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古诗词悯农二首其二:学生诗词共赏悯农其二

人气:399 ℃/2024-03-09 08:55:54



“悯农”类的诗歌,在中国古代的诗篇里常可见到。这些作品正视现实,直歌其事,以质朴的语言表现农民的不幸遭遇,富有现实感和生活气息。但这首诗是一首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却十分感人的诗作。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在其二十七岁时写的两首之中的第二首。那时候,安史之乱使得大唐帝国元气大伤。幼年丧父的李绅,虽然谈不上家境贫寒,但也能更多接触到民间疾苦。所以他在这首诗中深刻地勾勒出了农民辛苦耕作的场面。青年时的李绅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这两首诗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

但还有一种说法:这首诗是一位唐人聂夷中写的。聂夷中是唐末的一位诗人,他出身贫寒,备尝艰辛。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任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全唐诗》又分别在二人下收录这个内容,所以有些争议。不管这首诗出自谁的手,都无法抹去这首诗所表现出来惜农悯农的深刻含义。现在我们先来一起欣赏一下这首《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锄禾日当午”,概括地写出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辛勤给禾苗除草。“锄禾”说的是给禾苗锄草;“日当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着,是一天最热的时候。有人会问农民为什么一定要在中午最炎热的时候在田地里“锄禾”呢?因为这时候断了根的草最容易被炙热的阳光晒死。那时候农民没有现代这样先进的工具和机械设备,土地产量非常低,一个农民要耕作的土地比较多,所以就十分辛苦。就是现在在山区虽然有拖拉机,但是很多徒弟除草也无法机械作业,同样也是非常辛苦。

“汗滴禾下土”,诗人没有一般地写农民锄禾如何劳累,而是集中写他与第一句“日当午”紧相呼应。这两句的意思是:夏天的中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由于天气炎热,劳动强度非常大,农民累得满头大汗,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诗人在看到农民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劳作后不由自主地抒发出来的感慨。盘,盘子,这里指碗。餐,指饭食。皆,都。意思说: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言外之意,世上的人们,难道不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吗?

在这首诗中,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然后,诗人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烘托出每一粒粮食都是滴滴汗水换回来的。这首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年轻时的李绅或是另一位诗人聂夷中写了这首诗,道尽了农民的心酸,诉尽了粮食得来的不易。但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这首确实是李绅写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虽然古来重农,可于耕作辛劳、苛捐杂税之下,农民不过只得一线生机苦苦维持。所以历来的悯农之作比比皆是。例如唐代诗人曹邺就曾在《四怨诗》中写道:

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辛苦一生耕作田地的农夫又能够分到多少谷物养家糊口呢?不过白白担着一个老农的虚名罢了。一句叙述社会不公至此,催人感叹。又如宋代的杨万里的《悯农》: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这些诗人们都深刻地揭示农民的苦难,悲悯同情的心情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也深刻地揭示了农耕不易,农民不易,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的耕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一些落后的国家和我国一些落后的地区,还有一些无法大规模机械作业地区。这些地区还是要靠畜力、简单的机械和人工耕种。怎样改善他们的耕作条件呢?

无论条件如何改变都需要一代代人去耕作,所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粮食的珍贵是毋庸置疑的。当今世界上,还有几亿人处在温饱的边缘,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话再说回李绅,偏偏就是写下这首诗的李绅,却在当官之后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养尊处优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成为了一个压迫和剥削农民的大贪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就是他死后也被剥夺了爵位,连子孙待做官。

《悯农》的描写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地体味。而李绅的一生和结果却值得我们去反思。

-END-

搜索更多有关“古诗词悯农二首其二:学生诗词共赏悯农其二”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