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彭州乡村规划图:彭州,以小博大改出乡村新颜值

人气:461 ℃/2024-03-03 08:15:41

【天府直观:刘勇报道】2023年,四川彭州将成都市“六微”工程作为深化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实践的动力牵引和行动标尺,以小切口为抓手,强化机制创新、资源整合、项目统筹,分类实施一批发展微创投、空间微营造、小区微治理、民生微实事、安全微整治、改革微创新项目,持续推动城乡有变化、居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空间微营造项目——“太子里乡宿微更新计划”。

彭白路太子段位于彭州市龙门山镇小鱼洞社区,是当地冷水鱼餐饮“一条街”,也是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龙门山镇境内的“会客厅”之一。道路两侧是居民自建房,大多从事农家乐经营,去年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开始实施“太子里乡宿微更新计划”,带动居民自筹资金进行风貌改造,截至目前已有9户完成,另有5户正在做设计方案。

映云 半山别院

改造前

改造后

彭白路太子段是游客前往宝山旅游景区的“必经之路”,位置“特殊”,但沿线农民的自建房经过时间“洗礼”,大部分建筑外观较为陈旧,风貌杂乱,给游客第一印象欠佳。小鱼洞社区“两委”及微网格长通过走访了解到,大多数建筑低于三层且间距合理,有条件改造成“内外兼修”的特色街区。不过,房屋系村民自建房,怎么改?小鱼洞社区为之“头疼”。“自建房属于村民私有财产,村民大多觉得生意做得好好的,没必要改;即便要改,那也是社区的事。”小鱼洞社区党委书记龙成艳说。

去年开始,小鱼洞社区实施“太子里乡宿微更新计划”,策划“太美”风貌评选活动,借智同济大学专家,挖掘本土能工巧匠,采取“社区引导、群众自愿、一户一策、以奖代补”的方式,发动农家乐业主开展美化靓化,利用少量社治激励资金出设计方案,“以奖代补”鼓励村民自筹资金进行改造。

鱼窝子

改造前

改造后

积极搭建“协商” “自治”协商议事平台,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坝坝会等多种形式征求多方意见,讲解风貌改造所带来的“环境提升、客流增长、收益增加”等利好,帮助群众算好“对比账、收入账、长远账”,“一户一策”精准解疑释惑,全面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自发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引入社区规划师,根据每户自建房地理位置、人员结构、功能用途等,因地制宜设计改造方案,制定“一户一策”改造计划,通过局部更新、生态植入、老旧翻新等方式重构群众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截至目前,30多万元激励资金撬动500多万元自筹资金,带动首批鱼窝子、悦春缘等9户完成风貌提升改造。

太子山庄

改造前

改造后

“彭白路太子段沿线风貌改造,解决了沿线农家乐风貌欠佳和经营落后的问题,改出了乡村新颜值,拓宽了发展新空间,提升了经营业绩。改造后客流量明显增加,旅游淡季收入同比提升20%。第一批改造的商家吃到‘螃蟹’也激发左邻右舍的积极性,目前有20余家‘跃跃欲试’。未来这段路的整体风貌将发生质的变化,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龙成艳表示。

改造后美图集

“太子里乡宿微更新计划”通过局部更新、生态植入、老旧翻新等方式重构群众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塑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形态,整体村容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停下来”和“走进去”。接下来,龙门山镇将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继续推广风貌改造的成功经验,持续对太子沿线风貌改造项目提档升级,打造形象良好、功能完善、宜业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

来源:彭州社治、龙门山镇、彭州发布

搜索更多有关“彭州乡村规划图:彭州,以小博大改出乡村新颜值”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