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如何引导?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怎么办

人气:357 ℃/2024-01-04 07:35:06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怎么办?

“妈妈,再给我100块钱我要买文具。”“周一不是刚给你的100零花钱吗?这周才过去2天就花完了?”

你是不是也经常有这样的困扰?孩子花钱无度,不懂得节约,让你头疼万分?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父母的应对方式是责骂,希望通过让孩子“怕”,学会不浪费钱,可是总是适得其反。

也有些父母想通过限制一周给孩子多少零花钱,让孩子学会节约理财,可事实上孩子还是有多少花多少。

更有一些父母还是老一派的做法--按需给,从不给零花钱给孩子,不给孩子学会支配金钱的机会,什么都给孩子买好,或者孩子要买什么跟他们说,他们再给定额的钱。而事实上证明,这样长大的孩子,往往都是“月光族”,花钱没有计划和节制,不懂得理财,甚至还有些沦为了“啃老族”,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父母为其安排一切。

001 餐馆的一对奇葩母子

那天中午在一家面馆吃饭,旁边坐着一对母子,母亲打扮很时髦,四五十岁左右,儿子是一个壮小伙,一米八多,又高又壮,目测二十几岁,可言行举止却像个高中生。点单时是他妈妈买的单,这个顿时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么大了不应该都是儿子付钱吗?随后他妈妈的举止,让我大开眼界:

整个吃饭的十几分钟,妈妈的眼神从来没有离开过儿子,看到儿子吃得满头大汗,就拿起纸巾帮儿子擦汗。看得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那动作、那眼神,感觉是在照顾三四岁的孩子一样。。。

吃饱了,这位四五十岁的母亲,还不忘抽出纸巾,帮她儿子擦嘴,还温柔的说道“吃饱了吗?”要知道那可是二三十岁的壮小伙子啊,你们能想象那画面吗?顿时我的余光看到很多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们。。。最后他们在全场的注目礼中,若无其事的走出了餐馆,想必,他们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吧。

002 不给孩子实践的机会,等于毁了孩子的一生

《纽约时报》如是说:人类文明发展到21世纪,金钱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了金钱的支撑,你才有资格去追逐你的梦想,实现你的伟大抱负。

故《纽约时报》提倡,优秀的家庭教育应该从小就培养一个孩子的理财能力和正确的金钱观,这样孩子才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同样美国的很多学校也开始重视金钱观的培养,甚至很多小学就有了理财课。

其实,我国一千年前的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王安石就已经提出: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

而在当下的中国,我们刚从改革开放40年,人民刚从艰苦的日子走出来,理财观念尚十分落后。故纵观当下中国,会赚钱的人比比皆是,但会理财的人,却寥寥无几。

比如上面说到的那个壮小伙子,虽然人高马大,但穿着和言行举止俨然一个初高中生,想必肯定是在家里啃老的。她的妈妈穿着很通勤,十有八九是趁着中午下班回来陪孩子吃饭的。难道就不能把钱给孩子让他自己出来吃饭吗?想必他从小就是被这么宠(约)着(束)这么长大的吧,母子俩早已习以为常:母亲习惯为孩子安排一切,儿子习惯了什么都听父母的安排。

多么悲哀啊。当然这是极端现象,我相信这样极端的父母还是少数的。但在金钱方面这样严厉管控孩子的父母可不少。一小部分是因为家里条件差,不敢给孩子“败”;大部分是自以为为了孩子好,想通过“管制”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节约”,大量的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厢情愿,事实上是毁了孩子。

003 父母不应该是“保姆”,而应该做“教练”

《高绩效教练》的作者约翰·惠特默说:高绩效教练的原则不仅适用于职场,同样适用于家庭。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不应该是“保姆”,想着事事为孩子打理好;而更应该是“教练”,只是起到指引作用。

“保姆式父母”养出来的不是败家子就是白眼狼,而“教练式父母”养出来的,大都是人中龙凤,社会精英,于自己、于家庭、于社会、于国家都是大有裨益的人。

保姆式父母:不敢给孩子零花钱,因为给孩子的零花钱是给他吃饭或者买学习用品的,可孩子倒好,每次要么拿去买玩具、要么拿去买游戏装备,于是所幸父母就不给孩子零花钱了,所有的一切都帮孩子买好、安排好。

教练式父母:零花钱大胆的按量给孩子,就像每月给ta发工资一样;然后让孩子自己分配。同时这类父母要做的不是指导孩子怎么花,而是指引孩子怎么花。

004 指导和指引有什么区别?

