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参禅悟道究天地之玄机:得诗家真趣悟禅教玄机

人气:379 ℃/2024-02-23 07:33:12

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说话却充满诗意,这种人才算得到诗人真趣。一个不参一

偈的人说话却充满禅机,这种人才算了解禅宗佛理。

有一个不信佛教的外道人向释尊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释尊听后,许久

不说话。外道人也在释尊的面前定定地坐着。过了不久,外道人以称赞的口气对

释尊说:“释尊大慈大悲地教导我,解开我心中的迷团,使我顿有所悟。”一直陪伴

在释尊旁的阿难莫名其妙,就问释尊:“刚刚离去的外道人说他有所顿悟,到底他是

证得了什么道理,使他觉得顿有所悟,高兴地离去呢?”释尊说:“一匹良马不需要

主人的鞭打、只要看到鞭子的影子,就能够知道自己该往何处走。这个外道人不就

像可以见鞭而行的马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有很多事物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的。所以禅理是不能透过言语理论而悟得的,只有潜心修行才能悟得。

文化与政治、经济等密切相关,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则天在发

展经济、巩固边防的同时,还采取了一些振兴文化的措施。早在参预朝政时期,她

就大集诸儒,著书立说。改朝换代以后,更加注意振兴文化。由于以周代唐引起了

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由于广开仕途,取人以才,养成了读书学习的风

气;加之武则天对文化的重视,武周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一派绚丽多姿、繁荣兴旺的

景象。谈起文化,唐诗自然是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秦风汉赋,晋文章,

唐诗宋词元朝曲”。唐诗和秦风汉赋一样具有深远的影响,至今依旧是炎黄子孙们

值得一提的文学形式之一。

唐初以来,文学渐盛,但受六朝影响很深,成就并不显著。高宗以后,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文学逐渐冲破六朝藩篱。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少

有的女文学家,“以文学、书法、著述而论,オ调之高,古今更罕有其匹”。她提倡诗

赋,科举以文才取士,遂使武周时期的文学界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景象。

由于武则天规定进士科以诗赋取士,本人又带头吟诗,因此诗歌进一步普及、

上自朝廷大吏,下至五尺孩童,都会作诗的。史称武则天“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

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寝以成风”。

武则天为了国富民强,劝以农桑,特意设在与朝集使相聚之时,赐书以示思宠

劝勉官吏,为政务农要勤奋,清廉。同时为了传承盛唐辉煌的伟业,纪念自己毕生

的功绩,她启示文人雅士们以诗歌颂功德,流传百世。就其种种做法,确实有比一

般人高明的地方。并且,她不拘常规,不囿旧制,勇于进取,大胆图新。她改革官

制、改革科举,提倡女权,破格用人,甚至连大唐的国号都改了,冲破了男尊女卑的

旧俗.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位女皇。她的这种改革精神造就了一种否定传统,

否定旧俗的政治环境,这种政治环境无疑是诗歌革新的温床。为新诗的产生创造

了一个空间氛围。

除了诗歌之外,武则天还十分重视书籍的编撰。她广召文词之士入宫修书,前

后撰书千余卷。其中有《玄览》、《古今内范》各百卷,《青宫纪要》、《少阳政范》各

三十卷,《维城典训》、《凤楼新诚》、《孝子经》、(列女传》各二十卷,《内轨要略》、

《乐书要录》各十卷,《百僚新诫)、《兆人本业》各五卷,《垂拱格》四卷等。王方庆

是一个多产作者,他一个人的著述竟达二十七种之多,主要是经学、史学等各类著

作。还应着重提一提刘知几。他是中国古代知名的史学家。他自幼喜好历史,及

中举后,任史官达三十余年。他所著的《史通》是我国最早的史评专书。此书分为

内篇、外篇。内篇论述史家的治史态度、经验教训和史书的源流、体制、编撰方法等

等;外篇论述史官的建置沿革和史书的得失优劣等等。刘知几指出:“良史以实录

直书为贵”,应“不虚美,不隐恶”,历史学家必须具备才、学、识“三长”,不能盲目崇

古,轻信鬼神,史评应“考兹胜负,互为得失”,史书应“文约而事丰”。这些见解都

是极为深刻的,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史通》具有很高的价值,被誉为我国

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专著。

类书之作在武则天时期最为兴旺。龙朔元年(661年),许敬宗、李义府受命编

纂《东殿新书》三百卷,三年又成《瑶山玉彩》五百卷,“博采古今文集,摘其英词丽

句,以类相从。"(《旧唐书·・李弘传》)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由武则天主持,尽收天下

文士李峤、张悦、宋之问、沈佺期等26人完成了一部空前的类书巨著《三教珠英》。

本书以太宗时期的《文思博要》为蓝本而成,共一千三百卷,反映了那个时代文化

发展的新水平。

武则天还很重视修史。当时史馆体制与贞观时期基本相同。由于前代史大都

完成,所以武则天首先组织文人学士,修成多达100卷的《高宗实录》。此后,又着

手撰修《唐史》。长安三年正月勅令特进武三思、纳言李峤、正谏大夫朱敬刚,司农

少卿徐彦伯、凤阁舍人魏知古、崔融、司封郎中徐坚、左史刘知几、直史馆吴兢等人

修唐史,“采四方之志,成一家之言,长悬楷则,以贻劝诫”。可惜事未竟而则天崩。

但《长安四年十道图》已经完工。

文化的传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衡量一个封建王朝的进步与否。武则天

在这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搜索更多有关“参禅悟道究天地之玄机:得诗家真趣悟禅教玄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