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父母必懂的青春期叛逆课堂 父母课堂,与父母斗其乐无穷

人气:336 ℃/2024-01-12 03:29:22

青春期是指大致从12到17岁左右,相当于中学初、高中年龄的青少年。除了躯体有显著的变化,出现第二性征,开始性的生理以外,在心理上也急速发生变化,在行为上也有剧烈的变迁。特别是在社会化的过程里,常有许多波折需要去面对与应付。因此,也被称为心理上的风暴阶段。

青少年期的孩子已学会在对假设的验证中进行推理。当然,他们的知识与经验毕竟不足,在评价、推理和认识事物中常有片面性,而这是青春期孩子执拗行为的思想根源。

当青少年获得“形式运算”的思维能力后,那个顺从乖巧的学龄儿童就会变成思维活跃、好争辩的青少年。当他们的观点与父母不同时,就会列举出一系列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观点辩解。父母觉得孩子不可理喻,常常抱怨“以前孩子挺懂事的,有分歧几句话就能解决。现在不行了,明明这件事对他好,但他却并不领情。尽管你有很多理由说服他,但是他有成千上万个理由来反驳你。就是好诡辩,真气人。”

其实,只要家长和孩子的争论能保持一定的原则,没有发展到无意义的争吵,这种争论对孩子的发展是有意义的。在争论的过程中,孩子逐渐认识到父母的价值观及其背后的成因,并逐渐认识到父母观念的合理性,他们会将其中的许多内容整合到自己的观念中,并转化为孩子自己的观念。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此,家长不要害怕孩子和你争辩,只是要掌握争辩的方向和程度。

随着青春期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学习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有了很大提高。比如对家庭作业,会计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并对做作业的过程进行反思,改正做的不好的地方。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做计划和做决定的时候,尤其在面临一些两难的境地或局面时,青春期的孩子显得就不那么理性了。这时期的孩子总觉得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如繁重的学业与课外活动、朋友交往,繁多的复习材料,却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好。当孩子做出错误的选择,而结果不满意时,孩子可能会付诸行动——冲动、打人、毁物,有时甚至会拖延做决定的时间而耽误大事。因此,父母传授孩子做决定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青少年的情感丰富、强烈而且易变,情绪反应往往比较强烈且不稳定。情绪反应时如风暴来临似的,天翻地覆;但过一会,又风雨停息,仿佛没有发生过似的。这些情绪容易以躯体化的方式或以行动来代替情感的表达。比如,没完成家庭作业,心里害怕到学校挨老师批评,不敢上学,就出现头疼、恶心、腹疼等各种躯体性的症状;被同学欺负,不知如何去告老师或家长,一气之下就动手打同学一个耳光。

青少年随着自主性的增高,在发生一些负性生活事件时,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反应。比如,因与父母相处越来越困难而感到难过,因在学校违反纪律受到老师批评而垂头丧气,因学习成绩不好而精神萎靡,因与朋友发生矛盾,朋友离去而后悔等等。

长期消极的情绪反应,会使孩子意志薄弱、悲观、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未来和生活持有一种悲观迷茫的心理。时常自怨自艾,或者心境悲哀,待人处事冷漠,缺乏热情和激情。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反应,学会和孩子沟通,及时消除不良心境对孩子的影响。

随着社会化的逐渐完成与心理的成熟,他们能根据一定的条件或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形成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的不一致性。比如,对某个异性萌发了爱慕之情,他们往往会通过一种开玩笑的、对立的、甚至是恶作剧的方式,来夸张地表现其中所包含的那一点点吸引或者爱慕的实质,从而使得自己对异性的兴趣和茫然不知所措所带来的焦虑和紧张,可以被取笑、戏谑和吵骂所掩饰。这就是“内隐文饰性”。

随着青春发育期的到来,对异性明显感兴趣。对自己的性别发展很关心,对自己的外表形象很在意。常暗地里跟别人比较发育速度的快慢,太快觉得不好意思,太慢了又着急。这时期的孩子也更多地以与性别有关的方式来审视自己,以使自己在异性方面更具有吸引力。

青少年的表达能力比从前儿童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懂得使用更多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时期的孩子学会了讽刺和挖苦的言语技巧。比如,父母做的饭孩子不爱吃,父母有时不明就里,还督促孩子“多吃点儿,这好吃。”孩子会说反话“是,真好吃,你们多吃点儿吧。”孩子不同意父母的意见,但父母又固执己见的时候,孩子会以一种极为夸张、极为嘲讽的口气说“是,你们太有理了。”“你们太有学问了。”

这时期的孩子还会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采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语句和人交流沟通,对肢体语言的把握也更加准确。比如,在与同学辩论时,会采用快速、有条理、带有说服力的语言;在请求他人帮助时,会采用面带微笑、有礼貌的肢体语言及平缓的语调。

尽管如此,孩子对情感方面的自我了解还是很有限,跟成人还是有所不同。比如,当家长问十一二岁的女儿为什么无缘无故地害怕男生,父母问男孩子为什么成绩不好。对这些“为什么”的提问,孩子们往往一脸茫然,表示不知道,或者回答“不知道”。

青少年难于沟通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一,父母以成人思考模式所提的问题超越了子女的认知水平,他们不理解父母的问题,又不会告诉父母说不懂,只能表示无可奉告了。

其二,对于心理上的痛苦,人们习惯于压抑到潜意识层面。青少年对痛苦或尴尬的承受力较差,不敢或不能把压抑到潜意识里面的痛苦“意识化”,只好摇头说不记得或不知道。

其三,由于青少年的批评能力正在发展,而且对是非的准绳很在乎,喜欢讲是非的道理,喜欢辩论。一旦对事情的看法与大人不同,就开始批评成人的做法。然而,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他们的思考仍然不够圆滑,带着天真、纯洁的味道,只用单纯的想法来批评反对。因此,不肯与父母、老师等“权威者”接近、透露内心事。

