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3年级语文上第20课教学重点:超实用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人气:481 ℃/2024-04-14 00:39:20

17.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望天门山》

天门山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抽生说一说你对题目意思的理解。

3、课件出示天门山的图片,简介天门山。

4、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本课生字“楚”“断”“至”“孤”“帆”,查阅工具书,将读音标在课后田字格上。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3、抽生认读生字。

4、教师教读古诗两至三遍。

5、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的节奏及韵律,划分节奏。

6、同桌互读,正音。

7、全班齐读,分小组读。

8、抽生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1、自由朗读古诗,标出不理解的字、词。

2、课件出示古诗内容,抽生说说自己哪些字、词意思不理解。

重点理解:“中断”“回”“孤帆”的意思。

3、结合注释及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4、抽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5、全班同学一起说说诗句的意思。

6、课件出示诗句意思,反复朗读理解并想象画面。

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7、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本文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9、默写这首诗。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抽生认读生字。

2、给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断”“楚”“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生背诵《望天门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抽生读课题两遍,思考: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2、教师范读古诗。

3、老师教读古诗几遍。

4、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5、圈出这首古诗的两个生字“饮”“初”。

6、在课后田字格内给生字注音。

7、识记生字并口头组词。

8、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初”字,左边是“布衣旁”,不要少写了一点。

三、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划分古诗节奏,同桌互读,读好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古诗。

3、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抽生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6、课件出示诗句的意思,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7、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8、熟读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望洞庭》

洞庭湖君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抽生背诵《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

2、抽生认读生字。

二、学习第三首诗《望洞庭》

1、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

4、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5、试着划分节奏,感情朗读。

6、老师教读,学生跟读。

7、采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

8、圈出生字,把读音标注在课后田字格中。

9、识记生字并组词。

10、区别形近字:

镜——境 未——末 遥——摇 盘——盆

1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2、抽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1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

14、思考回答: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想象画面。

15、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句)

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16、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熟读背诵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许多地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今天我们将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去领略那里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3、圈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4、同桌互读互认,相互检查生字新词认识情况。

5、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抽生认读,正音。

6、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新词。

7、开火车练读,齐读。

8、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优——忧 浅——钱 挺——蜓

9、区别同音字“宝”和“保”并组词。

10、指导学生书写字词。重点指导:“挺”“鼓”“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抽生认读生字新词。

2、齐读课文。

二、继续学文

1、图文结合,思考:本文从哪些方面讲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3、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找出本文的中心句读一读并画出来。

4、课件出示中国地图,从地图上指出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

5、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6、抽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余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风景优美)

7、齐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物产丰富)

8、仿照句式写话: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9、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口语训练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在小组内向同学介绍西沙群岛。

19.海滨小城

海滨小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臂”。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练习积累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的场景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抽生认读上一课的生字新词。

2、前面我们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欣赏南国美丽的海滨小城。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思考:

(1)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你看到哪些景物?

3、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边读边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4、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再读课文,识记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在课后的田字格内给生字注上拼音。

3、先自己拼读生字,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4、抽生认读生字词语,正音。

5、采用多种方式认读字词。

6、给生字口头组词。

7、区别形近字:

滨——宾 渔——鱼 遍——编 载——栽 踩——彩

8、认识多音字“臂”并组词。

9、课件出示新词,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识记。

10、指导学生书写字词。重点指导:“遍”“躺”“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抽生认读生字词语。

2、齐读课文。

二、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

1、抽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

2、自由读1-2节,画出体现大海美丽的词语。

3、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4、分男女朗读第三小节,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贝壳船队)

5、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 ”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

(2)这几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分别是哪几句? 画出来并读一读。

(3)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庭院——树多花园——树茂街道——干净

(4)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这么整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自由练读,齐读。

三、总结拓展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找出描写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词句读一读,把描写得好的词句抄写下来。

3、学习本课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进行观察。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出小兴安岭的位置,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2、提问:你知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怎样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思考回答:本文是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介绍小兴安岭的?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4、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作上记号。

5、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想一想: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划出有关的词句。

6、读一读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季节的段落。

7、课件播放课文情境朗读,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优美。

三、再读课文,识记字词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

2、圈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同桌互相读一读。

3、在课后的田字格中标出生字的读音。

4、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5、给生字口头组词。

6、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线——钱 材——柴 刮——乱

7、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和四字词语,抽小老师教读。

8、观察字形,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字。

四、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照例写词语和句子。

(1)葱葱茏茏(AABB):

(2)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仿写比喻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抽生认读生字新词。

2、齐读课文。

二、继续学文,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结构,除了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间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各自成段,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你喜欢哪个季节呢?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段落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抽生朗读,思考回答:这一自然段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春天的美?

(2)理解“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一句中“抽出”的含义。

(3)指导学生朗读,想象画面。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男、女生各读一遍。思考:这一段写了夏季的哪些景物?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夏天的美?

(2)画出本段的比喻句,并说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3)课件出示小练习(填空):

( )的枝叶 ( )的天空 ( )的浓雾 ( )的金光

( )的野花 ( )的大花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用同样的方式自学四、五自然段,想想找找: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

四、总结拓展

1、讨论:我们一起游览了小兴安岭,作者是怎样把小学安岭写得如此美丽的?

(作者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 (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

2、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说说理由。

3、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

搜索更多有关“3年级语文上第20课教学重点:超实用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