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上海苏州评弹专场几号演出:上海评弹团纪念评弹表演艺术家朱雪琴百年诞辰

人气:257 ℃/2024-03-05 06:44:01

“飞珠泻玉、走云连风”,这是上海评弹团老团长吴宗锡在评弹琴调创始人朱雪琴从艺60周年之际写下的贺词。转眼已是朱雪琴诞辰百年,上海评弹团昨晚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了一台纪念专场,各流派、各剧种的艺术家同唱起琴调,名家响档聚首也让演出提前数日便告售罄。

往常的评弹演出开幕常见小组联唱,昨晚开场却不见评弹演员,而是由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汤晓风琵琶独奏起《潇湘夜雨》。《潇湘夜雨》是琴调开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次只弹不唱,是为感谢朱雪琴的搭档郭彬卿。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坦言,琴调的流传,离不开郭彬卿高超的琵琶演奏技艺的烘托,甚至郭彬卿可以说是琴调的另一位创始人。朱雪琴在演出时换气的一瞬间,郭彬卿能弹出一到二个接奏音,假如她突然停住,郭彬卿的琵琶绝对不回流出半个音符,假如朱雪琴演的时候当中有句夹白,郭彬卿也会潇洒地过门一路弹下去,给人浑然一体的美的享受。

图说:盛小云、高博文 主办方供图(下同)

在众多评弹名家中,朱雪琴的舞台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她的说表流畅亲切、台风稳重大方、眼神运用恰到好处、手面动作干净漂亮,不仅是第一位创立弹词女声流派的演员,也是第一个打破传统观念和男下手合作并取得成功的女上手,还是弹词《珍珠塔》脉系中发展沈、薛声腔而屹立高峰的女艺术家。昨晚孙庆、郝骅演出的《珍珠塔·见娘》和钱晏、徐一峰演出的《芦苇青青·游水出冲山》便是致敬当年的舞台组合。

图说:张静娴表演《珍珠塔·妆台报喜》

很多听客都知道《珍珠塔》是朱雪琴的代表作,因而昨晚上演了三出《珍珠塔》的节目,最受瞩目的便是昆剧表演艺术家张静娴和评弹名家盛小云、高博文合作的一首“妆台报喜”。张静娴笑言,其实很多昆曲人都喜欢唱评弹,比如刘异龙也尤其钟爱琴调,“以前我反串唱丽调的时候还能借一借假嗓,但是琴调是一点借不得,而且节奏很明快,和我们唱昆曲一字一腔风格完全不一样。”琴调在马调、沈薛调的基础上,创造了气势磅礴、爽利轻快、旋律大起大伏、叠句一气呵成的唱法,并在三弦的演奏上创造了大量的“花过门”,配之以琵琶伴奏,相映生辉。

不过,朱雪琴的书路其实是很宽的,她从小就跟着养父朱蓉舫学过《玉蜻蜓》《白蛇传》《双金锭》《描金凤》等长篇。上世纪50年代,大家都要说新书,朱雪琴靠着一部新编《梁祝》曾经风靡长三角。评弹名家刘敏还在启秀女中读书时,就听到整条街都在放《梁祝》里的“楼台会”,那便是她与琴调第一次结缘。后来刘敏在乡音书苑说《筱丹桂之死》,朱雪琴也来听,刘敏说“您坐在台下我都不会说了”,朱雪琴回“不会说也要说”,结束后对刘敏说:“你的《筱丹桂之死》是划时代的。”昨晚,刘敏与骆文莲以女双档的组合唱起“楼台会”,是以纪念。

对于朱雪琴的手面功夫,评弹表演艺术家赵开生印象深刻,就比如台上说的是“一手划来两足蹬”的泳姿,手划的动作做起来简单,两足蹬莫非真要蹬出双脚?朱雪琴仅用双指,便让观众一目了然。赵开生说,朱雪琴学到了“塔王”沈俭安的“三到”,在书台上心到、手到、眼到,并且有了自己的发展,台风很大气。赵开生还在台上秀了一把朱雪琴“抛弦子”的绝技,以展示手面功夫的利落,手抛三弦,稳稳落于托起的双臂间,看得台下是弹眼落睛。

图说:赵开生展现抛弦子技艺

昨晚的主持人中,有同样是女上手的魏含玉,她深知朱雪琴的功夫之深:“朱雪琴老师的三弦拿在手上,又好像手上什么都没有,说和唱一气呵成,能和台下打成一片。”时隔19年又一次唱起琴调,苏州评弹名家盛小云跟着高博文苦练起了三弦,她谦逊地说:“我们只能学到一点皮毛,朱雪琴老师已经达到了游刃有余、非常自如的境界,好像是进入到她自己的自由王国一样。”

朱雪琴之子朱一鹤唱起开篇《西厢·拷红》纪念母亲。他是在母亲去世后才开始唱评弹,一度很担心琴调艺术无人传承,因为母亲的嗓音是不可复制的。当朱一鹤看到满台演员唱起琴调,并且听众中间有众多喜欢唱琴调的爱好者,尤其年轻书迷众多,评弹名家周红还将琴调教给了一位非洲女大学生,现在上海评弹团的00后演员也开始唱琴调,这样的朝气又让他倍感欣慰。来自苏州吴韵少年艺术团的孩子们唱起气势豪迈的《击鼓战金山》,不由得让观众期待,这其中,或许会有“小朱雪琴”的诞生。(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搜索更多有关“上海苏州评弹专场几号演出:上海评弹团纪念评弹表演艺术家朱雪琴百年诞辰”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