指导,是父母为了避免金钱损失,以掌控孩子的方式,让孩子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按自己的标准去执行:你应该把钱花这里;那个东西不能买;把压岁钱存在爸妈这,爸妈帮你保管......

而指引,只需告诉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例如我们前一篇中讲到的理财四象限和4321定律等),并且搜集资料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理财观念,然后再制造条件,让孩子能有更好的理财途径和方式。

至于孩子怎么花,花到哪里去了,那就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了。你只需告诉孩子一个理念--“因果论”,你怎么对待金钱,金钱就会怎么回报你。通俗点,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那么如何制造条件,让孩子更好的理解“理财”这个抽象的概念呢?

对于孩子来说,理财其实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他们还没学会独立,还没赚钱,不知道赚钱的辛苦,也不知道金钱是可以用来“养”的,可以钱生钱。这是想培养孩子正确理财观念的父母,遇到的最大的阻力。

所幸,有无数优秀的前辈,给我们指引了明路:“可视化”。用可视化的方法,让理财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让孩子们真真实实的可见。

001 方法一:我的岳父母,让孩子知道并参与家庭的财务收支

有一类优秀的父母,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理财观念。我爱人的父母,即我的岳父岳母,就是这个方面的优秀代表。

小时候,每到月初,岳父母都会召集3个孩子开个家庭会议,告诉他们这一个月整个家庭的金钱收支情况。首先岳父母会把一个月的所有收入摆上桌子,然后根据各项支出,依次划拨归类,比如伙食费、孩子们的学费、生活杂费等等,最后,只余下一点点(那时候经济条件差),岳父母会告诉孩子们:“以上都是我们必须支出的钱,所剩不多的,爸爸妈妈还要留一部分存起来,最后剩下的3块钱就是给你们的零花钱了,一人一块,拿去吧。”

我爱人回忆说:“虽然爸妈从没跟我们说过“要省着点花”这样的话,但我们姐弟3人,从小都很节约。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家的经济状况,以及父母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教我们金钱该如何更合理的支配。”

是啊,我的岳父母没有用语言让孩子“少花钱”,而是让孩子们参与到家庭的财务开支上来,收获到的,却是很多喜欢用“语言教育孩子的父母”想得而不可得的结果。

每每说道这点,我都很感激我的岳父母,因为他们的优秀,才会有我限制如此优秀的媳妇。

002 方法二:分类可视化储蓄罐

在子墨上一篇文章《金钱观2:那些不用上交压岁钱的孩子,最后都怎么样了?家长们都要好好看看》中已经提到,美国著名的理财教育公司Money Savvy Generation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储蓄罐:用可视化的储蓄罐,帮助孩子直观的理清支出和储蓄的概念。

目前这种可视化储蓄罐风靡欧美,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帮助孩子学会理财的工具。其优点是:

①、让孩子真真实实的“看到”,钱不仅是可以拿来花的,还有其他很多用途;

②、更直观的方式告诉孩子,金钱可以具体有哪些用途;

③、帮助孩子直观的看出自己各类用途的比例;

④、让孩子看出自己的各项“余额”,从而做出合理的分配。

⑤、让孩子有孩子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不会在低级层次上不断索取。(这点,子墨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展开细讲)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家庭理财教育解读,想让孩子学会节俭、不乱花钱,停止由外而内的“利益说教”吧,那是行不通的。真正有用的方法一定是由内而外的“义”:是孩子们发自内心里想要节约,ta才会真的节制,去控制自己花钱的欲望。

而这需要我们做父母的,用更直观、“可视化”的方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念。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加光明、更加美好、更加自由的未来。

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投资。比买学区房、花钱进名校,投资回报率都要高得多得多。

搜索更多有关“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如何引导?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怎么办”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