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徐悲鸿早逝真相大全:徐悲鸿给儿子起了个晦气的名字

人气:497 ℃/2024-02-19 23:34:44

婚姻,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经过漫长恋爱长跑后经历千辛万苦才修成的果实,是组建一个和谐家庭的必经之路,从婚姻里诞生的孩子,更是夫妻双方的心头肉。

给孩子挑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更是家庭大事,常常翻烂新华字典都难寻。

但著名画家徐悲鸿,却因为厌恶妻子,顺带着给自己的儿子起了“劫生”这个不祥的名字。徐悲鸿为何如此厌恶自己的妻子,甚至将这种厌恶波及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呢?

出身贫苦,自幼学画

徐悲鸿1895年7月出生在江苏宜兴的一个小镇上,父亲给他取名叫徐寿康

徐悲鸿的出生虽然贫苦,其母亲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

但幸运的是,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既能识字读书,又会画画,有时还会作几首诗,是一个私塾先生

因为画技很好,乡里人常常请徐达章去作画,徐家也由此得了一些钱财,日子勉勉强强还过得下去。

在家庭的熏陶下,年幼的徐悲鸿也和父亲一般,自小开始学习画画,对于这种色彩艺术,产生了抹不掉的好感。

从9岁开始,他就跟着父亲学习调色、设色等各类国画必备技巧,每一天的午后,也都要模仿着画一幅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

每日如此刻苦学习,徐悲鸿的画技自然进步很快。

一年后,10岁的徐悲鸿已经能帮到父亲,在父亲给别人作画时填上一些边角部分的色彩。

13岁跟着父亲游转于乡下,以卖画赚取一些薄财,勉强维持家用。

这样艰苦游荡的日子徐悲鸿经历了四年。

在这转瞬即逝的四年时间里,徐悲鸿跟随父亲走遍了乡村的小路,看遍了无数人情冷暖,这样风餐露宿的日子虽然困苦,但却磨灭不了徐悲鸿对于画画的喜爱,反而让他在行万里路中获取许多艺术灵感,更接触到一些革新思想。

自由不羁,困于封建

17岁的徐悲鸿,接受了自由平等的崭新思想后,决心要革新中国画,在中国画这一个领域革除旧有的腐朽气息,引入崭新气象

下定决心的徐悲鸿,年仅17岁,便决定独自前往上海。

当时的上海是东方最繁华的城市,这里人口密集,商业繁荣,是许多达官贵人的居住地,自然也******了一批艺术家。

徐悲鸿不辞辛苦来上海,就是为了寻得机会学习西方画作技巧,试图通过汲取西方画作的精华,革新中国画。

上海并没有让雄心勃勃的徐悲鸿失望。

抵达上海后,徐悲鸿幸运地进入了刚刚成立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这是一所美术教育的新型学校,拥有较为现代的西洋美术教学体系,而在办学上又倡导东方美术与西方美术相结合,相包容,与徐悲鸿的想法正相合。

徐悲鸿就此在上海美专开始了他的求学之旅,这对于他而言是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日子。但几个月后,一个噩耗从家乡传来,父亲徐达章病重,徐悲鸿不得不暂停求学之途,返回老家探望父亲。

这一次回家,让徐悲鸿遭受到他人生里一次极大的痛苦,父亲根本没有生病,让徐悲鸿回来就是要让他接受父母的婚事安排,与一个不相识的女子结婚。

徐悲鸿一生向往自由,对于旧封建社会里那些束缚人的框框条条极为抗拒,他的画室里就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独持偏见,一意孤行”八个大字,以此表明他反抗封建主义旧观念的决心。

如此自由不羁之人,怎么能够接受得了父母这种赤裸裸的包办婚姻呢?

