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入伏第一天下雨预示什么?热不热,伏王有预兆

人气:376 ℃/2024-03-17 08:04:14

导读:“热不热,伏王有预兆”,明日入伏,该怎么看?

俗话说:“夏至三庚伏,冬至三戌腊”。今年的7月11日农历五月二十四,就是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庚午日,也就是伏天的开始,是为三伏之首,被称为“伏头”,也叫作“伏王”。

古书中说:“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又云“庚者,金也。隐伏避炎暑也”。

古人喻事常常喜欢用反衬的手法来表示,“三庚金入伏”则是利用秋金之气的藏伏,来衬托出夏午火之气的强大。

又将一年分为“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其中,小暑到立秋之间的这段时间称为“长夏”,“长夏”属土,土为万物之母,金之气隐伏于土中,午火之气流于空中。太阳炙烤着大地,地气蒸腾形成“上蒸下煮”的三伏天天气。

鱼重小课堂:你知道吗?古人虽然把“长夏”也叫做一个季节,但并不是意味着把夏天分为了两半,而是为了区分初夏的炎热和伏天的湿热而已,两者都属夏季的范围。

故而,古人将伏天称之为“暑邪”,在此期间主张易静不易动。同样,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也是秋收庄稼生长旺盛的时候,因此,老祖宗在入伏的第一天,留下来了大量的谚语。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谚语都是怎么说的?如今还有没有道理?

谚语:淋伏头,晒伏尾

伏头”,指的就是刚入伏的这一天。“伏尾”则是伏天临近结束的最后几天。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刚一入伏就连续几天不断有雨水落下的话,那么等到了整个伏天快要结束时,雨水就会比较少。预兆整个三伏时节将会先雨后旱,需预防立秋之后发生秋旱情形。

正如谚语:“头伏漏,干死豆”所说,头伏多雨水,到了末伏时节雨水将会大幅度的减少,就连十分耐旱的豆子都有可能会因为缺水而干枯。预兆伏头先雨,多雨水的话,后期会有旱情发生。

谚语: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刚入伏这天就开始下雨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十天,每天都会下一场雨。预兆头伏的十天里,雨水会比较多。

谚语说:“头伏阴,有雨淋”,如果刚入伏这天没下雨,是个阴天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几天必然会有雨水落下。

那么,看到这有人就要问了要是入伏这天既不是阴天,也不是雨天,反而是个大晴天又会怎样呢?别急,我们接着往下说!

谚语:伏头大晴天,无雨到秋边

秋边”,指的就是立秋节气快要结束的时候。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入伏这天是个大晴天的话,那么接下来降雨的日子就会比较少,天气将会以晴天为主,要到立秋快要结束之时,高温天气才会有所缓解。预兆整个三伏时节,干旱少雨,天气炎热。

正如谚语:“晒了伏王,旱到伏尾”、“伏头晴一日,天旱到处暑”所说,伏头无雨或少雨,预兆接下来整个伏天不仅少雨,还可能会有旱情发生。

今年三伏有哪些特点?

谚语说:“公伏热,母伏闷”。今年,入伏的第一天是农历的五月二十四。按照古人的说法,单数为阳,对应“公”;双数为阴,对应“母”,所以今年应该是属于“母伏”。

关于“公伏”和“母伏”,民间还有这样的一些谚语:“公伏热死牛,母伏凉悠悠”、“雨打母伏头,床头长蘑菇”、“雨淋公伏头,晒破狗舌头”。

综上所述,今年入伏第一天落雨,则预示着接下来天气将以湿热多雨天气为主;反之无雨的话,将以干旱炎热天气为主。

小结

三伏炎蒸,汗流如雨。行人匆匆,耕者不歇。目望九霄,谁言伏热”。明日入伏,你希望是有雨呢?还是无雨呢?你还有哪些不同的见解呢?欢迎评论分享!

看到这,你有没有发现新的知识,又增加了一点儿呢?不妨,给小编点个赞,留言鼓励一下吧!

本文为作者原创,禁止搬运!

搜索更多有关“入伏第一天下雨预示什么?热不热,伏王有预兆”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