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胆小勿进的整蛊手段:趣谈民俗传说6,关于

人气:289 ℃/2024-03-28 10:56:53

蛊术是我国西南地区苗族部落遗传下来的神秘而强大的巫术,最早见于湖南湘中及湘西古梅山地区的一些宗教书籍中,经文人学者故事小说家润色扩散,流传开来,很多人至今都相信它的存在。甚至在我国古代,有一部分医药世家,也信以为真,研究出了许多治蛊的秘方与神药,不论真假,却也是一件轶事。

从“蛊”字上分析,它有多重涵义,最主流的解释则为“内里虫”。在古代,“皿”是一种实用器,也就是饭盒、饭碗或盛装其他入口之物的用器;“虫”字顾名思义,就是虫子的意思。“器皿”与“虫子”结合起来,也就有了生动的联想——食毒虫而中蛊。显然“蛊”是一种自外而内的毒,毒从口入,作用于身。现代医学意义上理解,众多的虫入侵了人的肠胃发生了蠹蚀的作用就叫做蛊,是一种外源疾病,民间则以讹传讹将其描绘成了祸害民众的妖术邪法。

我们就来说一说这民俗传说中的“蛊”。

传说巫蛊之术兴起于秦汉时期,兴盛于隋唐,其在动乱的南北朝时期曾被作为一种官方的刑法而出现,后因其过于残忍,隋唐时代全国禁止并立法规定,“饲养蛊未成形者流放,成形者问斩”,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大规模的抹杀行动,才让“蛊咒”在坊间成为了一种颇具神秘感的黑暗传说。

传说“蛊巫”的继承者多为女性,她们都是生来就具备蛊咒之能,施展蛊术完全是为了害人性命并以此为生。传说中制造“毒蛊”的方法是将多种带有剧毒的毒虫放进同一器物内,使其互相啮食、残杀,最后剩下的唯一存活的毒虫便是“蛊种”,以蛊种为核心炼制的毒物便是“蛊”,而施蛊之法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传说中的蛊,种类非常多,名气较大的有蛇蛊、蛛蛊、蜈蚣蛊、蝎蛊、蛤蟆蛊、鼠蛊、蚁蛊、飞蛊、鬼蛊等。虽然蛊表面上看是有形之物,但自古以来,蛊就被认为是能飞行、变幻、发光,像鬼怪一样来去无踪的神秘之物。造蛊者可用法术遥控蛊虫给施术对象带来各种疾病甚至将其杀死。

“蛊”既然出自苗族,自然最强大的“蛊巫”也是苗人,虽然很多人以为泰国的“降头蛊术”很强,但与它的先祖出处相比,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传说最厉害的“蛊术”便是“苗女大巫”所施展的“******”。******相传为湖南湘西地区苗族女子特有的巫术,十年芳华修炼一******,一生相伴,不离不弃。这种******很难防备,它可下在饭菜里,也可下在男子的贴身衣物上,苗族女子为使自己的情郎忠于自己,便多将其下在他们的身上,相当于加了一道保险。苗女配带上控蛊的咒符,时时许愿,便可以使心上人对他永远忠诚,死心踏地。如果这个人成了“负心汉”,苗女便会操纵咒符作法,蛊噬人心,让他疼痛不止,除非此女停止作法,不然疼痛永远都不会停下,蛊毒加深后,人还会失去意识,整个人都会臣服于下蛊之人。这个传说也给苗寨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使人对其敬而远之。

民俗传说,故事而已,一听一乐,切莫当真。

搜索更多有关“胆小勿进的整蛊手段:趣谈民俗传说6,关于”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