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美食>正文

河南馓子做法视频 河南农村有一种美食叫馓子

人气:441 ℃/2023-11-30 22:33:48

我的家乡在河南周口一个很普通的农村,直到现在村里还是土路,通往村外的只有一条简易的水泥路,多年的碾压之后,一到下雨天路上依旧泥泞不堪,但就是这个普通的小村庄,一直养育我到18岁。

作为出生在农村的90后,身上并不带有一般大城市里90后孩子的标签。我和小伙伴童年的记忆里,依旧是泥巴、毽子、跳皮筋,和电视里各种望眼欲穿的美食,但是我们也有城里孩子吃不到的东西——馓子,我们那里做的是最原汁原味的,它是我们那个年代所有农村孩子最美好的记忆。

小时候一般能吃到馓子的时候,就意味着要过年了,馓子不仅是我们的零食,更是走亲访友的重要礼品。年后在大雪泥泞或是北风呼啸的路上,一辆辆载着竹篮的自行车,竹篮的最下层是两盒点心,被苹果桔子这类的水果围着,上层堆叠着一层层馓子,竹篮的最上面用干净的大毛巾盖着,这就是那时小村庄里普通百姓年关的礼品。

馓子的制作过程很复杂,首先是和面,爸妈年轻的时候都要请经验丰富的邻里帮助和,因为盐分、水分、酵母和力道的拿捏十分重要,多一分少一点制作出来馓子的口味都有千差万别。和面的盆全部要用瓦盆,而且和面要放在晚上6点钟左右,这样才方便后期的揉面与醒面。面粉要选择新面,新面的弹性和口感都极佳。面、盐、水的比例至关重要,精盐一层层地撒下去,水一点点地加,面一点点地糅合在一起,直到面粉变成如月球表面一样的面团,就要开始揉面。地上摊上布单,双膝跪在上面,十分讲究地开始揉面,前后左右里里外外都要反复地揉,直到面团变得光滑筋道,整个和面到揉面的过程至少得一个小时,这个过程下来,即使在大冬天里也会一身汗。

面和好后就放在厨房老灶台前的麦秸秆里醒着,河南农村的冬天没有暖气,面要醒就得有温度但又需要慢慢醒,麦秸秆升温保温的效果最好,所以是最好的选择,堆叠的麦秸秆做成刚放得下瓦盆的小窝,瓦盆上面再盖一层军大衣,上下合力,面醒到夜里12点左右,爸妈就起夜开始第一道揉面,原来的一个面团在案板上被分成两个,加入一层层的面粉后揉啊揉,半小时后变成两个光滑的面团,分别放在两个瓦盆里再回到麦秸秆里醒着,这样到了第二天早上六七点钟开始第二道揉面,两个大面团变成4个小面团后,再自然醒2小时左右,就开始盘条了。

盘条,是馓子制作过程的倒数第二道程序,把面团变成细细的长条等待下锅。盘条像是工厂里的流水线,至少需要三个人来操作,最头上的人用刀把面团切成长条,进行简单的揉搓变成更细的长条,第二个人接着揉,长条就变成像筷子一样粗细,面条顺着案板往下,案板的边缘铺着塑料袋,塑料袋上一层厚厚的香油,这样面条到了第三个人手里就是十分光滑圆润的,第三个人再把面条有序地盘在瓦盆里,一层层盘起来的时候再均匀地滴上一层香油,防止彼此之间的粘连,为顺利下锅做准备。这道程序里的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家,最头上的那个人往往是爸爸,他有力气可以搞定大面团,中间那个往往是请的别家帮忙的,别人来帮忙自然不能让人太过劳累,而妈妈往往是第三个人,当然都是邻里乡亲,第二个人和第三个人完全可以互换,若是遇到很多家都在准备年货人手不够的时候,我就充当了第二个揉面条的角色。

差不多一上午的时间盘条就结束了,放在瓦盆里自然醒着等待下午下锅。下锅的时候也需要三个人,最头上的人把盘好的面条在两根细细的高粱杆之间绕起来,长时间醒过的面条变得弹性十足,被拉成更细更长的面条,在高粱杆上绕成重叠的U字型给第二个人准备下锅,第二个人同样用两根高粱杆接过绕好的面条,先用高粱杆撑着在油锅里上下炸,炸到变硬后就可以退去高粱杆,再用筷子适宜地翻翻被油炸着的馓子,边翻边看成色,通知烧火的区控制火大或小。爸妈通常是前两个工序的负责人,但他们有时也会相互嫌弃,嫌对方面条拉得不够细或是翻得太快或太慢,每当这个时候就会互换角色,过一会儿又会互相嫌弃。但是当炸出细细的金黄色而又香喷喷的馓子时,他们又会心一笑,互相夸赞对方手艺好。农村用的都是土灶,所以要有烧火的来添柴火、控制大火小火,有时候我就是这个角色,但大娘婶子来帮忙的时候我就可以愉快地等着吃了。其实小孩子在这个时候是不招待见的,馓子下锅的时候很忌讳说到水啊什么的,会遭到大人的训斥,几次经验之后我跟哥哥就都躲得远远的,省得遭爸妈嫌弃。

馓子出锅后,要先放在大漏勺上漏一下油,然后再放进准备好的簸箕里晾着。农村动油锅是很讲究的,出锅的东西要先让灶王爷和祖先尝鲜。馓子初具规模后,为了止住我跟哥哥的口水,就会看到爸爸掰下一截扔进灶火里,嘴里还念念有词,然后再端出一部分放在正屋里同时念念有词地邀请已逝的先人来尝鲜,这两道程序之后,我跟哥哥这俩急不可耐的小孩儿就可以开吃了。

又酥又脆又香的馓子到嘴里满******香,也是我们童年时代最好的美食,吃撒子也有很多方法,一根根地掰下来或者从一头开始咔哧咔哧直接上嘴咬。哥哥都嘲笑我一根一根地吃是小女生的吃法,大口大口的嚼在嘴里才是真正的香。有时会摊个酒盒子,把馓子揉碎,再撒上一层层的方便面调料或是南德调味品,辣辣的口味也是一种美得不能再美的吃法,有时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时候,一堆辣味馓子里又会有不同的口味,别提多有意思了。这是记忆里我们小孩子常用的吃法,当然大人有时候为了图省事或是给我们改一下饭菜的口味,会直接把馓子当擀好的面条一样下到锅里做成汤面条来吃。

去年嫂子坐月子,妈妈给她用香油炸了馓子,平时做撒子只用菜籽油或是大油来炸,但妈妈说香油炸的营养好,坐月子的人吃了对身体好,但嫂子貌似也没吃多少。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跟哥哥这些年也是,已经没有了儿时对馓子的钟爱,有时候妈妈说起来这事儿似乎有一种失落感,那是她亲手做的我们最爱吃的东西。或许是物以稀为贵,儿时年关才能吃到的东西到现在成了想吃就有的吃,也或许是现在我们能吃到的美食实在太多了,馓子已经不能满足我们挑剔的胃,谁又知道呢。

直到现在,爸妈五十多岁,每年过年也都会炸上一些馓子,他们说这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东西。虽然几乎全村所有人都没有了以前对馓子的热情,走亲访友也都换成了成箱的加工食品,但回忆童年吃馓子的情景,依然是我们这一代农村孩子最幸福的回忆。

还有,其实在我们那里不叫馓子,是我这么些年都搞不懂正确字的土名字,按声音叫“麻卧子”。

搜索更多有关“河南馓子做法视频 河南农村有一种美食叫馓子”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