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7步搞定语文阅读理解:家长值得收藏语文阅读理解6大技巧

人气:146 ℃/2023-10-29 10:57:48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题型总结】

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②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③这个标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1)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着...

(2)作用:

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③暗示作者情感,为下文做铺垫。

④运用修辞(具有象征意义、一语双关、比喻、拟人)。

⑤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⑥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例题详析】

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一张忘取的汇款单 ”

答案:从文章结构的角度来看,“汇款单”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直接写在标题里表明了文章线索,有利于读者理清文章脉络;从文章主旨的角度来看, “忘取的汇款单”更是表现出了父子之间的深情,令文章主旨更加深刻。从表达效果来看,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具有悬念感,激发读者兴趣。

注意: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

【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表层意思),再思考标题的深层含义(与主旨、人物、结构的关系,运用了何种写法)

(2)分析其效果:贯穿全文、设置悬念、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

二、概括文章主旨

【题型总结】

①请简要概括全文的主旨。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题技巧】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题提示,给出具体范围的锁定具体段落,没有的就从全文出发。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

(1)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2)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照四要素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

(4)摘录句段法。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力求规范

▶ 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如果赋分是奇数,如 1分、3分等,答案很可能是一点或三点,如果赋分是2分或4分,答案很可能是一点、两点或四点。

三、语言的赏析

【题型总结】

①文章开头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②"......"这句话好在哪里?

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例题详析】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柜台上。”

答案:“卷了角的零钱”表明父亲赚钱的艰辛,每月按时在柜台存钱表现出父亲对 “我”的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柜台上 ”一句话表现了服务人员对父亲收废品的鄙视、看不起。这些都为下文写“我”每月按时到邮局汇款,给予父亲每月一次的“虚荣”做了铺垫。

【答题技巧】

赏析句子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修辞方面入手

修辞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使……(作用)。

(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

① 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② 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③ 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

(3)从句子的表现手法入手

衬托、象征、照应、渲染、烘托、伏笔、铺垫、情景交融等。

(4)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

(5)从句子的句式特点入手

陈述句语气平缓,不温不火;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反问句加重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排比句层层深入,气势磅礴。

(6)从句子所蕴含的哲理入手

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那就可以从启迪的角度品味。所谓哲理,就是指那些有关珍爱生命、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有关亲情、友情、做人道理等感悟。

四、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题型总结】

①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②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请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说你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题技巧】

1、文章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线索:人物线索、物品线索、事件线索、时间线索、情感线索。

答题模板:文章以...为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①顺叙的作用:叙事完整,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②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③插叙的作用:对情节起增补、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答题模板:先介绍记叙的顺序及作用,再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3、如何划分层次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将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记叙的段落)记叙了 XX人(组织或单位) XX时XX地 何种情况下 做X X 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描写的段落)描写了 X X景物 X X特征。(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只要把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①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②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③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④总分总(掐头去尾)

答题模板:先介绍划分层次的标准,再结合内容分析。

五、分析人物描写方法

【题型示例】

①阅读全文,概括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的人物

③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例题详析】

结合文章分析,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文章通过写父亲在李子卖不出去时,没有抱怨和悲伤,还为了来年李树长得更好,敲掉树上的李子,表现了父亲是一个乐观豁达,能够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答题技巧】

人物描写分类:

1、外貌(肖像)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2、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3、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4、心理描写: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5、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人物描写的作用:

外貌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突出……特性。

语言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情感。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情感。

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品质)。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心理,表现……情感。

【答题模板】:运用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性格特点(品质、形象)。

六、开放型题目

【题型示例】

①结合个人体验,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感受和启示。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③结合个人经历,说说主人公的事迹对你有什么启示。

【例题详析】

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深受感动。请说说你对“好好儿活”的感悟和理解。

答案:“好好儿活”意味着我们要珍惜生命,无论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都要坚强乐观地活下去,绽放自己的美丽。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不要因此被打击而觉得活着没意思,要学会发现生命的美丽。

【答题技巧】

此类题目开放性较大,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回答即可。

答题模板:

“我认为……,因为、……,比如……,所以……”。

首先,“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接着,“因为……”,来简要阐述自己的理由;

其次,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或现实生活,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用比喻说理或正反说理亦可);

最后,“所以”得出自己的结论。

总之,要做到观点鲜明之感,条理清楚,论证有力。举例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你若喜欢,请关注和点赞,喜欢就把我分享给身边的人吧!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

搜索更多有关“7步搞定语文阅读理解:家长值得收藏语文阅读理解6大技巧”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