手”亲情帮教活动中,余可琪看着懂事的儿子,颇感欣慰。

为让服刑人员能够提升自我,便于出狱后回归正常生活,女子监狱多年来一直坚持组织服刑人员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邀请高校教师进监辅导,购买考试教材等,鼓励服刑人员学习文化知识。

“她以前就受过高等教育,如果在监狱里能坚持学习,将来一定能自食其力。”密娜说。在监狱民警的鼓励下,余可琪也报名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儿子得知后,与她立下了“誓约”:母子俩都好好学习,达到各自考试的目标。为了这个约定,余可琪利用休息时间积极自学,陆续通过了13门课程考试,顺利拿到了本科文凭,还准备继续考取另一个专业。

余可琪说,服刑这几年,她学会了敬畏法律,也想清楚了今后的路要怎么走。“出狱后,想把学会的东西用到正道上,好好生活,给孩子做个榜样。”

文化滋养润心田——

监狱里的文艺骨干终于又笑了

“手举高!肩膀端平!”

休息时间,陈月清带着同监区的几十号人,在广场上站好队形,喊着口号开始了训练——她们正在准备监狱11月底举办的广场舞大赛。

陈月清声音清亮、动作灵活,是监区的文艺骨干。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没想到在监狱里实现了‘梦想’。”陈月清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20多岁的时候自己活泼爱玩,交友不慎参与了贩毒,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刚开始服刑时,因为不适应严格管理的监狱生活,每天郁郁寡欢。没过多久,一监区监区长倪君找到她,问她想不想加入监狱艺术团。

监狱也有艺术团?陈月清怀着好奇答应了。

“每个服刑人员性格都不同,像陈月清这样开朗爱笑的,多参加文艺活动,既能发挥特长,也能缓解压力。”倪君解释说。

“刚进艺术团,老师说跳舞时要微笑。”陈月清回忆,那时候她心情郁闷笑不出来,就天天对着镜子练习,想挤出笑容来。

后来,她学会了很多舞蹈动作,还懂得了编舞和排舞,经常组织大家参加文艺表演,从排练到上台,一切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感觉像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现在跳舞时,我终于可以发自内心地笑了。”陈月清说。

该监狱构建起了民警主导、服刑人员广泛参与的文化改造工作机制,通过举办“放歌新时代起舞迎新春”联欢会、开展队列会操评比等活动,让服刑人员成为文化改造的“主力、主编、主创”,积极主动地发挥个人优势,让监狱生活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倪君介绍,每个监区都根据不同的花语选出了各监区之花,有的是象征温和、美丽的海棠花,有的是代表理想、谦让的山茶花……各监区服刑人员都自主设计了监区之花的形象logo,按照花语的指示努力改造,共建“花香”监区。

心理矫治解心结——

“犯错的人”也要学会抬头向前看

初见汪君莱,她微低着头坐在记者面前,双手牵着衣角,有些局促。

这个柔弱的广西女子,幼年时家庭条件不好,母亲早逝,父亲再娶,最亲的两个姐姐又相继外出打工。如此成长环境,让她缺乏安全感,性格变得内向。

后来,因为在感情中受到伤害,她一时激愤犯下重罪,被判死缓,来到女子监狱服刑。

“她非常敏感,不太愿意对人打开心扉,把情绪都累积在心里。”七监区教导员胡晓平说,汪君莱在监狱里过得克制而隐忍,除了生活必备品外,从不购买其他物件,极力不想给家里带来更多经济负担。

2016年,汪君莱生了一场病,痊愈后回到监狱,发现自己很久没有接触劳动生产,手艺生疏了许多,和其他人比起来进度更是落后不少。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压力,使她几乎崩溃。

好在胡晓平发现及时,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她仔细研读了汪君莱的卷宗,找到案件当事人了解情况,还查看了汪君莱的日记,通过心理学分析发现,汪君莱内心其实很热爱生活,她向往美好,却又因为现实的遭遇而心灰意冷。“我认为她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她需要被认可、被鼓励,要通过心理矫治来改变她的心态。”

于是,胡晓平经常找汪君莱谈心,告诉她监狱民警们都关心着她,千里之外的家人也都惦记着她,民警们愿意随时倾听她的心事。也可以自己记录下来,用文字与民警交流,释放情绪。

一次,监狱举办联欢活动,汪君莱站在角落里,与热闹的人群格格不入。民警见了,大声招呼她过去,带着她一起玩起了跳绳。

汪君莱反复对记者说起那天的场景,她说,那是她最开心的一天。因为犯罪而产生的自责情绪让她长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但从那天起,她开始觉得自己是个正常人了——被关爱、被认可,虽然过去走错了路,但民警教会她认识错误之后要抬头向前看。

现在,汪君莱日渐活跃起来,参加了不少集体活动。对她来说,走向新生之路终于开始了。

(文中服刑人员均为化名)

来源:湖北省司法厅

搜索更多有关“现在武汉女子监狱怎样 没想到你还有这样温暖的一面”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