在当时追求新风气的青年里,不论男女,都视包办婚姻为封建家长制的一大象征,视之为饿虎猛兽,又畏惧,又愤怒。

按照一般的思维,追求自由的徐悲鸿应该反抗父母的命令,离家去追求自由的爱情。

徐悲鸿自小就受到父母疼爱,徐家虽然贫寒,父母却省吃俭用,尽力支持他的画画事业。家庭对徐悲鸿的爱没有掺杂半分假。

更何况,这是父母亲迫切的愿望,身为人子的徐悲鸿,即使从内心情感出发,也不好让辛辛苦苦养起这个家,从小教他学画画的父亲失望。

而且他还身处在封建伦理秩序下,在旧乡村内,不遵守父命,意图脱离包办婚姻的人,总会被无形排挤,被其他乡里人所敌视。

在家庭内外的种种束缚之下,本为一个新青年的徐悲鸿低下了头,悲愤而屈辱地同意这门婚事。

但他对这种束缚的不满,并没有随着结婚而消散。

为子取恶名,七年后应验

徐悲鸿的发妻只能默默忍受着来自丈夫的敌视,婚后一年她为徐悲鸿生下一个男孩

令发妻意想不到的是,男孩的诞生并没有让徐悲鸿对他的发妻,对他的家庭有所改观。他对于妻子还是一如既往地厌恶,甚至把这种憎恨波及到这个新生儿身上。

徐悲鸿为自己第一个孩子,取了一个晦气的名字,叫“劫生”,意思是指这个孩子“遭遇劫难”才生了下来。

徐劫生的诞生对于徐悲鸿而言,似乎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事物,他依旧醉心于追寻自己的艺术,醉心于中国画之中。

极度厌恶新家庭的徐悲鸿,立刻离家出走,试图逃离这个令他痛苦的地方。

至于那个刚刚为他生完孩子的妻子,他不管不顾,没有半分夫妻间的爱意,只有浓浓的厌恶,只想着离她远一些。

徐悲鸿又回到了上海,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把自己的家庭抛之脑后。

身在老家的妻子经常让别人代笔写信给徐悲鸿,徐悲鸿刚开始还打开看看,后来更是连看都不看直接丢进垃圾桶里

长时间不回家的徐悲鸿想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亲,回家后他发现劫生对于画画很有天赋,即使是偶然间的涂涂画画,也能把自己想要描绘的事物表现得栩栩如生

这个发现让徐悲鸿就此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徐悲鸿想把自己的绘画技巧教给他,正如小时候的父亲教他画画一样。

徐悲鸿态度的改变,好像给这个不幸的家带来一丝转机。徐悲鸿给“劫生”改名为“吉生”,想用“吉”的喜气冲掉“劫”的晦气

而徐悲鸿也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结识许多贵人,在他们的帮助下赴日本研究画作,未来的一切好像充满了光明。

但好景不长,原本留在老家,年仅7岁的徐吉生应验了他的原名“劫生”,不幸染上了天花,在家人的哭泣声中夭折。

徐悲鸿的发妻也因为这个孩子的离世,而失去人生的寄托,整日郁郁寡欢,最终病逝,时至今日,她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孩子夭折时,徐悲鸿却身处北京,一半心思忙着和另一个女子蒋碧薇谈情说爱,另一半心思忙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直到晚年时,他才对此感到悔恨与痛心。

劫生之名,是徐悲鸿、他的发妻以及徐吉生三人悲剧的真实写照。

徐悲鸿遭遇了令人喘不过气的包办婚姻。

他的无名发妻,本该过着相敬如宾,白头偕老的夫妻生活,却不幸遭遇到丈夫的冷漠与厌恶。

而年仅7岁的徐吉生,则染上了天花,还没有度过一个完整的童年,就离开这个人间。这一切不幸的开端,都由自那场被他人指定的婚姻。

结语

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婚姻,是恋爱之花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充溢后半人生的光明。

然而,在民国时期,即使思想解放,自由恋爱的口号响彻一时,封建包办婚姻的怨魂仍漂浮在中国大地上,久久不去。

在这种旧时代残余的束缚下,人间诞生了许多悲剧,即使是名人也难以例外,徐悲鸿就是其中一个。

只有在革除了旧封建时代气息的新中国,恋爱自由与婚姻自由才得以真正实现,让无数恋爱男女在经受失恋之苦的同时,却也躲过包办婚姻的厄运,得以从吃人的封建秩序中解脱开,呼吸到自由的气息。

搜索更多有关“徐悲鸿早逝真相大全:徐悲鸿给儿子起了个晦气的名字”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