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曾国藩的为人之道怎么学?做官要学曾国藩,学他的什么

人气:228 ℃/2023-12-01 01:20:54

人都说“做官要学曾国藩”,那么,曾国藩的为官之道有哪些可学之处呢?

在市面上众多解读曾国藩的书籍中,我发现了这本视角独特的《精进:解读曾国藩成事密码》,吸引我的是封面上的一组小字:“透过30道奏折,回顾曾国藩的一生,看他的人生修为,看他的品格魅力。”

从官场菜鸟到位极人臣,再到善终退场、荫及子孙,曾国藩的人生履历毫无疑问是圆满的。而他亲手撰写的奏折,则必然最真实地记录了他的为官足迹。那么,他究竟是如何与最高领导沟通、请示、汇报,才成就了“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人生盛誉呢?

打开这本书,发现它分上、下两篇,上篇收纳了曾国藩官场前期、中期和晚期的典型奏折,从中可见他如何从青涩走向了圆融;下篇则是政策战略、业务经营、选贤任能、司法刑罚、外事交往、教育文宣六个方面的代表性奏折,涵盖了他工作所涉的多个领域。

书中精选的30道奏折,每篇都包括原文、白话译文、作者评析三部分,既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奏折,又能轻松理解阅读,作者胡森林为每道奏折写的评析也是个大亮点,其写作背景、写作特点一目了解。

这样一本营养极其丰富的书,读起来让人不忍释卷,读完便如醍醐灌顶般恍然,满腹感慨,只觉不吐不快。

01 从奏折中看成长:刚者易折,柔者长存

仕途早期的曾国藩,可谓资质平平。论天资,他光秀才就考了七次,最后还是以倒数第二的成绩入选;论心态,他曾因战场失败三次自杀未果。

这样一个身上毫无主角光环的曾国藩,看起来跟我们身边人的普通人并无区别。所以,这时的曾国藩和很多官宦中人一样,仿佛一只不谙世事的菜鸟。

咸丰元年,曾国藩官居礼部侍郎,上奏折《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这道奏折言辞尖刻,气势咄咄逼人,以进言为名,对皇帝言行大加指责,大有要“打龙袍”的味道。咸丰皇帝看后“怒掷其折于地”,差点治了他的罪。

咸丰七年,曾国藩在为父母丁忧期间接到命令,要他协办江西团练。然而他此前带军时军饷、粮草受制于人,心中积压了太多苦闷,于是不但没有接旨,反而上了一道《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折》。

在这道奏折中,他大倒苦水,言辞明显情绪化不说,还挑明了开口要官,意思是说不给官职不办事、不给实权不出山,要挟意味非常明显。向皇帝发牢骚、讨价还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他目的不但没达到,还被解除了兵权。

刚者易折。从曾国藩早期奏折中可以看出,曾国藩虽充满担当,但言辞锋利,把自己的好心谏言和与地方上的人事纠纷,都成功转化成了自己与皇帝间的矛盾,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让事情陷入僵局。

不过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不经历几场大风大浪,又有谁能够真的做到波澜不惊呢?经过种种挫折之后,历经世事艰难的曾国藩完成了自我反思和改造,脱掉了青涩倨傲之气。

同治三年,经过十年对太平军艰苦卓绝的征战,曾国藩终于攻克天京,如愿夺得“天下第一功”。六月二十三日,他上《奏报攻克金陵尽歼全股悍贼并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达折》给皇帝报喜,这是他从政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份奏折。

设身处地想一想,当时的曾国藩多年苦战大功告成,必然万分激动;而围攻天京是一场称得上事关国运的大战,必然头绪繁多。要在短时间、短篇幅里择要上报,需要的可不只是文字功底,更是沉着与冷静。

在这份奏折中,曾国藩不但把战事写得提纲挈领、从容不迫、扣人心弦,还入情入理地将功劳归之于皇帝和太后,并不忘在文中数十处提到将领名字,无言地为下属请功。整篇文章丝毫不见傲气与张扬,文风稳重、质朴,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

文章是思想的外显。先有了思想的转变,才会有行为的转变,由刚毅转为柔韧的曾国藩,临大事有静气,才最终成就了千秋功业。

02 从奏折中学公文:文章乃经国大业、不朽盛事

如今,我们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在清朝,奏折就是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唯一途经。在那个年代,写奏折是每个官员必修的看家本领,而曾国藩则赢得了“晚清第一奏折”的美誉。