这时期孩子的运动技能也稳步提高,但男孩和女孩运动技能的变化模式有所不同。女孩的发展是缓慢而渐进的,并在14岁左右趋于平稳。但男孩在力量、速度及耐力方面表现出急剧发展。运动能力好的青春期孩子,会得到同伴更多的赞赏,这对他们自尊心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对青春期的孩子不但要注意他们的学习,还要注意鼓励他们参加体育锻炼。

在日常行为方面,青少年希望逐渐脱离父母或其他养育者的保护,能自己去做事,有自己采取行动的自由,不想太多依赖成人。他们只喜欢跟他们同龄的同学或朋友在一起,不喜欢父母的参与或干涉。但是一旦遭遇困难,又容易退行,要父母来帮忙,否则不知所措。因此,父母要理解青少年两面性的心理需要,肯放手让年轻的子女独立自主,不过多干涉;发现需要帮忙时,能及时伸手,给予协助与支持。

随着认知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增加,青少年对事情的好坏有主观性的判断,看不惯不合道理的事情,喜欢开口批评。假如受到别人无理的对待,容易反应激烈,缺少情绪上的稳定操纵与适当地抑制,而且把情绪“行动化”。容易以行动,而且是以冲动性的方式来表现他们的情感,动不动就通过行动来表达高兴或不满的情绪。也不知天高地厚,不管对方有多厉害,敢到处乱闯,容易闯大祸,发生事故。通常要到更成熟些的青年阶段,才学会如何开口讲道理,以社会能够容许的方式来应对挫折或被欺负的情况。

从十二岁到十七岁左右的青春期,随着生理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孩子逐渐对异性朋友感兴趣,对父母的行为与作风开始以批判性的态度对待,而且跟父母情感上开始逐渐疏远,以求得独立,喜欢跟同龄朋友亲近。

这个阶段是建立自我认识的重要阶段,孩子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同时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在群体的生活里扮演适当的角色,也知道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他人面前,这些都是建立在以前发展阶段以及向父母模仿学习的基础之上。比如,男孩子跟同性父亲学习勇敢果断的男子汉气概,女孩子跟同性母亲学习温柔体贴的母性形象。如果以前和同性父母疏远,就容易出现角色混乱。就会缺乏自信,对自己性别的认识感也就比较迟缓。

一般说来,在青春期,青少年要逐渐从过去的潜伏期(即同性期)而转入异性期(也称生殖期),不但对异性开始感兴趣,而且在社会规范许可范围里,逐渐跟异性朋友接触。在比较传统的社会里,通常顶多允许在公开的场合跟群体的异性接触,不那么快容许跟异性朋友单独交往,需要到青年期才会被社会与家长逐渐允许。

也就是说,如何进入异性期,开始跟异性对象结交,练习接触与交往,受到社会与文化因素的显著影响。每个社会有不同的情况,要求青少年去遵守。在以前中国比较传统的社会环境中,很多青春期孩子不会很积极的跟异性朋友接近,只是保持内心的兴趣而已,基本上仍继续延迟同性期的倾向,表面上还继续表示不喜欢跟异性朋友交往。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交往增多,很多父母很担心,怕孩子“早恋”,想尽办法限制孩子跟异性朋友交往。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反而造成孩子对家长的反抗,促成孩子“早恋”。因此,父母如何指导孩子与异性朋友交往,在这个时期是很关键的话题。

青春期是“自我认识”的发展阶段,是青少年建立自己的看法、认识和信心的时机。他们想了解在别人的眼里,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是英俊潇洒还是很难看;是讨人喜欢还是令人讨厌;是太出风头还是表现不够。他们担心自己不被别人喜欢,不被群体接纳,被人耻笑或受人冷落。因此,青少年总是认为自己是别人关注的焦点,尽力避免在人前发生各种尴尬。

比如,出门前孩子会躲在浴室很长时间,检查外表上的每一个细节。认真清洗面部,检查是否有痘痘生长。梳理头发,做成自己满意的发型。对穿衣有了自己的主见,有时站在镜子前仔细整理装束。在朋友面前侃侃而谈,显得自己博学多才。因为认为自己是别人关注的焦点,所以感到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独一无二的,感到自己非常有能力。对父母的生活感到不满意,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生活,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目标。因此,好高骛远,容易脱离现实。当他们的目标在家庭中不能实现时,就容易和父母发生冲突,这就是我们平常说到的“代沟”。

在青春期,随着自我能力的增长,青少年对自我的认识感也逐渐增强。但孩子更加关注别人对他们的评价,这对他们的自尊心、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的学习都产生重大影响。关于别人对于自己是怎样的人的看法,孩子比较敏感与在乎。关心自己跟他人的关系与界限,自己的自主性,并且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而逐渐建立自己的信心。不用说,对自己的认识清楚,对自己有信心的孩子,不但心理健康,不容易发生情绪不好的非适应状态,还可以发挥自我的功能,而顺利成功地执行学习和工作的任务,适应生活上的各种课题。否则,对自己,对人生会感到疑惑,缺乏自我信心,影响每天的心情。

假如父母经常说这时期的孩子长得跟丑八怪似的,结果孩子就真的认为自己长得不好看。父母说孩子笨,怎么学数学都不会,孩子就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结果就更不愿意学了。

搜索更多有关“父母必懂的青春期叛逆课堂 父母课堂,与父母斗其乐无穷”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