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都市女性群像剧推荐:17部女性群像剧来袭是女性意识彰显

人气:481 ℃/2024-03-04 06:10:24

作者 / 灵樨

前段时间,刘诗诗产后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亲爱的自己》在上海举行了开机仪式,停工两年的刘诗诗复工引起了网友们的讨论热潮。

该剧除了主演刘诗诗以外,还有另一位女性演员阚清子的加盟,而这部剧也是讲述了三个拥有着迥异性格和三观的闺蜜和姐妹共同成长的故事。 不用多说,这又是一部聚焦女性群像的电视剧作品。

纵观近两年的电视剧,似乎女性群像剧成为了一种风潮,单是今年播出的便有《青春斗》和《逆流而上的你》,此前热播的《欢乐颂》也收视火爆,可见观众们对于女性群像剧的接受度非常高。

实际上,女性群像剧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类型, 早在1958年6月15日由北京电视台出品的第一部中国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就已经有了女性群像剧的雏形,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虽然以贾宝玉为核心,但却大部分在塑造女性角色的魅力和差异。

此外,1997年播出的《还珠格格》创下了国产电视剧的奇迹,该剧聚焦小燕子、紫薇、金锁三位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身份地位的女性在被宫廷制度压迫后的崛起反抗与自由追求,同时,剧中塑造的次要女性角色如塞娅公主、柳红、含香等都展现了与以往古装电视剧中唯唯诺诺、卑躬屈膝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的一面,让观众们眼前一亮。

这就说明,女性群像剧始终是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关注的一种写作思路, 群像的展现打破了单一主人公塑造的局限性, 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两方面都大有裨益,这也是这类题材能够长盛不衰的首要原因。

“女性群像剧”难逃“玛丽苏”怪圈?

伴随着艺术评论的发展和愈发体系化,文艺评论家们逐渐将展现多个女性形象的剧细分为“女性群像剧”,一般此类剧集所描绘的女性角色至少为三个,且性格和外貌要有明显的差异化和标签化。

比如《粉红女郎》中的男人婆、万人迷、结婚狂和哈妹,从“外号”便可以抓住她们的角色特点以及人物动机,因此也更便于观众们记住和传播。

《欢乐颂》里的五个女孩也都有明确的标签,虽然不如《粉红女郎》中漫感十足而中二的“外号”容易记住,但从剧情中观众们也能够清晰抓住五个人的性格。 精英高管安迪,事业有成却家庭不幸; 寒门公主樊胜美,外表光鲜亮丽却有堪比吸血鬼的母亲和哥哥; 富二代曲筱绡叛逆毒舌,却为人仗义、外冷内热; 平凡姑娘邱莹莹,十足的傻白甜却最有代入感; 乖乖女关雎尔,学会对家庭说不才会获得成长。

在“得女性观众者得天下”的市场定律中,女性群像剧的突出特点就在于,风格各异的女性角色中总能找到最像观众自己的那个人,从而相比大女主戏更容易让观众们产生共鸣和代入感。

因此也有不少网友分析,是否女性群像剧的兴起意味着女性观众的话语权更盛?但从具体的剧集中便可以看出, 大部分的女性群像剧都离不开男人的加持。

既然要做群像,那么一定立足现实,不过当今社会女性的生存现状便是如此,那么高举“女权主义”口号的女性们并没有真正为女性做过任何事情。 虽说是“男女平等”的时代,但男女从最基本的生理构造的差异化上就已经注定了不平等,所谓的平等,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

为了满足女性观众的这种“自我安慰”,国产电视剧不惜塑造多种类型的“好男人”形象,比如疯狂给女主刷卡买礼物、花花公子遇到女主后便突然想结婚求安稳、霸道总裁也会吃醋,这些梗看似甜宠,但生活中却极其少见,只是为了满足女性观众的意淫而已。换种角度来看,这种满足女性观众的意淫就是女权吗? 女性角色仍然无法独立自强,而是活在男性保护的羽翼之下,只不过从奴役变成了“宠物”。

无论是女性群像剧还是大女主戏,男性角色的作用似乎都是提款机、超人般地呵护女主,成为女主人生中的贵人。 最典型的便是《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表面上看是女性角色的独立自强、职场打拼,但陈可和罗海燕在职场晋升的道路上并没有脱离男人的帮助,甚至每一段恋爱对于她们的成长作用都非常大。

无法脱离“玛丽苏”的套路,是国产都市剧的通病,但这也无可厚非,因为如果不是“女主光环”作祟,那么整部剧就会变得平淡无味。 试问,谁会想看一个比自己更平凡、更普通的女人的故事呢?

因此, 女性群像剧对于“大女主剧”的玛丽苏能够起到成功的规避作用。 因为“光环”并不是只落在一个人的身上,在女性群像剧中,有人惨有人贵,最重要的是姐妹间的友谊和互相帮助。比如《青春斗》中,这五个女性是所有大学女性毕业生的缩影,于慧创业屡屡失败,向真在失恋后对未来迷茫,晋小妮恋爱脑,丁兰对家庭一再妥协,但不管前期她们如何丧,都在彼此的互相帮助下共同成长,最终都迎来了好结局。

其实,女性群像剧并不一定要展现每一位女性的独立自强,更重要的是友情和成长。 这类剧集弱化对男性角色描写,在不忽视男性作用的前提下,聚焦女性角色的转变,在现实语境下做到最大程度的戏剧化展现。

