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每日阅读新书推荐 一周新书推荐不读书怎么freestyle

人气:451 ℃/2023-11-28 10:38:53

文学方面,本周我们推荐玛丽莲·弗伦奇略带自传色彩的小说《醒来的女性》,这本书是女性主义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早在1977年美国初次出版时就引起轰动。同样出版于上世纪70年代的《摩天楼》是英国科幻小说家J.G.巴拉德的作品,在一栋完全封闭、等级分明的大楼里,有骇人听闻的斗争也有现代人的心灵潜流。此外,李静睿的小说集《北方大道》通过八个故事,展现了在沉默时代下任性的“软弱、挣扎与犹疑”。

在艺术方面,《我的观看之道》收录了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的多幅作品以及他对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雅,还是俗》通过研究莎士比亚戏剧在美国由“俗”变“雅”的过程,揭示了美国文化艺术分级制度的起源。“非业余博物馆爱好者”沈辛成则在新书《纽约无人是客:一本37.5°C的博物馆地图》中详细介绍了十多家位于纽约的博物馆,力图为读者展现一个有温度的纽约。

奥地利学者雷立柏的《别了,北平》为我们介绍了一位曾在中国度过了26年时光,并对中国天主教画派产生重要影响的奥地利修士兼画家。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写了一本关于数学的书,讲了讲数学如何才能帮助我们实现幸福。用数学实现幸福?没什么不可能。美国生物学家彼得·里克森和人类学教授罗伯特·博伊德合写了一本《基因之外》,讨论的主题正是:文化是人类演进的重要原因,也是生物学的一部分。

《醒来的女性》

“女性不是天生的,是被塑造出来的。”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的重要推手,她的这句话可谓女性主义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正是在这一浪潮的后期,美国作家玛丽莲·弗伦奇发表了她的小说《醒来的女性》。小说以主人公米拉的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的种种身体和心理压迫,即使是独立聪明的女性也不得不屈服于社会对其“贤妻良母”的角色期待,受制于丈夫,失去掌控人生的自主权。

玛丽莲·弗伦奇1929年出生于布鲁克林,是20世纪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女性作家之一,她一生都在为女性发声。无论你是不是一名女性主义者,这部小说都能让你一窥上个世纪女性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它所折射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今天依然存在。

《摩天楼》

提到科幻小说,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场景似乎总少不了外星人、太空船或星球大战,英国科幻作家J.G.巴拉德却以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作为英国六十年代科幻小说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作家,巴拉德被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誉为“当代小说中最具智慧的声音”。他不满当时正统科幻小说对科学的盲目乐观和虚假幻想,转而关注人类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态。

《摩天楼》就是这样一部带有强烈反乌托邦色彩的小说,全书讲述了一座与世隔绝的摩天大楼里发生的故事。这栋楼“就是一座垂直的小城”,按照社会阶级分成了不同的居住区域:穷人生活在最底层,中产阶级在中间,富人则占据上层。阶级之间的矛盾暗流涌动,一次偶然的停电事件和邻里间的小纠纷就能引起冲突。随着矛盾逐渐升级,为了争夺公共资源,人类甚至展露出了“吃狗,有时也吃人”的残暴面目。这部写于1975年的小说,着重探索了人类的“内层空间”,即人在梦中“创造出来的空间……观察者在那儿叠加了他自己的畏惧、梦境、恐怖症”,极具超现实主义色彩。

《摩天楼》是巴拉德科幻小说四部曲的收官之作,他构建了一个在物理上和心理上都完全封闭的空间,试图解答这样一个疑问:“我们能够克服恐惧、饥饿和孤立吗?我们可以找到战胜它们的勇气和智慧吗?”读者不妨带着这个疑问,前往书中寻找答案。

《北方大道》

作家李静睿是一位旁观者,自称“反义词”,她说:“这个时代大概有它火热的主题,我却只想待在一旁,做一个冷冷的反义词。”她初中开始写小说,一度厌倦了青春文学,过上了“轨道内的生活”,读书、恋爱、做法律记者。十年后她又“厌倦了轨道”,慢慢回归写作,试图在其中追逐自由。

《北方大道》这本短篇集收录了八个故事,主题不一:政治、人心、爱情、世道,但无一不贯穿了她对当下时代以及对人性的思考。作者用清冽流畅的文字娓娓道来这些发生在北京、自贡、纽约和东京的故事,和其中一个个“想要自由,又难逃悲苦”的灵魂。

《别了,北平:奥地利修士画家白立鼐在1949》

1923年,32岁的奥地利修士方济格·布茹克内尔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他获得了一个中文名——白立鼐。此后,这位奥地利修士和画家在中国度过了26年时光,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直到1949年才回到故乡。

与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不同,白立鼐之功劳,并非翻译和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而是对中国当时的天主教画派产生了激励作用,他常年在北京辅仁大学教授“西洋画导论”“透视画法”“素描练习”等课程,影响了当时的一批年轻的中国画家。