奏折自然是典型的公文,公文自然与文学作品不同,不仅要简洁高效,还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如果想找优秀公文的模板,如果想知道一篇优秀公文是怎么炼成的,那么看曾国藩的奏折就对了。

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因在翰林院成绩优秀,被钦命为乡试四川省的主考官,为感激皇帝提拔,他上《授翰林院侍讲到四川正考官呈请代奏谢恩状》。之所以是代奏,是因为他那时品级过低,还没有资格给皇帝直接上奏折。

这是现在保存的曾国藩最早的一道奏折,文中用典丰富、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在凸显文字功底的同时,也透露出十足的书生气。然而,对于公文来说,文学手法只宜用来点睛,如果形式重于内容、语言过度华美,那就有卖弄之嫌,是公文大忌了。

咸丰十年,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两江总督在清朝是仅次于直隶总督的封疆大吏,再加上两江是财税重地,所以这个职务皇帝一般都会安排最依赖的重臣。曾国藩自然感恩皇帝重用,于是上《谢署两江总督恩折》。

在这道奏折中,知天命之年的曾国藩少了上道谢恩折中务虚的华丽辞藻,多了务实的肺腑陈辞,除了倾注感情之外,还表达了对局势的清醒认识、对未来的认真谋划,充分表露了深知责任重大、敢于慨然有诺、甘于为朝廷分忧的心迹。能为上级分忧,自然是最好的谢恩,可见语言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书中还收录了同治六年的《奉旨补授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之任恭谢天恩折》,三道谢恩折放在一起,“晚清第一奏折”的养成历程清晰可见。

除了文风的厚重、务实与真诚,我们还可以从《江皖大局片》中看到,工作汇报要如何写才能“要言不烦”;从《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中可以学到,如何通过文字沟通来管理上级,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

曹丕曾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曾国藩的晚期公文大多可归入此类。从曾国藩的奏折中可以看到,文章是推动事业的载体,而一篇好的公文,除了需要文字技巧,更需要写作者的阅历和智识,少务虚,多务实,才是公文写作的要义。

03 从奏折中长智慧:先入沟渠,方见明月

每当仕途坎坷或怀才不遇时,人们常常会想起那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而经历过挫辱与打击的曾国藩,再也没有写过意志消沉的奏折,大堑之后有大伸,挫折成就了一个智慧的曾国藩,从此他入得沟渠,更见得明月。

咸丰十年,中国正在经历第二次******战争。逃亡途中的咸丰皇帝接到请求速援京师的奏折,情急之下,他下令让曾国藩驰援京师。咸丰这个命令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的曾国藩正在南方与太平军鏖战,远水根本解不了近渴。

曾国藩于是面临两难选择,如何能既于事有益、又不折皇帝面子呢?曾国藩在回复皇帝的《奏请带兵北上以靖夷氛折》中,先表示同意出兵,再分析利害,指出方案中的不足,然后提出自己的方案。缓兵之计的智慧,让皇帝自己想明白了利害,收回了成命。

同治二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围困天京数月尚未获战功,朝廷有意激励,授予他巡抚职位。作为上司和兄长,曾国藩上《恭谢天恩沥陈下情折》推辞。“功名这际,终之始难,消长之机,盈则必缺”,这番推辞绝非客套,更不是欲擒故纵,而是曾国藩真实心迹的表达。

曾国藩深知“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明白总要留一些缺憾才是最好。这种持盈守虚的智慧,他用在官场、为人、教育子孙等诸多方面,甚至他自己的书房也被命名为“求阙斋”。

曾国藩在不断的磨炼中积累着智慧。在《克复安庆省城片》中,可以看到他“扎硬寨、打呆仗”的治军智慧;从《保参将塔齐布千总诸殿元折》中,可以看到他“用人如用器”的用人智慧;从《沥陈前胡北抚臣胡林翼忠勤勋绩折》中,可以看到他“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的领导智慧……

写在最后:

“日课十二条”的曾国藩,靠日复一日的坚持、持续不断的进益,把自己铸成利器,完成从官场菜鸟到位极人臣的蜕变。

他功不独居,过不推诿;菩萨心肠,雷霆手段,以其卓越的领导力,成就了一生功业,并通过言传身教、家书传承等方式管理家人,使家族满门受惠,人才辈出。

成功不可复制,但成事必可学习。做官当学曾国藩,其实学的还远不止文中这些,30道奏折可以告诉我们的,还有很多。

搜索更多有关“曾国藩的为人之道怎么学?做官要学曾国藩,学他的什么”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