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 爸妈不可不知的皮亚杰实验

人气:496 ℃/2023-12-29 13:30:36

让·皮亚杰(Jean Piaget)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一生出版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其中的认知发展理论被纳入教育学经典。

让·皮亚杰(1896年-1980年)

皮亚杰主张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在于让儿童得到全面性的发展,使每个儿童都能有完善的人格。

在他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小科学家”,都应该获得完整的人格教育、生命教育。

01、小小科学家

皮亚杰喜欢把孩子称为“小小科学家”,因为他们生来就积极主动地探索着周围的世界。

看一下皮亚杰对他十个月大的儿子进行的观察:

“劳来特仰面躺着……他接连不断地抓起塑料天鹅、盒子等物品,他把胳膊伸开,让这些东西从手上掉下去——他很明显地让掉的姿势不同。”

“有时,他竖直地伸出胳膊,有时,他斜着,搁在眼睛的前面或后面。当物体落到了一个新的位置,他会让这个东西在同一位置再落两三次,仿佛在研究空间关系;然后,他又进行调整。”

“在某一时候,天鹅落到他的最旁边,他没有吮吸(尽管这个东西本来是这样用的),而是把它又扔三次,而他的嘴巴仅仅象征性地张张。”

孩子总是忙着探索,想通过积极地探索来了解所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他们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想发现他认为很重要的东西的性质和行为特征。

可是他只是偶然触摸,但接着他会像科学家一样追根究底,用不同的方式来探索一个新事物,探究各种可能性和后果。

发现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成人大不相同,这是皮亚杰最大的天才之处。可有些父母,如果看到孩子扔东西,然后习惯性地以大人的思维方式去制止。

却不料,在阻止孩子做出扔的动作的同时,也阻止了孩子的“科学”探索。而且还会发现,越阻止孩子扔得越来劲,因为他找到了这个动作带给他的比“科学研究”更大的乐趣。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像皮亚杰一样,转变思维方式,静静地在一旁观察孩子,那么孩子就可以获得更多自由探索的机会。

这与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中的“敏感期”也不谋而合。

两位大教育家都时刻谨慎,提醒着家长们千万不要跟孩子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再扔我就要打你了”等等不必要的、负面的话。

02、客体永恒性与分离焦虑

如果给孩子一些吸引人的玩具,就在他们要够着的时候,用布盖上玩具,挡住不让他们看见。

小一点的婴儿会立刻停止够玩具的动作,把注意力转向别的地方;大一点的婴儿在玩具被遮挡时,会继续找玩具,他们会盯着布,用手把布掀掉,寻找布下的玩具。

这就是经典的藏猫猫游戏。

皮亚杰和三个孩子在婴儿期的时候都玩过这个游戏,并对很多孩子做了类似的实验。

皮亚杰通过观察发现,婴儿看世界的方式完全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东西存在与否完全取决于他自己对他们的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不断增加——大概要1岁以后——孩子才慢慢意识到事物是客观持续存在的。

说到客体永恒性,不能不提一下孩子的分离焦虑

孩子大约在9个月到1岁开始,慢慢开始习得客体永恒的概念。但是在这之前,孩子的逻辑是非常决绝的:你在眼前,你就在;你不在眼前,你就不在。

所以,对孩子来说,每一次分别,几乎都像是场悲壮的“生别离”。

妈妈们会发现,有些孩子是妈妈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有些孩子夜里睡不安稳,需要妈妈在身边才能睡踏实。

从出生开始,孩子的概念里,自己就是和妈妈一体的。等到自我意识萌芽后,发现妈妈是会离开的,则又开始随时担心被抛弃。

皮亚杰还认为,客体永恒性是孩子在探索和学习中建构起来的,就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样,并不是在生命之初就具有。

所以为了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还可以多和他做藏猫猫的游戏,给他制造理解客体永恒性的机会。比如把爸爸或者妈妈的脸用布蒙起来,再拿掉等。

03、自我中心

孩子天生认识不到别人的观点可能和自己不同,他们完全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这就是皮亚杰的“孩子自我中心”

皮亚杰用经典的三山实验来解释这个术语。

在孩子座位前摆着三座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山的模型,再出示给他们一系列从不同角度拍的山的照片,要求他们找出与他们看到的相同的照片。

然后,在山模型的另一端放一个娃娃,要求孩子从相片中找出与娃娃所看到的相一致的一张。大部分学龄前的孩子会再一次指那张与自己看到的一样的照片。

皮亚杰得出结论:这是孩子自我中心的表现——他们不能离开自己的角度,认识到别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同样的景色。

皮亚杰提出的这个术语并没有贬义,只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跟自私无关。不能像看待成人那样,认为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膨胀、自私自利。

经常会看到一些爸妈,在两三岁的孩子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时责怪孩子,甚至给孩子贴上道德标签。

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处于“自我中心”的时期,不肯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是捍卫自我的一种外在表现。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把玩具留给它的主人,并为新来的孩子寻找其他替代物。

04、生命教育

皮亚杰还研究了孩子对外部世界的看法。

比如问孩子“如果我把这个纽扣扯下来,它会有什么感受?”“太阳知道他会发光吗?”“椅子会介意被人坐吗?”“当有云并下雨的时候,太阳做什么?”

通过孩子的回答,他得出结论:学龄前的孩子还不能清楚地辨别哪些东西是有生命的,哪些是没有生命的。

最初,任何物体都被孩子看成是潜在的有意识的,比如一块石头,他“知道”自己被移动。

后来孩子认为只有动着的物体是活着的,比如自行车或被风吹的叶子。而生命也就局限到河流、风等自发运动的东西。

最后,孩子认识到生命仅仅在动物和人类中存在,自然界中有生命和物生命的区别有根本不同。

拿类似问题去问问你的孩子吧!

如果你的孩子处在认为万物有灵年龄段,完全可以借此来给孩子做一些生命教育。比如教孩子珍惜生命,爱护大自然,关爱小猫小狗等动物。

搜索更多有关“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 爸妈不可不知的皮亚杰实验”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