《别了,北平:奥地利修士画家白立鼐在1949》试图还原的正是这一段历史。该书的编注作者——奥地利学者、古典语文学家雷立柏——以中德双语对照的形式,通过介绍白立鼐的生平,选编其离开北平前后的日记及其一百多幅画作,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朴素平和、热爱中国的奥地利修士的形象。

《纽约无人是客:一本37.5°C的博物馆地图》

New Yorker的音译是“纽约客”,一个“客”字道出了很多在纽约求学或旅行的中国人的心声——漂泊在外、没有根基,疏离感往往难以排解。

佐治亚理工学院科技史专业在读博士沈辛成却不觉得自己是纽约的“客”。他喜欢这座城市,深感自己与纽约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结,“三十七度是人的体温,零点五度是纽约让人发的烧。”纽约这座城市对他来说平凡又不平凡,像个“损友”却又奇怪地令他感到平静。

沈辛成自称“非业余博物馆爱好者”,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物馆学专业。在《纽约无人是客——一本37.5°C的博物馆地图》一书中,他详细介绍了十多家纽约博物馆的特色、设计和参观体验等,图文并茂。作者通过饱含人文情怀的笔触,试图将他所感受到纽约这座城市的温度和灵性传达给读者。

如果你是一名博物馆爱好者,或者正打算来一次纽约深度游,那么这本书不容错过。

《雅,还是俗:论美国文化艺术等级的发端》

如果有人问你:莎士比亚的戏剧是高雅艺术还是通俗艺术?你大概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无疑在全世界各地都享有极高的荣誉,莎翁剧甚至被捧上了戏剧改编的神坛。

在当今的美国,莎士比亚是“高雅文化艺术圣殿里的先贤”,其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连接受良好教育的人也会感到艰深。然而,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劳伦斯·W. 莱文在查阅文献材料时惊讶地发现:在19世纪的美国,莎翁剧非常受大众欢迎,是当时美国民众间的一种通俗文化和娱乐方式。那么,莎翁剧是如何逐渐褪去了“通俗”这一标签,摇身一变成为了“高雅”的代名词呢?莎翁剧和交响乐等文化艺术形式是如何在美国社会确立了“高雅”的地位呢?

在试图解答这一问题之时,莱文同时观察到了美国文学艺术界一个的明显特征——对于不同文学艺术形式的“雅”“俗”之分:来自欧洲的歌剧是“雅”,来自美国国内的音乐剧则是“俗”。到底何为雅?何为俗?两者的界限何在?美国的文化艺术等级制度是如何建立的?……这正是《雅,还是俗》这本书为读者讲述的内容。

《我的观看之道》

大卫·霍克尼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一位画家、摄影师,还是一位舞台设计师。

个性满满的霍克尼平生最讨厌被定义,从不受限于某一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他涉猎广泛,不局限于传统肖像画、风景画、波普、舞台设计、透视画及摄影任何一种形式。霍克尼的好奇心充盈,热衷尝试新鲜事物,比如使用影印机、激光扫描、传真机、iPad等进行实验性创作。

尽管家族遗传的失聪使得霍克尼自1970年代末期起就不得不依靠助听器辨声,却没有阻碍他的艺术创作,反而让他对光影更敏感。他相信“艺术应当是一种深切的快乐”,虽然人生苦痛,但艺术家的职责就是“克服和缓解人们的绝望情绪”。

这样一位不断探索求新的艺术家究竟如何看待艺术?他为何横跨如此多的媒介进行创作?《我的观看之道》按年代编排了大卫·霍克尼的三百多幅画作,并收录了他对艺术创作方式、内容和理念的真挚思考。这本书在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霍克尼的艺术理念之余,也引人深思艺术与世界的关系。

《数学颂》

高考中考均已结束,对于不少学生而言,数学的噩梦总算告了一个段落。读了那么多从科学新知角度讲数学之美的书,万万没想到,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还写过一本《数学颂》。

《数学颂》指出了当代数学面临的两个问题:第一,数学成了一种选拔的考试工具,这完全抹杀了学习数学的乐趣;第二,数学成为了少数精英分子的研究领域,这种小圈子内部的孤芳自赏离大众太远。

书中收录了阿兰·巴迪欧与法国出版人吉尔·艾利关于数学如何实现幸福的对话,巴迪欧解释了数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它必须克服上述两个问题,才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帮人类实现幸福。

《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

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的演进到底该如何解释?深受演化生物学影响的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更重视基因在其中的作用,而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则更看重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美国的两位学者——生物学家彼得·里克森和人类学教授罗伯特·博伊德——联手,研究了文化与生物学两者对于促进人类演进的关联作用,这也正是《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的创新之处。通过引述一项关于为何美国南部比北部更暴力的研究,里克森和博伊德指出,经济、气候等其他外在因素都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南方人对于个人荣誉的文化传统和态度才是关键原因。

两位作者旁征博引,运用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科学各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论证了“文化是理解人类行为的关键,也是生物学的一部分”这一核心观点,对之前割裂的种种看法和解释而言颇具启发。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搜索更多有关“每日阅读新书推荐 一周新书推荐不读书怎么freestyle”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