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午门正中间是皇帝才能走的门:这个村没出过皇帝为啥敢把村门叫朝门

人气:471 ℃/2023-10-20 14:31:17

我们村的朝门

在襄汾县赵康镇,有一片毗连相接的村庄,村庄名字都和“赵”有关。大赵,小赵,南赵,北赵,赵雄,赵豹等等,据传是晋国赵家的封地所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赵氏孤儿他爷爷,赵盾的墓,据说就是在这一片。这一片村庄每年农历二三月份之间,庙会唱戏民间活动等等,老百姓都说是纪念赵大夫的。

我们村,就是这些“赵”中的一个——南赵。

(中间的“赵”字掉了……)

可是从我记事开始,村里姓赵的,并非主流。倒是杨家,段家,是村里的望族。尤其是杨家,竟然是襄汾四大家族之一,也是晋南晋商的主要代表。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十年动乱结束,有一年,大家都在一起议论,说是杨家后人要从美国回来了,要给村里投资呀,要给村里修铁路了等等,再往后,虽说传言有些夸张,但村里重修学校,我倒是亲眼看见功德碑上第一位,赫然便是杨先生捐款五千元。

以上闲笔,仅能表示呆呆略通文化,再往深处,可能就要露怯。还是回归主题,谈谈我记忆中的朝门吧。

朝门,百度百科讲:朝门,古代专指天子宫殿中的应门。因由此门入正朝﹐故称朝门。但是,在我们村,朝门和朝廷无关和天子无关,它就是村门。小时候,我们村一周都是有城墙的,不像现在,有城墙的地方都成了保护对象,也成了旅游胜地。当时,村开四门,后来,在东西城墙靠南,又开两门,可能并非正式城门吧,这两处,我们都管它叫城豁……城墙上的豁口。东面的叫东城豁,西面叫西城豁。

我们家在村庄的南门边,所以对南门印象颇深。南门城楼当时也是气势辉煌的,城门洞里青石漫道,两侧还有供人休息的台阶。夏日,南门边上的邻居们,各自端着碗,******在城门洞里乘凉吃饭,互相还比较着吃食的优劣,然后大人们会把好吃的尽可能地往孩子们碗里放。

后来,忘记确切年份了,村里批宅基地,便把南城墙都批了出去。拿到宅基地的,把硝胺炒制成******,在城墙上掏洞,装上******引线。城墙就这样被炸掉,填满护城河。一排崭新的房屋就盖起来了。

再后来,在南门旧址,盖起了简陋的两座砖墩,然后用钢条铁片,弯制了南赵村三个字。也算是对南门的致敬与怀念吧。

北门

南赵村的北门,据说是风水的原因,成为村庄禁地,打我记事起,就没有打开过。也没有谁敢把北门拆除。有禁忌总归是好,至今,北门,成了我们村历史深厚的象征,依旧矗立如斯。前两天回村,和父亲聊起北门的话题,父亲说,其实,北门是被打开过的,比如他父亲,也就是我爷爷迎娶我奶奶那天,我们村常年关闭的北门,因为我奶奶,轰然打开,成为他们一辈子的荣耀。

但那毕竟是特例。一般而言,我们村娶媳妇,必须是从东门迎进。呆呆结婚那天,风尘仆仆,大老远从长治回来,公路是在村的西边,送亲队伍舟车劳顿,按方便原则,应该从西门进来,但,不行。村里有规矩,必须进东门。于是绕道土路,东门集合,放炮几响,浩浩荡荡进村,接受沿途村民检阅。可能因为这个重要性,老东门也一直保留。虽然只剩残垣断壁,但存在,就是意义。

东门

我没有见过西门城楼。小时候,西门其实和西城豁一样,都是豁口了。西门边上,是我老姨家,老姨其实只是辈分大,她的一个孩子,是我小学同学。我上小学时,有好一阵子,班上以另外一个同学为核心,号召全班同学和我作对,幸亏我的身边,有两员大将,打架厉害,才没有被欺负。这两员大将之一,就有老姨的孩子。因此,那个时候,经常去他家,他家的院子,比之如今晋商大院,丝毫不让。但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父亲给他裁纸订作业本,那纸裁得,简直太整齐了,如同机器切割一样。

我还曾在西门上替高年级的哥哥们把守城门。那会儿,秋收之时,村里怕村民们把地里的庄稼私带回家,于是让学生们守城门,村民从地里回村,得经过学生们搜身后才能放行。学生们系着红领巾,手里拿着一把自制的红缨枪,我们叫“苗子”。很威风,也很敬业负责。任何人过来,不管是不是认识,一律搜查。我记得在我们家,就曾经有个奖状,上边写着“护秋模范”,是奖给我哥哥的。

一段城墙

西城豁一带,是我们活动的天堂,因为我们生产队的饲养处就在这边。我爷爷当年,在饲养处喂过猪,同时做豆腐。我跟着他,在豆腐坊,看驴蒙眼拉磨,看泡过的豆子,在石磨间被挤压成奶白的豆浆。爷爷烧火卤豆腐时,我会依偎在他的身边,看他给我把高粱杆劈成蔑子,然后绕圈插在高粱杆上,靠近火一点,蹦,跳得老高。爷爷把它叫做跳蚤。

也或者和一群孩子,在饲养处周围的城墙上玩打仗。打着打着,也可能恼了。有一次,发小旭红不小心碰到了我,疼,就哭了。宝龙就过来调解,一开始还不依不饶,后来说,我也得拿土坷垃打他一下,于是成交。我还真的拿了一块土坷垃,在旭红脑袋碰了一下,然后和解,不一会儿又开始嘻嘻哈哈。

我们村其实才七八百人,四个生产队。在平原地区,算是小村子。可那会儿,人小,眼界就小。整个村子,北门,东门,西门,基本属于一二生产队。东城豁一带,是第四生产队。只有南门,西城豁这带,是我们第三生产队的。也就只有这一块,才是我们的乐园。再往北往东,感觉就像外地,陌生得很,遥远得很,也胆怯得很。前些年回家,村里唱戏,往戏台下走,戏台在村北头。我从家出来,找寻着当年那些遥远的感觉,慢慢踅摸过去,没想到三五分钟就从南到北。突然觉得,好小啊!

然后再看北头的人们,一样的灿烂,一样的亲切。虽然,他们,大部分叫不上我的名字,见了,就是挂着笑,然后拍着脑袋说,这,这,这是那谁弟弟吧?

图片来源:乔昳

搜索更多有关“午门正中间是皇帝才能走的门:这个村没出过皇帝为啥敢把村门叫朝门”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