市场需求决定“女性群像剧”供给

市场经济中有一句经常被提及的话术——需求决定供给。

这句话在影视市场中也同样适用,正是观众们对于女性群像剧的需求,才造就了如今的风潮。

回顾21世纪以后的女性群像剧,似乎每一部都取得了绝佳的收视成绩,每一部剧都是脍炙人口的。 不仅已播剧受人追捧,就连待播剧也同样获得关注。 早在去年就爆出将拍的中生代女性群像剧《淑女的品格》频频引发热潮,网友们不断关注着该剧的开机时间,但迟迟没有获得准确的信息。

2003年在上海电视剧频道首播的《粉红女郎》红极一时,如今,原版漫画《涩女郎》的版权被腾讯影业购买,并更名《摇摆女郎》,目前已经传出杀青信息。同样在紧锣密鼓筹备期的女性群像剧也接踵而至,目测有 17部 之多。

在这些未播的女性群像剧中,柠萌影视便占了两个项目,新丽占了三部,两家公司在做群像剧方面经验丰富,尤其是新丽已经成功出品了《我的前半生》,聚焦中年女性群像,而其正在筹备的《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玫瑰之战》、《流金岁月》则将从不同的话题角度透析都市女性问题。

柠萌影业的《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则聚焦两个年龄段的女性问题,从不同的维度展现都市女性群像,20岁和30岁恰好是女性最在意的两个年纪,因此柠萌这次的选题选择得非常巧妙而贴切。

值得一提的是即将播出的《老闺蜜》,讲述了五个5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的友情和困惑,这也是国内少有的完全聚焦老年人的题材。 这类题材如何才能拍得好看? 是值得关注和期待的!

2015年由韩雪工作室出品,韩雪亲自担任制片人,并在浙江卫视播出的《淑女之家》聚焦了民国女性群像,而“淑女”系列剧将再继续,《淑女的品格》、《淑女的格调》、《淑女本色》等都在筹备之中,目前开机信息尚不明确。

前段时间,于正也爆出由自己亲自编剧的女性群像剧《传家》也即将开拍,并官宣吴谨言、秦岚将主演该剧,欢娱自己的艺人张南也将出演。 此前,秦岚和吴谨言在《延禧攻略》里配合默契,这次又要一同主演新剧,网友们的呼声非常之高。

从演员的角度来看,已知入局的女演员遍及新生代、青年、中生代以及老年,可见女性群像剧处于各年龄层遍地开花的状态,而不同年龄层所聚焦的热点话题也各不相同,必然会掀起全方位的话题讨论量。 而女性群像剧的输出,不仅符合女性观众们的一致需求,也同样是女性演员以及经纪公司的需求所在。

“女性群像剧”是否拯救了中生代女演员?

中年女演员的话题愈发受到重视,在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海清为全体中年女演员发声,直指国内市场不给中年女演员机会,很多中年女演员无戏可拍。 杨蓉也在《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表示了中年女演员的危机,希望各位导演多给中年女演员一些机会。

在感动之余,观众们对于中年女演员的危机似乎并没有过多意识,因为在流量时代下,观众们可能更期待刘昊然、鹿晗、肖战、王一博的新剧。 况且影视圈从不缺优秀的演员,如果无戏可拍便很快就会被遗忘,许多中年女演员就是如此销声匿迹的。 比如邓婕、蒋勤勤、陈好、陈小艺等。

中年女演员在结婚生子之后很容易影响事业,许多女演员都因此无法复出,或者心甘情愿选择了回归家庭,这就使刘诗诗、赵丽颖的复出备受关注。

女性群像剧为中年女演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她们重新站上了影视舞台上。 在女性群像剧中,中年女演员不再以男女主角的母亲、婆婆的身份出现,而是更多地以“自己”的独立身份示人。

比如《老闺蜜》的主角王馥荔、潘虹、宋晓英、许娣、吴冕,王馥荔自从2014年开始便没有影视作品输出,而她在其他影视作品中也多数出演奶奶、夫人、师太、母亲等次要角色,《老闺蜜》的拍摄无疑给了她一次契机。 潘虹虽然为人熟知,但也多年没有演过主角。 许娣若不是在《我的前半生》里以“表情包”广泛传播,也不会在剧集播出后拥有“姓名”。

叶童自从《新白娘子传奇》中反串“许仙”,便很少在荧屏上有太多知名作品,但她却已确定出演《摇摆女郎》,并且饰演“结婚狂”。 陈数、俞飞鸿也都凭借女性群像剧获得契机,有望再度在电视剧行业崭露头角。

虽说一些聚焦年轻女性的群像剧也同样请来了流量小花担任女主角,比如《二十不惑》的关晓彤,《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的宋茜等,但这些年轻代的女性群像剧也同样是经纪公司力捧新人的利器。 比如欢娱的张南就在《传家》饰演女三号,虽然已有不少作品,但论及咖位并不如秦岚、吴谨言,比起《皓镧传》中出场率不高的琼华公主来说,参与女性群像剧无疑成为了她的跳板。 同样的例子还有《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的卢靖姗,事实上乔欣的走红也和《欢乐颂》里的关雎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女性群像剧为中年女演员提供了复出的契机,也同样对于新人演员来说是有利无害的跳板,因此这也是女性群像剧频繁输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女性群像剧扎堆而来,市场上的跟风现象也非常严重。塑造多种类型的女性形象本无可厚非,但如何做出差异化、避免同质化才是求胜关键。不过切记,女性群像并不是一味地宣誓女权,而更应该 立足现实、以求共情, 只有真实有感的艺术作品才能够真正吸引观众。女性题材从来都是自带话题的,有人聚焦爱情,有人聚焦职场,但只有立足于人物和内容的剧集才能亲切自然。

搜索更多有关“都市女性群像剧推荐:17部女性群像剧来袭是女性意识彰显”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