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周至杏花花海全景图:周至这个镇有多牛从西北最大刺绣市场

人气:319 ℃/2024-04-05 09:20:30

“走进哑柏镇,腰上别个棍”,这一句话我记得很熟。

我第一次到哑柏镇,是从宝鸡骑行回西安,骑累了,在哑柏一户人家院子睡了一觉,主人家还给我端热水。

我丝毫没有感受到哑柏镇彪悍的民风,但是记住了这个名字。

哑柏哑柏,应该是有个不会说话的柏树。哑柏镇还真的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周文王姬昌有一天晚上经过这里迷路,发现前面有一人,叫半天没答应,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棵柏树,文王笑着说:哑柏哑柏。

据说这就是哑柏镇名字的由来,但这个故事应该是编造的,因为哑柏镇这个名字出现的很晚。

长安城是13朝古都,皇帝经常要到太白山祭祀,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可长安到太白山顶山高路远,皇帝到不了,于是在太白山下面的平原地带,找了一个地方代替太白山举办祭祀活动,这个地方就选在哑柏镇,但是这里毕竟不是真正的太白山,故改叫亚白,也就是亚于太白之意,到后来才逐渐改成今天的名字哑柏。

哑柏镇在宋代为太白镇,清为亚白镇,民国设哑柏镇。我不知道为什么把“亚”改成“哑”,是不是官老爷认为这个地方的人人狠话不多?

总之,你想到哑柏镇找一棵不会说话的柏树,那是把故事当真了。

其实我听说哑柏镇这个名字更早,有个同学是周至的,他给是说哑柏镇的刺绣好,号称秦绣,卖的最多的就是枕头套子。

“白杨树,两榼杈,跟前住着两邻家。你家男娃会写字,我家女子会扎(绣)花。大姐扎的牡丹花,二姐扎的石榴花。剩下三姐不会扎,打到炕下纺棉花!”

哑柏一带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气候温和,适宜于栽桑养蚕,抽丝织帛,这在《诗经》中即有记载。清代乾隆年间,知县邹儒大力推广栽桑和养家蚕、柞蚕,获得丰。50年代,陕西省蚕桑研究所和陕西蚕种场在周至建成,指导全省的蚕桑生产。

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刺绣成了来钱的好途径,哑柏人民干啥事情比较狠,一不小心,把哑柏刺绣市场,发展成我国北方最大的刺绣市场。

但是因为市场变化,哑柏刺绣没有升级,后来就没落了,但是哑柏人性格倔强,很快就发展园林苗圃,这里现在是西北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最有名的就是裕盛村。

当你走向哑柏镇的时候,周围村子成片的树木花卉,让这里成为一个大花园。看这就是人狠话不多的哑柏人。

哑柏镇最有名的古建就是玄帝祠玉皇楼,在镇上一说玉皇楼,没有不知道的。

玉皇楼位于镇中心,曾是玄贞观的一部 分,楼上供奉玉皇大帝, 俗称玉皇楼。此楼始建年代不详,推断其为元末明初建筑。明嘉靖十二年曾修缮一次,清代和民国修葺过。

我到这里没有见过开门,缘分不够,只在外面看看。

这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建筑,屋顶为重檐歇山式,琉璃剪边灰瓦顶,高浮雕花卉鸟兽正脊,两端有龙形大吻,东西山墙均有精美砖雕。

玉皇楼曾被听说改造作为粮仓、广播站使用,现在看着玉皇楼修缮的很新,都不像老建筑了,大门后有省文保碑,还有一通明碑,《重修玄帝祠记》。

玉皇楼旁边街道两个村名,一个叫做仰天村,听说有仰天河流淌而过;另一个是哑兴村,应该是指哑柏兴旺之意吧。

即使不是逢集,哑柏街道也很热闹,小吃不少,除了关中常见的,最有名的就是荞麦粉,纯手工制作,能吃出荞麦的原味,真是不错。

看看这哑柏镇人,人狠话不多,以后不知道还能弄出啥产业。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风民情

搜索更多有关“周至杏花花海全景图:周至这个镇有多牛从西北最大刺绣市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