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重庆一年四季的温度是多少:十大维度看,新重庆丨重庆温度

人气:214 ℃/2024-01-13 08:44:23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起步之年。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惠民举措、一次次创新突破……这一年,重庆人以“敢闯敢干、唯实争先”的劲头,跑出了加速度。

又到岁末,上游新闻从广度、速度、跨度、精度、深度、力度、厚度、温度、密度、高度十个维度,推出2023年度特别策划——《十大维度看“新重庆”》。新重庆开局第一年,梳理各方面的“成绩单”,展现新重庆的新气象。

关键词:民生

数据:12个月各有不同

重庆,以它的热情,拉近了每个人前来的距离。

重庆,用它的温度,留住了一个个停留的脚步。

重庆火锅有辣度、重庆旅游有热度,浪漫的重庆又给你带来甜度……在你心中,重庆的温度是多少?

重庆的“温度”无所不在,大到惠民政策,小到日常生活,它贯穿一年四季,也散发在每时每刻。

万里驰援土耳其、轨道“背兜专线”、热气腾腾的社区老年食堂、伞下笑容满面的C位警察小哥……2023年,重庆有太多的画面和镜头值得回味,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也是感受重庆人的爱心和包容。

上游新闻记者用12个采访报道中的小故事,让你读懂重庆的温度。

1月

春节坚守

重庆快递小哥每天工作14小时,传递人们之间的“温度”。

2023年1月,临近春节,申广军忙碌着扫描一张张物流条形码,将一个个大小物件分类摆放……

“春节值班期间,最忙碌的时候一天要上大约14小时的班。”快递小哥申广军穿梭在大街小巷,等忙完手里的活,已经是深夜11点了。

申广军说,春节期间的包裹大多是家人朋友之间互寄的食品年货和爱心礼包,自己做的工作,就是传递这份“温度”。

除了申广军,在重庆这座城市,还有一大批坚守的民警、建设者、清洁工、外卖员等,这样的坚守,也成为保障重庆市民春节生活的力量……

2月

驰援海外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大地震,中国救援力量集结驰援。那一刻,重庆人将自己的“温度”带到了国外。

这场来自重庆人的“温度”,最后成为爱心的“双向奔赴”,登上了全国热搜。2月9日(当地时间),土耳其,重庆蓝天救援队队员杨志剑在朋友圈发出一条暖心图文。

杨志剑为了给搜救组的队友们准备一些吃的,去到一个超市购买物资,土耳其马拉蒂亚的这名老板表示不收一分钱,免费送。

最后,杨志剑通过翻译告知这名老板:“钱是一定要收的,我们在国内国外都是如此,该给的必须给,不该收的绝不收……”

重庆人的“温度”和风度,从来都不含糊,当你有需要,我们奔赴而来。

3月

传递“新”声

在重庆万州香炉山社区老拱桥,有一片废墟空地,不少社区居民向全国人大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傅山祥建议,把空地打造成居民休闲活动场所。社区研究后认为可行,成功向上争取到政策和资金,把民情民意转化为“民心工程”,让工程顺利进行。

3月,2023全国两会举行,像傅山祥这样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代表委员们,带着关乎民生的期待去到北京,传递他们的“新”声。

4月

为你找寻

2023年4月,重医附一院专攻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专家周新雨依旧忙碌在“一线”,和生病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为他们寻找回归生活的道路。

在周新雨的相册里,一幅画和一首诗被珍藏。

画上是一颗没有发芽的种子,埋在土里的根是一团黑线。

诗里写着“你是坏种子,不发芽、不长大,也不结果。你该被打碎,你枯死,被烧焦无妨,就永远留在孤独中吧,你不会变好。”

写诗的女孩只有10岁,周新雨见到她时,她的眼睛里全是泪水,还有和诗里一样的绝望。周新雨想要治好她,治好每一个在心里写这些诗的孩子。

周新雨几乎不会在12点前回家,他都泡在实验室里,为这些孩子“找寻光亮”。

5月

浪漫甜度

5月20日,每年这天,不少市民因“520”的美好寓意特意到重庆北碚乘坐520线公交车。

北部公交520线公交车是新兴的打卡地,吸引众多情侣和市民拍照留念。

“平日里以大学生居多,在发车前,经常看到他们在车前合影拍照,他们在车内自拍时,也会把线路号一并拍下来。”驾驶员吴德强说,风景优美的缙云山,也是众多情侣拍婚纱照的首选之地。

520不仅是村民的出行线,还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交通线。每逢樱桃、杏、李子、广柑等水果收获季,山上的居民都会坐着这趟公交将自家种的水果拿到城区卖,便捷舒适的出行条件,为瓜果蔬菜提供了更多的销路。

