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美食>正文

美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马东丨街头美食张掖记忆之五

人气:326 ℃/2024-05-18 10:36:20

街头美食

马东

小时候总觉得城市很大,从家出门沿县府街到鼓楼,再从鼓楼沿南大街回家几乎要花上半天多的时间,现在抬脚走走,很快就绕了一圈。

县府街南段有七一剧院、百货商店,还有一家集体食堂,距离我们曾经的小学和中学都非常近,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粮店似乎也在这里。离开张掖多年后再次亲近这个城市,七一回民家臊面竟然是那久久不能忘却的味道,这次路过,居然找不到那家臊面铺子了,走出去好远,偶然的一回头,在楼房的侧面才发现了那个清真牌匾,入口还是不知道隐藏到了哪里。

县府街北端连接着明清街,明清街连接着甘泉公园,甘泉公园后门直通北环路,沿北环路往西少许便是今天的河西学院。多少次电影散场这条路走不通,便要绕道鼓楼北街。

咦,明清街和大衙门街交叉口搬来了一家粮貿臊面,这倒是意外之喜。

现在甘泉公园门口往西打通了一条路,连接着欧式街,明清街、欧式街是张掖的餐饮******区,美食不少,张掖有名的小吃,“孙记炒炮”就在县府街和明清街十字路口的东南角。炒炮是当地一种面食,似鞭炮般粗细长短,配以卤肉或排骨,或炒或烩,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皆大赞。

记忆最深最为念叨的美食是当地的凉粉(蒸粉)和馄饨,凉粉有白有黄,黄色的是黄粉,蒸粉较为稀少,估计制作费料费时,一般和面筋一样只做配料,我每次均把蒸粉当做主打,老板自然要求我加钱,有时候老板还是有点舍不得,再三解释我是离开甘州多年的游子,老板才会不舍的给我单独盛上一碗,如果在冬天,再把那调汁用炉火加热,稠稠的、热气腾腾的浇在凉粉上,那才是人间美味。

张掖的凉粉有祁家和皮家,县城大街小巷还能找到他们的店面,记忆中的鸡丝馄饨却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味道了。

鼓楼西南角,记忆中有家卤肉铺子,店里也卖黄酒,飘雪的傍晚,切二两卤肉,烫几壶黄酒,微醺着能仗剑好久的江湖,出了铺子再到马路对面的路边摊,啃两个干羊头是泽子的最爱。第一次吃羊杂让我难受了好多天,后来喜欢上了宁夏的羊杂,但是现在却只能喜而不好了。

张掖大佛寺西门前的原张掖宾馆已经异地拆建多年,现是一个漂亮的广场,东门也拆建了一个小广场,山西会馆恢复了原有的样子,山西会馆的牌匾高高的挂在门头上,我记忆中原来的图书馆不知道迁建到了哪里,去过多少次都没有发现他的影踪,声教四达的甘州文化场所果真是少了许多?

沿民主西街往东,过南大街十字约二百多米就是甘州市场南门,甘州市场其实是夜市,各种小吃汇聚,店铺众多,外地游客几乎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张掖所有的小吃美食,每次到张掖我必住在这附近,一来去大佛寺方便,二来停车住宿就可以大快朵颐。市场里的晓英杏皮茶我总是喝一大杯,再买两大杯带走。偶尔酒后还会去逛上一趟,说不定就再来一碗搓鱼子或者鱼儿粉,更多的时候是鱼儿粉,酸酸辣辣的味道既解酒又刺激。

南大街的最南端是张掖回民******区,糊汤的牛肉小饭是那里最负盛名的小吃,汤可以续。每天早上这里肯定是排着长队,店门口的路边蹲着各式食客,手里都端着一个大碗。到了中午店一般都就关了。

山西会馆大门北二十米有一家清真董家的牛肉小饭,7元一大碗,清汤,我总感觉不如糊汤的味道来的更纯正一些。如果你是外地游客,这里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卷子鸡和炒拨拉是后起之秀,炒拨拉被游客炒作得一塌糊涂,飞溅的火花是辨认正宗与否的唯一表象,邮电宾馆附近是******区,夜幕降临,那里会有很多人。

张掖城几乎绕了一圈,怎么想到的全部都是吃的,小时候的味道难忘,味蕾只忠实于热爱它的每一个人。

美景是眼睛对情绪的反应,美食是味蕾对情绪的体验,美人是心灵对情绪的调动。

平直的街道,四处相通的巷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踩在了谁的梦里、谁的记忆里。

(作者简介:马东,现居宁夏银川,曾随父母在甘肃张掖生活学习近二十年。好读书,喜摄影、旅行,时做散文、游记,曾多次自驾穿越甘青藏、新疆、东南亚等地,致力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搜索更多有关“美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马东丨街头美食张掖记忆之五”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