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百事可期什么意思?万物依语境可理解为万众

人气:340 ℃/2024-04-01 05:19:23

万物在《道德经》中出现了十九次,其中有四次是万众的意思,用万物作解释是讲不通的。如“万物作焉而不辞”,“万物将自宾”“万物将自化”和“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区分《道德经》中的万物是人还是物,可按语境来判断。如果万物对应的是道或天地,那么万物就是物(包括人在内)。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等等。如果万物对应的是圣人或侯王,那么万物就是人——万众。如“万物作焉而不辞”“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对应的是圣人;“万物将自宾”“万物将自化”对应的是侯王,都是针对人而言的。下面来分析其中两句。

“万物作焉而不辞”前文是“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后面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也就是说,“万物作焉而不辞”是“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行为结果。圣人之治只能管百姓,不能管万物。第五章讲得很清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万物由天地管。

这一段的核心意思是说,圣人以无为、自然的态度来处理事务,以榜样的行为来教化民众。圣人的领导是因,民众的行为是果。在圣人英明睿智的领导下,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大公无私的号召下,万众振作起来勤恳劳作,没有人推辞不干。民众生产的劳动成果归集体所有。如《周礼》就有这种体现:“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民众有点作为也不会自我炫耀,自恃有功。民众事业成功也不会据为己有,而是共同享用。所以,万物译成万众才有一系列的不辞、不有、不恃和弗居的情感动作。万物没有情感,“万物作焉而不辞”是说不通的。只有人,才想大有作为,才能功成名就,才会居功自傲。再说,圣人再有本事也管不了飞禽走兽和花红柳绿啊。

“万物将自化”前面两句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和“侯王若能守之”。意思是,道是无为而治的。如果侯王能像道一样实行无为而治,那么万众将自化。“自化”就是自我化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万物也可以自化——春生夏长,秋实冬藏,但它的自化与侯王无关。侯王有为而治还是无为而治,万物照样自化。第五十七章说:“我无为而民自化”,说的是“民自化”不是“物自化”。因为,能听从侯王的也只能是人而不是物。

但是,把“万物作焉而不辞”的“万物”翻译成物,古今学者大有人在。如:

河上公章句:“‘万物作焉而不辞,’各自动作,不辞谢而逆止。”万物各自动作,不辞谢,不后退,可见河上公认为万物是物类。

线上百度百科和百度汉语解释:“万物作焉而不辞,成语,出自《老子》,意思是让万物兴起而不拒绝它们。”不知道谁能拒绝万物的兴起。

线下学者出的书,翻译也是:

余秋雨翻译:“‘万物作而弗始’,让万物运行而不去创始”(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3页。)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万物”还是万物。

南怀瑾解释:“‘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比如这个天地间的万物,它们都不辞劳瘁地在造作。但造作了以后,虽然生长不已而并不据为己有,作了也不自恃有功于人,或自恃有功于天地。它们总不把造作成功的成果据为己有。”(南怀瑾:《老子他说》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54页。)真不知物如何会“不辞劳瘁”“据为己有”“自恃有功”。

陈鼓应今译:“万物兴起而不加干涉”(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84页。)圣人也干涉不了万物的兴起啊。

刘笑敢更有意思,为了硬性解释“万物(物质)作而不为始”的合理性,在原文中添字:“上文是‘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下文是这样的结果和圣人的态度,这就是‘万物作而(圣人)弗始也,(万物)为而(圣人)弗恃也,(万事)成功而(圣人)弗居也。’其大意是圣人‘无为’、‘不言’而辅万物之自然,结果万物兴盛勃发,圣人不以首创者或起始者自居;万物无所不成,圣人不自恃其有;万事功成名就,圣人不以功臣自居。”(刘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11页。)增删原文古今有之,但不是科学的解读态度。在原文中加入了万物、圣人、万事,导致意思完全不一样了。再说,圣人管不了万物的。

以上学者的误读,究其原因就是只注重物的本义——万物,没想到它的多义。在古汉语中物还指除自己以外的众人、他人。如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所归)等。以下古文可作例证:

唐·柳宗元有诗:“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意思是,因性直而疏远权贵以致招来别人的非议,不要再想用诗文来播扬自己的名声。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名句。意思是,(仁人志士)不会因为别人的喜悲而喜悲(有自己的主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互文。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方法,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物喜”只能是人喜,而不是没有情感的物质。

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有:“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后面这句“是卿何物?有后不?”的意思,是你什么人?有后人吗?物是指人而不是指物质。

所以,在古文中大多数万物是指物,但根据语境的不同有时候要理解为万众。

搜索更多有关“百事可期什么意思?万物依语境可理解为万众”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