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女孩被拐卖到大山真实案例,女大学生被拐卖到自己老家就是一出闹剧

人气:223 ℃/2024-03-28 05:01:22

近日,有人在网上发布“女大学生被拐卖到自己老家”的事。说有个网友说:她出生在一个贫困山村,靠着自己努力学习考上了一个普通大学,但是毕业后不适应大城市节奏,就在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人给她介绍工作,她就稀里糊涂上了人家的大巴车,并卸下防备。

一觉醒来已经进了大山,发现介绍工作的人正在和一个老男人商量卖她的价格,她定睛一看发现是同村的老光棍刘秃头,因为她常年在外所以刘秃头没认出她,这时刚好她二叔从门前经过,于是她一边跑一遍边喊二叔救她,她二叔冲上来把人贩子一顿胖揍,后来她爸妈也来了,把人贩子和刘秃头交给警察带走了。

乍一看,这个故事有头有尾、有因有果,虽然短小却引人入胜,让人看上去觉得搞笑又解气。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故事错漏百出,不难发现这真的只是一个段子。要是被拐,人贩子第一件事就是没收你的身份证,一看身份证就知道你家在哪,人贩子除非脑子被门夹了,还用专车把你送回家?

而且用女大学生被拐这样十分伤痛的事来调侃,于情于理都不应该,真正的大学生被拐哪有这么好的事?还拐到自己老家?碰到二叔?

要是真发生这样的是事肯定会有官方报道,但是在网上搜索关键词,并没发现有官媒报道过类似的事,所以说是纯粹的胡编乱造、吸引眼球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闹剧。

真实的女大学生被拐的事件可比这个闹剧残忍一百倍,不会有任何笑点,充斥的都是人性的黑暗。

最为大家熟悉的大概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的电影《盲山》里讲述的故事吧。

《盲山》讲述了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白雪梅工作的时候遇到了另一个姑娘叫胡晓晓,由于胡晓晓热情大方,她就没有防备,在手头紧张的情况下同意和胡晓晓一起去山区采购中草药。一觉醒来发现胡晓晓和老板不知所踪,她才明白自己被卖给了大她18岁的农民黄德贵做老婆。

她自然拼死想回家,但是黄德贵严厉拒绝,并在晚上侵犯了她,将她关在房里,她被迫生活在陌生又可怕的大山里。

虽然她不断找机会逃跑,但是深山太偏僻,而且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她,于是她始终没逃脱,反而被变本加厉折磨和看管起来。

最后,她为黄德贵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当地以为她会留下来就放松警惕,她在一个初中生的帮助下和父母联系上了,父亲和警察来救她的时候遭到了村民阻拦,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成功逃离,但是孩子只能留在大山里。

看到这个故事,再看看上面那个故事,越发觉得用大学生被拐的事来博眼球、骗流量让人心生厌恶,真实的事件只会令人愤懑、怒火中烧,只会让人倍感无力、心生绝望。

可能有的人觉得这也只是电影,经过了艺术化加工,不一定真实。

于是我特意去“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了相关案件,当然没找到上面那个闹剧,但是搜索关键词“拐卖”,一共有3114篇文书,意味着至少发生过3000多件拐卖案件,而且每个案件肯定不止一人被拐卖,这还是被审理过的,这个数字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我随便找了一个真实案例:2004年,李某在以外出务工为由,将鲁某、张某1、张某2拐骗至外省外县,继而以介绍婚姻为名将三人分别卖给陈某、丁某1和丁某2为妻,所收“彩礼”人民币49000元被李某挥霍。

也就是李某用不到5万元的价格就拐卖了三个年轻妇女。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看了这样的真实案例,你还觉得上面那个闹剧搞笑吗?还觉得这是一件可以被拿来随意调侃的事吗?

结语:反对拐卖人口任重道远,要坚持和完善集预防、打击、救助、安置、康复于一体的反拐工作长效机制,健全反拐工作协调、配合、保障机制,推进法治反拐、协同反拐、科技反拐、全民反拐的工作模式,切实提升反拐工作实效,真正让妇女儿童和弱势群体享受到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红利。

搜索更多有关“女孩被拐卖到大山真实案例,女大学生被拐卖到自己老家就是一出闹剧”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