6月

社区奉献

2023年6月,余建任职的重庆南岸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已经有6000多名志愿者,平均每4个居民中就有1名志愿者。

“一定要让他们找到‘家’的温度!”今年53岁的社区党委书记余建,扎根社区22年,推动“老旧散”社区变为“益己、益人、益家园”的“三益”社区。

“总有一个群众组织适合你”已成为南湖社区的一张名片,从合唱团、舞蹈队到老年大学,从提供志愿服务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居民几乎都可以找到满足自身需要的群众组织。

近10年时间,余建带领南湖社区坚持不懈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在完善小区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突出市井文化特色,营造休闲、愉悦、融洽的公共空间,让社区居民真正感受到社区生活的“温度”。

7月

万州清淤

2023年7月5日晚上,万州五桥当时遭遇的洪水已渐渐褪去,清淤工作也快结束。伴随着暖色夜灯,重庆万州区五桥街道红星街仍不失“温度”。

11岁的小女孩儿朵朵(化名)在夜里帮着家里“洗碗”。

朵朵的二姨家开杂货店,暴雨造成河水上涨,洪水灌进了杂货店。洪水退去后,店里不少东西都染上了淤泥,朵朵从头一天开始一直帮忙清洗。

“妈妈,你看我洗得干净不?”朵朵粉红色的衣服上,有不少泥点子,可她顾不了这么多,蹲在地上仔细地清洗着手里的物品。身后,还有不少染着泥污的物品,家人在灯光下搬运着,忙碌着,让夜晚也有了“温度”。

8月

奔赴河北

8月,重庆蓝天救援队赶赴河北抗洪救灾。

河北衡水一中学百余名师生来到河北保定涞水进行夏令营活动,由于当地突发强降雨,路桥被断,出行困难,众人被困多日。重庆蓝天救援队联合当地救援力量,为他们“破开”回家的路。

最后,所有师生都陆续安全抵达乘车点,乘车回家。

不仅如此,8月期间,重庆多支救援队奔赴河北,为受灾群众发放物资和清淤,千里奔赴河北,带去重庆人的“温度”。

9月

“背篼”专线

2023年9月,每天天还未亮,轨道交通4号线石船站内,不像凌晨城市里的地铁站静默一片,这里******了挑着扁担、背着背篼的菜农,闲聊声此起彼伏。他们是附近石船镇的村民,天不亮就从周边赶来,要乘坐当日的第一班地铁到市区里去卖菜。

自2022年6月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开通运营,每天来石船站搭乘地铁的菜农便多了起来,这条线路,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背篼专线”。

“师傅,可以开门了,他们都背起背篼的,重得很!”每天6点15分,看着人群渐多,值班站长郑嫦攀就会拿起对讲机朝车控室喊道。

他们,为重庆这座城市带来了不一样的“温度”和烟火气。

10月

“C位”民警

一个镜头,一个画面,一段回忆锁定温暖。

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重庆再次成为接待游客最多的十大城市。

而在假日期间,一段网友无意中拍到的视频温暖了千万人:在重庆千厮门大桥,游客、交巡警、路人挤在同一把大伞下避雨,每个人脸上都露出笑容,其乐融融,隔着照片诉说着重庆人特别的“温度”。

视频中位居“C位”的交巡警小哥哥,是个有些害羞的“95后”,刚刚连续值完五天班。无意中被拍下,他有些意外,但感到很幸福,很多年后也不会忘记,曾经跟大家在同一把伞下躲雨……

大家在伞下躲了半小时左右,雨停了,又陆陆续续散开。“C位”民警也继续守在岗位上执勤。而这温暖的一幕,成了美好回忆,也治愈着心灵。

11月

传递温暖

11月底,40岁的倪云海筹备开业了自己的羊肉粉店,他在店门口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对于残疾人顾客,直接免单。

除了给残疾人朋友吃羊肉粉免单,倪云海店里招聘的员工也都是残疾人。

倪云海说,自己的目标就是积极为更多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面向残疾人深入挖掘人才岗位,让残疾人可以获得平等的待遇和尊重。

12月

社区食堂

“回锅肉、水煮鱼、炒油麦菜……快来哟!”一声声熟悉的吆喝,回荡在重庆市江北区桥北社区老年食堂内,这个针对老年人和上班族打造的社区食堂,让人们在2023年末的冬天,感受到在重庆生活的温度和人们带来的温暖。

桥北社区60岁以上老人、困难群众、残疾人等群体加起来占社区总人口的30%,一日三餐是他们生活中的“大事”。而最简单直接的,就是方便他们就近吃、营养吃,这样的社区食堂,为他们的冬天送去了温暖。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搜索更多有关“重庆一年四季的温度是多少:十大维度看,新重庆丨重庆温度”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