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美食>正文

客家菜蜂蛹蒸鸡,第七章,客家菜中王-驼子

人气:146 ℃/2024-01-29 09:18:00

今天我给大家大家介绍的是客家人人爱的“驼子”,看名字很多人也许都没听过不知道它是什么,那他究竟是什么东西,今天为大家一一道来。

“一身清淡七分水,通体晶莹四面光。富贵贫困皆厚爱,人人称其菜中王”。诗中说的就是豆腐(驼子),是农村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准备的一道菜品。祖辈们传下来的把豆腐进一步加工成驼子的技艺,让这里的驼子与众不同。

带着神秘面纱的驼子

“驼子”名称的由来,其实还是有典故的,其中在客家传得比较厉害的两个,具体哪个真伪作为客家人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由来一:民间故事

相传,早年在宁化城关的北山脚下住有一户驼背人家,专做豆腐营生。他做的豆腐干远近闻名,每天都供不应求。久而久之,人们一见他挑着豆腐干来卖,就叫“驼子”。慢慢地“驼子”成了豆腐干的代名词。

由来二:《宁化客家小吃》

在县小吃办编制的《宁化客家小吃》一书中还有一种解释。

宁化地处偏僻,历史上货物往来只能依靠人力运输。某日,水茜一帮挑夫准备前往汀州府,临行前一位老挑夫因病便让外省女婿顶缺。大伙行至曹坊镇药里迳时,夜色渐浓,一行人便在村落歇宿。半夜,女婿起来解手时听见五中主妇问“这批挑夫怎么办?”屋主答:“部分切成块,部分再剁成浆。”小伙吓得急忙跑向屋内,带着大伙挑起担子就跑。屋主夫妇听见动静追上去问为何不辞而别,挑夫将情况告知后,大笑不止。原来,他们以做豆腐为生,而在客家方言中挑夫与豆腐为谐音。

由于外省女婿闹出的笑话,让屋主夫妇决定将豆腐为此事改名,又想到因挑夫长期负重,背有点驼,于是他们就把豆腐称为“驼子”。

故“驼子”名称的由来就是这样来的,说简单点他就是豆腐进一步加工而成的二次元产品,但是口感跟豆腐切是完全不一样。首先我们来讲讲驼子的制作。

制作驼子,前面的过程与制作豆腐脑的过程大同小异,几乎没什么差别:

1.将黄豆泡发至膨胀

2.将泡好的黄豆放入石墨中,慢慢细磨(现在几乎都是机器磨);

3.用纱布将磨好的纯豆浆糊进行过滤,反复挤压摇动除去豆渣;

4.将过滤好的生豆浆放入锅中,慢慢熬制

5.轻轻地转动瓢,让酸水一点点地溢出并与豆浆融合,游浆半小时后,豆浆开始出现絮 状沉淀与水分离,豆腐脑就形成了

游浆

6.将豆腐脑装进模具,用棉纱布包裹定型,再盖上大石块,挤压出多余的水分;

装入磨具

压干水份

7.将成型驼子放入锅中煮一小会,最后捞起放凉即可

驼子小煮

驼子制作过程跟制作豆腐脑以及豆腐过程大致相同,只是游浆和定型与豆腐有所不同,最后导致口感跟豆腐也不同,驼子讲究不同的烹饪,不同烹饪煮出来的味道也是大不相同。

作为宁化人,卤的、焖的、煎的驼子肯定都吃过。首页我们来说说卤的驼子,卤制驼子先首先准备好槽头肉或五花肉,先放入锅中整块整块的肉爆香,然后加入清水,放入生姜、大蒜、八角桂平、老抽、盐巴、白胡椒调味,将驼子对半斜切后或整个放入锅中(卤的时候加入整块的鸭血,鸭血味道也是一绝),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卤制2个小时左右,将肉和香料的香味盐味全部渗透进驼子中,色泽鲜艳,后面文火保持受热,要吃时打捞几块,加入本地辣椒酱,两口一个,一人起码能吃5-6块,根本停不下来。

卤制辣驼子

不辣驼子

焖和煎的其实跟煮豆腐差不多,由于驼子都是用游浆定型,跟豆腐石膏定型不同,所有出来的口感也是完全不同的。焖和煎的这种常常只有在家中日常菜中才会进行烹饪,后续在进行实地视频更新是会给大家一一带来。

看到上面色泽鲜艳的驼子,您是否有股冲动去品尝下它的美味,欢迎到客家来做客,几乎街边的小吃店都会有这道经典的菜系。

搜索更多有关“客家菜蜂蛹蒸鸡,第七章,客家菜中王-驼子”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