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歌手当打之年好看吗?为什么歌手当打之年差评这么多

人气:402 ℃/2024-05-17 13:10:23

自从2013年《我是歌手》播出以来,由于节目高水准的制作水平以及不断向大众输送优质歌曲,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口碑极佳。

评分基本维持在7分以上

今年,《我是歌手》(2017年改名《歌手》)走入第八季,这一季更具有主题性——《歌手·当打之年》。但是这一季的口碑和评分却呈断崖式下跌,豆瓣仅5.2分。

直降到5.2

“做音乐还是纯综艺?”

《我是歌手》区别于其他音乐竞演类节目的是:注重音乐本身。

歌手在舞台上,抛开名气高低等外在,用歌声诉真心。每一季节目下来,观众都能收获一列表的好歌。过去几季的《我是歌手》确实撑得起“乐坛的扛鼎之作”这样的名号。

那时评判一首好歌,是靠能否打动人心,所以诞生了像李健《贝加尔湖畔》、刘欢《凤凰于飞》等高传唱度、情感饱满的歌曲。

而今年这季《当打之年》被观众评价为“高逼格自降身价”,换句话也可以说是节目浮躁了。一个由音乐建造的纯粹世界掺杂了流量,这个世界就变了味。

显而易见,这一季节目“傍”上的是华晨宇的流量。不说全部,一本一大半的标题都有华晨宇的大名。

仿佛没有华晨宇就没有话题

这样是有一定的流量保证,实则是对华的“捧杀”。因为节目组的这种做法,会引起别家粉丝对华的不满。

另外一点,从歌手的演唱来看,这一季充斥着大量的高音、炫技、嘶吼等等,更是令多数观众吐槽“听不惯”、“难听”等等。

“不懂这个破赛制存在的意义”

之前几季歌手是由首发歌手、补位歌手、踢馆歌手构成,从赛制上来说就是以常规赛两期为一轮做主,穿插踢馆赛、补位赛等等。

今年增加了新赛制——奇袭,并且一直沿用到了总决赛,这也是被吐槽得最狠的一点。

总决赛当天华晨宇和周深的吐槽

有部分支持这个赛制的观众认为,奇袭歌手的存在为节目增加了紧张感和刺激感,虽然让节目变得更加残酷,但是可以增加节目的被关注度和讨论度。同时,也可以给更多歌手一个展示的平台。

但是,从对于新赛制吐槽和支持的占比来说,节目组这次确实失策了。

增加了紧张感不假,但是增加话题度却不是引导观众关注歌手和歌曲本身,而是更多的让网友关心于“谁会奇袭谁”的问题,这已经大大脱离了节目的定位。

网友的吐槽

增加歌手的展示平台也是针对于奇袭成功的歌手而言,对于那些奇袭失败的,仅仅一首歌的时间,想要打开观众对TA的认识?远远不够。而且,奇袭歌手未免也太多了,到底是看首发还是看奇袭来了。

足足有14位,是首发歌手的2倍

这一季也取消了返场表演这个环节,其实往往在返场时是歌手状态最为松弛,也是最容易创造出经典、出圈舞台的时刻。取消了这个,等于少了不少看点。

“节目组的骚操作令人窒息”

这一季的令人费解的操作实在是不少,讲不完。我们就举个例子感受一下好了,以“歌王之战”也就是总决赛为例。

受疫情的影响,往年都是直播的“歌王之战”,今年开启了长沙、台北、东京三地云直播的形式。

东京的云直播室

在这样的形式下,就算连线的还原度再好,现场那么空旷,观众也没有佩戴专业的监听耳机,视听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为什么喜爱音乐的人总梦想着去听一场演唱会?那种身处现场,由灯光舞美、混响音效带来的震撼感和氛围感,夸张来说,通过屏幕和耳机所感受到的及不上万分之一。

说白了,这样的对决缺少公正性和可比性,也是对异地歌手的不尊重。

总结:

对于季播的节目,观众其实最在意的是创新和初心。创新是想要看到每一季在上一季不足之上的改进,初心是能够永远保持节目最纯的初衷。

但是从目前市面上不少季播综艺来看,播着播着就会陷入一个“变味”的误区,说明很多制作方做着做着就偏离了当初的重点。

《歌手·当打之年》有充分的创新,但是初心不在,这“漫天”的差评,也算是情理之中吧。

搜索更多有关“歌手当打之年好看吗?为什么歌手当打之年差评这么多”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